超没存在感的10所公办院校,常被误认为民办本科!
2024-12-09 17:05
来源:新媒体
作者:
超没存在感的10所公办院校,常被误认为民办本科!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媒体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如果同学们在毕业后能进入铁路局工作,那就相当于是捧上了铁饭碗,不仅薪资待遇高,而且福利待遇也很好。
我国目前已有高校2800余所,少数公办本科高校因校名、地域、招生规模等原因,“露脸”机会较少,经常被误会为专科,在各大搜索平台备受“质疑”。
在网友的提名中,这样的院校在广东有诸如XX技术大学、技术XX大学等,若放眼全国,最“委屈”的还要数以下10所高校,它们头顶“211”的光环,存在感却不高,容易被考生、家长忽略,甚至被误会为“民办三本”。不过也正因如此,这些学校性价比高,有的甚至不到一本线就能上。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这10所不常被提及的211大学,排名不分先后,仅供参考。你认为还有哪些211大学/公办本科容易被忽视?也欢迎留言提名~
长安大学
乍一看校名,很多人还以为是一所“民办三本”,但其实这是一所211、双一流大学,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古称“长安”),有南北两大校区,由“四部一省”(教育部、交通运输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
2000年由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3校合并组建而来。现稳居中国大学百强,被誉为公路交通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科技创新的“金名片”。
优势学科:学校设25个学院(系、中心),拥有84个本科专业,其中50个专业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
交通运输工程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培养交通运输领域人才数量位居全国同类院校首位。土木与交通学科、水资源学科分别位列U.S.News全球大学第14名和第22名,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化学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共有38个本科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本科专业被认定为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滑动浏览)��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车辆工程、物流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管理、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土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城乡规划、建筑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汽车服务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物流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行政管理。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安全工程、思想政治教育、通信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工商管理、软件工程、矿物加工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新闻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就业质量:2023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为43.47%。签约企业毕业生中,被世界500强企业录取人数占比接近60%。就业毕业生中,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就业的占比超过70%。
河海大学
在校名影响下,很多人以为河海大学是一所“民办三本”,但其实不然,河海大学是货真价实的211、双一流大学,位于南京市,即使在拥有众多名校的江苏省,也有一席之地,被誉为“水利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学校源于1915年创建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是 中 国 第 一 所培养水利人才的高等学府;1924年与东南大学工科合并成立河海工科大学;1927年并入第四中山大学土木工程系(后历经中央大学水利系、南京大学水利系等多次更名);1952年,南京大学水利系与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水利系科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组建华东水利学院;1985年恢复传统校名“河海大学”。
优势学科:学校共72个本科专业,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水利工程获评A+(与清华大学并列全国第一);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获评A-。
工程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农业科学、化学、社会科学总论、数学、植物与动物科学10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环境/生态学进入前1‰。
江南大学
“江南皮革厂倒闭了……”当这首“神曲”在大街小巷传唱的时候,谁能想到江南大学会“躺枪”,它不仅被误会是江南皮革厂轶闻的发源地,还屡屡被误解为“民办三本”。
实际上,江南大学是正儿八经的211、双一流大学,由教育部、江苏省共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被称为“工业设计小清华”
学校源起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1958年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整建制东迁无锡独立建校,成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62年无锡纺织工学院并入;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与江南学院(原江南大学)、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2003年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并入。
优势学科:学校设22个学院(部),拥有2个“双一流”建设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其中轻工技术与工程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获评A+;食品科学与工程连续5年在“软科学科排名”蝉联世界第一,并在亚洲率先通过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IFT)国际认证。
18个本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临床医学、师范类专业认证。农业科学、工程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环境与生态学、微生物学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跻身前1‰,农业科学跻身前万分之一。
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地处上海市,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12年由实业家张謇创办的纺织染传习所;1951年建校,时名华东纺织工学院;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8年被确定为211大学;1999年更名东华大学;2017、2022年连续两届入选“双一流”。
从“中国纺织大学”到“东华大学”,使得学校被不少人误认是“民办三本”,也因此被调侃为“史上最失败的更名”。但其实,“东华”其实暗含了紫禁城纺织品进出之门——东华门的意蕴,既能体现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又不耽误其转型为综合性大学。
优势学科:学校设18个学院(部),拥有60个本科专业,以建设“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研究型大学”为目标,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入选“双一流”,其中纺织科学与工程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获评A+。
化学、工程学、数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生物与生化7个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其中材料科学学科进入前1‰。
