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云南新东方学校>活动公告>正文

20年资深班主任曝光:到了初三回头看,同班同学真正拉开差距的,是这3个“反常识”的能力!

2025-05-24 15:45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

作者:

  20年资深班主任曝光:到了初三回头看,同班同学真正拉开差距的,是这3个“反常识”的能力!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东方家庭教育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内容页信息收集

   作者:主创团·牧青野

    一位好友,是带班近20年的中学班主任。

    有次聊天说起“初二现象”,我感慨:

    “我发现很多孩子到了初二,有后劲的,越来越优秀,初三更是动力、能力、成绩大爆发,中考经常超常发挥;

    没后劲的,从初二开始,状态差、压力大、没动力,成绩直线下降,初三辛苦坚持完,考的成绩总是不尽人意。

    她点点头:

    “一个学生在初三突然爆发,那是因为他的功夫,花在了14岁前。

    准确说,不是他突然爆发了后劲,是这个学生在初二前,就积攒了爆发后劲的能力。

    尤其是执行力、认知水平、抗挫能力,这3种后劲能力对孩子初三的成绩影响最大!”

    说完,她给我讲了几个她学生的故事:

    执行力强的孩子

    不会“三分钟”热度,自控力强

    她的学生A,是那种很多人眼中的“笨孩子”。

    初一家长会的时候,孩子妈妈还拉着她一遍遍强调:“我儿子学习很认真,只是成绩比较一般,老师您多费费心。”

    可她才观察了一段时间,就基本确定这个学生后期的成绩不会差。

    因为这个学生的执行力非常强!

    举个例子:

    她经常叮嘱学生,要把预习当回事,不懂的内容要提前查资料,可大多数孩子都把这些话当成耳旁风。

    但这个学生却很不一样。

    他会认认真真预习,每一个不懂的新知识点,也都会提前查清楚。

    不仅这些。

    平时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别人轻松放过,他却会花时间查清词意。

    考试做错的题,别的孩子在老师讲完后,抄了答案就把试卷丢一边了。

    他会把错题整理好,写清自己错误的思路,和老师正确的思路,甚至自己的其他理解也会标记在旁。

    总之,老师说的正确的要求,他几乎都会“立即执行”。

    “当时我就知道,这孩子‘听话照做’,之后的成绩肯定不会差!”

    看好友一副了然的神色,我也暗暗思索了很久。

    首先,从儿童发展角度来看,大多数男孩的身心发育相对较晚,有些知识点或学科的学习,要到一定年龄,才会突然“顿悟”。

    这个孩子前期知识量的积累到位了,身心发育也到了新阶段,有些之前无法理解的抽象内容,也渐渐能理清了,这才有了后期质的飞跃。

    我问好友A后来的成绩时,果然如我所料:

    别的孩子还在因为拖延,积累的各种学习问题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但A从初二开始,就像开了挂一样,成绩一路冲到了前列。

    执行力,是一个孩子隐藏最深的智商。

    执行力强的孩子,做事不会拖拖拉拉,在学习上很难分心,学习效率也极高。

    哪怕他们当下没有太明显的进步,但执行力形成的习惯和积累,也会成为孩子到了初三还有后劲的潜在力量。

    这里我参考《聪明却混乱的孩子》中的内容,整理了几条“帮助孩子培养执行技能”的方法:

    1、执行力,是手把手教会的

    可以先通过坚持一个小任务,让孩子形成一个习惯(任务难度由易到难,正反馈越多,孩子越容易坚持下去);

    再监督孩子完成任务,逐渐减少提示和帮助,最后让孩子自己独立完成(这里不建议父母完全退出,因为孩子形成一个习惯,大多会有一个反复的过程,所以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父母要可以及时站出来提供帮助)。

    2、别对孩子抱有不符合实际的期望

    还在读小学的孩子,你不能要求他必须理解学习的意义,还要主动爱上学习;

    从来没有做过学习计划的孩子,你不能要求他一上手就制作出一个完美的学习日程表。

    最了解你孩子的人,一定是你自己。

    所以在培养孩子的执行技能时,不仅要考虑孩子的年龄,还要考虑孩子的性格、喜好、基础等,有针对性地培养,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升。

    3、不要为了让孩子优秀,非要和孩子“逆着来”

    虽然在培养孩子的能力时,我们可以把握大体的方向,确立原则和底线,但也要激发孩子的主动性。

    比如,计划尽量要清晰,这是为了让孩子明确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年龄小一些的孩子,父母可以让渡一部分选择给孩子,让他们有掌控感和参与感;

    年龄大一些的孩子,父母最好和孩子用商量、谈判的方式,一起制定计划表。

    当然,在培养孩子执行技能的过程中,即使孩子完成的只是一件小任务,取得的只是一个小进步,也要及时进行明确的表扬,这样孩子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去坚持。

    认知能力强的孩子:

    能一次次突破学习瓶颈

    “你觉得学习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吗?”

    好友冷不丁的一句话,引得我下意识回答:

    “肯定啊,只要努力了,总会越来越优秀吧。”

    她没有接我的话,而是满眼深意地说起她的学生B——一个所有人眼中努力、认真的“好”学生。

    B的书桌上,贴着一句话:“学海无涯苦作舟”。

    他也把这句话践行得很彻底。

    他买的参考书最多,每天都把自己埋在题海中,刷题、整理错题;再刷题、再整理错题……

    他还会在班会上信誓旦旦地憧憬:“我希望能进入全班前五!”

    小学时,B靠着这股勤奋劲,确实也获得过很不错的成绩,但上了中学后,“一味埋头努力”这招,却越来越不管用。

    B那段时间,越努力,越吃力:

    比起小学,新题型越来越多。

    B越焦虑,就越是到处找题。

    每天写完作业,他还要忙着找题、刷题、抄错题,还要在上面画满五颜六色的标注,这也导致他每天都睡得很晚。

    前一天晚上睡得晚,第二天听课效率就不高。

    他只能继续把时间花在刷题上,反反复复,疲于奔命。

    最后转头一看,成绩一点也不见长。

    好友在说到这个学生的时候,其实我是比较疑惑的。

    因为从我的角度来看,这孩子似乎也没做错什么。

    好在好友的一段话,倒是给我解了惑:

    “我教了这么多年学生,见过很多‘努力’的孩子,他们给自己安排的学习量非常大,但到最后成绩出来时,才会发现是在做无用功。

    这里边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他在表演认真学习,就是我们常说的‘假努力’。

    这种学生,你只要找到他‘假努力’的根本原因,基本就能解决问题。

    但还有一种比较棘手,就是他们关于学习的认知出现了问题。

    就像B,他把做题量,当成了自己掌握的知识面。

    看似刷了很多题,见了很多题型,但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却是一点都没提升。

    考试考查的不是一个知识点,而是很多个知识点串联起来的一个系统。

    他在那里吭哧吭哧一道道刷小题,别人却在从整体全面的角度串联知识点,结果自然不一样。

    在她说完后,我当时心里其实已经有了点眉目。

    说白了,B不是不够努力,而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

    更确切来说,是他关于学习方法的认知有所欠缺。

    他在用自己认为的正确的方法去学习,但他目前使用的方法,对于难度突然增大的中学知识而言,已经不适用了。

    好的学习方法,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认知能力足够强的孩子,会不断地去更新迭代自己的学习方法,然后一次次迈上更高的台阶。

    所以当孩子很努力,但成绩总是提不上去时,别着急埋怨,试试青少年学习专家宋少卫老师的这几个方法:

    1、从基本概念开始,梳理每一个章节的知识点,找出孩子的薄弱项进行专项突破(越细越好);

    2、把知识点形成一张知识网,花时间去思考知识和题型之间的结合方式(比如看看分散的知识点是怎么出现在考题中);

    3、阶段性复盘、总结、学习和迭代学习方法,永远不要让孩子陷入盲目的努力中自我感动。

    抗挫力强的孩子:

    不敏感、脆弱、有韧性

    在好友说到学生C的时候,我全程冒冷汗,因为她口中的C,简直就是我女儿的翻版。

    同样的敏感脆弱,同样的经受不了一点批评和挫折。

    她说小学的时候,C的成绩一直是班里前三。

    可上了中学后,因为适应得不太好,C在第一次小考时,成绩下滑很大。

    好友当时还专门把C叫到办公室,安慰她这是正常现象,只要继续努力就行。

    不曾想她的安慰反而增加了C的心理压力。

    再者,C现在班级里的学霸很多,哪怕她已经很努力了,但还是不能像小学一样轻轻松松到前三。

    “失利”太多次后,C的状态越来越差:

    上课经常开小差,作业也开始敷衍了事,成绩更是一落千丈。

    好友担心她这么下去就“废”了,便找C谈过很多次,给了她很多鼓励,这才把她拉回来一些。

    C后来因为一些特殊原因转校了,好友也是从别人口中才得知,C的中考成绩非常糟糕,最后只勉强上了一所中专。

    直到现在,好友提起C都十分惋惜:

    “如果这个孩子当初不要那么玻璃心,内心稍微强大一点,把挫折当成动力,最后也不会是这个结果。”

    敏感、脆弱本身只是一种性格的表达方式,没有对错。

    但如果这种性格表达过了度,变成一点错误和挫折都受不了,那就会出很大问题。

    所以说,父母帮孩子培养出一个“抗造”的心,孩子才能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被轻易压垮,还能越挫越勇,这里依然给大家总结了两条建议:

    1、改变孩子对批评、错误的认知

    2、赢了很高兴,输了也没什么大不了

    父母平时对孩子的小错误不上纲上线、过度发挥,还能经常引导孩子客观看待批评、失误、挫折,孩子就能坦然接受批评、挫折。

    简单总结:孩子对批评、错误的认知,最开始大概率来自于父母的影响。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一挨批评就甩脸,一出错误就逃避,一遇挫折就撂挑子,就要及时干预。

    比如先共情孩子的情绪,再引导孩子去寻找解决方法;

    或者用一些亲身示范的方法(比如父母故意出错),让孩子看到每个人都会遇到做错事,都会遇到挫折,但重要的是怎么应对。

    当父母不过度执着于结果,把“输了也没什么,大不了再来一次”常挂在嘴边,孩子就能有样学样,不再对“输”过度敏感。

    学习,是一场“持久战”。

    没有任何学生,能在学习这条路上永远一帆风顺。

    养出孩子的抗挫力,这股韧性带来的“后劲”,会帮助孩子走得更远、更稳。

    写在最后

    此时此刻,我都还记得好友的那句话:

    “有些家长总羡慕别人家孩子到了初三,猛得一下就变优秀了,然后简单粗暴把这归结为‘那个孩子有后劲’。

    可却从未想过,别人家孩子和别人家父母,在14岁前,早就把孩子的行动力、认知力、抗挫力养好了。”

    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父母引导孩子一起作出改变,在过程中还能允许孩子的反复,然后有耐心地坚持下去,就能在孩子这朵“花”未开时,帮它攒足后劲所需的“养分”。

    “养分”足了,时机一到,孩子这朵“花”,自然会盛开得热烈、灿烂、长久。

    与诸位父母共勉!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地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