就业质量:2023届本科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95.02%,其中30.6%升学、10.23%出国、54.19%实际就业、4.98%待就业。就业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纺织服装、信息软件等领域,主要用人单位有比亚迪、中国电信、上海飞机制造、中国工商银行等。
延边大学
由于地处偏远、天气严寒,加上校名容易被误会,延边大学的知名度一直较低,该校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是教育部、吉林省共同重点建设的211、双一流大学,也是西部开发重点建设院校。
学校始建于1949年,曾隶属于国务院高等教育部;1958年分立为延边大学、延边医学院、延边农学院、延边工学院;1996年原延边大学、延边医学院、延边农学院、延边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吉林艺术学院延边分院合并组建成新的延边大学;同年9月延边科学技术大学并入。
优势学科:学校现有17个学院,设74个专业,拥有1个“双一流”建设学科(外国语言文学);1个国家重点学科(亚非语言文学);15个省级重点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临床医学验、世界史结论、药学、化学、理论经济学、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医学、物理学、畜牧学、作物学、世界经济、内科学、药物化学)。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被忽视,或许是因为其校名的地域范围太广,容易让人以为是地处偏远城市,但其实该校位于世界四大古都之一、陕西省会西安市,是教育部、陕西省共建的211、双一流大学,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经济学家的摇篮”、“作家摇篮”,是西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学府。现如今的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都是当年从西大拆分出去的。
学校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 速 成 科仕学馆;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
优势学科:学校设24个院(系),拥有87个本科专业,其中37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地质学、考古学为“双一流”建设学科;政治经济学、专门史、植物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为二级国家重点学科;科学技术史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考古学获评A+(全国前2%)、理论经济学获评A-(滑动浏览)��
就业质量:2023届本科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81.39%,去向构成以协议和合同就业(24.91%)和升学(42.53%)为主。到世界500强企业就业的有219人,到中国500强的有267人,主要就业单位包括比亚迪、华为、中国建筑、中国石油等。
石河子大学
说起石河子大学,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没听说过”,可能因为地处偏远,该校也很容易被忽视,但其实这是一所名副其实的211、双一流高校,地处新疆石河子市,自2010年起长期得到以北京大学为组长的多所高校的对口支持。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49年的第一兵团卫生学校;1978年发展为石河子医学院;1996年与石河子农学院(创建于1958年)、兵团经济专科学校、兵团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来。
优势学科:学校设99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90个左右),包含28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现有国家一流建设学科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国家重点学科1个(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部省合建学科群2个(化学工程与技术、农业工程)。
临床医学、农业科学、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西藏大学
西藏大学地处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是新中国在雪域高原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因为地处偏远、海拔较高,该校虽为211、双一流高校,但经常被忽略,录取分数相对其他211大学来说也非常“实惠”。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1年的藏文干部训练班;历经西藏军区干部学校等阶段,1965年、1975年先后升格为西藏师范学校、西藏师范学院,开创了西藏师范教育先河;1985年正式更名西藏大学;1999年以来,西藏自治区艺术学校、西藏民族学院医疗系等先后并入;现已成为极具高原边疆民族区域特色的综合性大学。
优势学科:学校现有14个学院,设52个本科专业,包含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态学、中国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其中生态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临床医学、音乐学、美术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民族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音乐与舞蹈学7个学科上榜2023中国最好学科排名。
太原理工大学
理工大学在我国一众高校中存在感不低,北京理工、华南理工、大连理工都是知名的985高校,华东理工、武汉理工、南京理工等211高校也“星光熠熠”,唯独太原理工大学,虽也为211、双一流大学,但受地理位置等原因影响,存在感一直不高。但该校作为山西省唯一的211高校,综合实力也十分强劲。
学校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为中国创办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堂之一;1953年学校独立建校,定名太原工学院,直属国家高教部;1984年更名为太原工业大学;1997年与直属于国家煤炭工业部的山西矿业学院合并,组建太原理工大学,同年跻身“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优势学科:学校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设24个专业学院,目前26个专业通过了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化学工艺、材料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采矿工程);山西省优势学科攀升计划学科3个(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4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
化学工程与技术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环境科学和生态学、地球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高校名校云集,单是211高校就有26所(包含8所985高校),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众多名校包围下,北京工业大学这所北京市属211大学,就显得有点“不够看”了,因此,它也被贴上了“经常被本地生忽略,外地学生却高攀不上”的标签。
北京工业大学创建于1960年,建校初期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部分学生先后划转学校;20世纪70年代至2005年,北京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计算机学院等校相继并入;1996年进入“211工程”行列,2017、2022年连续两届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
优势学科:学校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现有25个院(系、部),设72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光学工程、材料学、结构工程),北京市重点学科2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8个。
土木工程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获评A。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社会科学总论、物理学、地球科学、临床医学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前1‰。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