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女孩为自己举办“生前葬礼”,中国人最忌讳的教育话题,被她说透了
2025-04-23 13:54
来源:新东方网
作者:
95后女孩为自己举办“生前葬礼”,中国人最忌讳的教育话题,被她说透了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东方网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生前参加自己的‘葬礼’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最近,一位博主参加自己患癌好友“生前葬礼”的视频冲上了热搜。
图源:抖音@李菜菜
视频中,博主的好友表示,尽管生命可能只剩下两年时间,但她也会用力过好每一天,向自己、向世界、向家人和朋友好好告别——
如果生命是一本书,我这一页或许比别人短,但每一行都写满了爱与惊喜。我们并不惧怕死亡,生命的意义从来不在长度,而在于我们如何拥抱每一个当下,如何在有限的时光里给世界留下一抹温暖的色彩……
如果生命只剩下一年两年,应该如何度过?
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甚至让人想要逃避、忌讳的问题,也是大部分人终将面对的人生“最后一课”,更是大部分人最缺失的教育。但这位博主的朋友给出了“完美”的答案。
同样纪录片《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也以记录生命消逝的方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它将镜头对准五个被诊断为绝症、生命不到一年的病人。观察他们以及他们的朋友、伴侣和亲人对死亡的态度,通过凝视终点的方式,照亮“如何活着”的命题。
对于习惯“延迟思考死亡”的当代人而言,这部纪录片犹如一面镜子,让人在泪水中照见生命的重量与温度。
01倒计时开始
杰恩在58岁的时候,确诊了乳腺癌。
不久后乳腺癌扩散成骨癌,并从尾椎扩散到颅底。
她生命倒计时的时钟,因此开启。
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临近死亡的人应该是衰败的,暗淡的。
杰恩却对此嗤之以鼻:“一定要满面苍白、骨瘦如柴才对吗?”
在杰恩看来,死并不是很可怕的事。
她与朋友一起去往墓地,躺在墓碑前装作干尸。朋友在一边毫不避讳地开着玩笑,“我为啥要来这里?哦!原来是为了看望简”。
然后两人哈哈大笑,手挽着手走出墓地。
与死亡相比,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丈夫的冷漠。
去取确诊结果的那一天,简和丈夫都休息在家。她看着时间,对丈夫说,“十一点半了,我现在要去拿检查结果。”
可丈夫的回应却让人心寒:“我刚做了一个番茄三明治,现在我要玩填字游戏了。”
杰恩只能独自开车去医院,一个人孤零零地去面对那个残酷的现实。而她的丈夫,在得知她仅剩一年时间之后,唯一做出的回应,是“哦”。
云淡风轻,又犀利得好像能取人性命。
25年的婚姻,最终以杰恩主动提出离婚收场。丈夫的这种逃避做法虽然不近人情,但并非不能理解。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面对死亡的勇气。
和杰恩一起参加节目的,还有另外四个人.
其中包括私生活放荡不羁的职业DJ朱尼尔,他曾和10个女人生了11个孩子,在35岁时被告知自己患有前列腺癌。
在确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丹尼尔自暴自弃,对癌症视而不见,哪怕每天早上醒来都要花五分钟去说服自己接受已经无法顺利翻身的现实。
伴随着疾病和痛苦一起到来的,是亲人和朋友的离去。
丹尼尔刚确诊为癌症时,家人和朋友们都对此十分紧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朋友逐渐散去,家人也不再陪在他身边。最后只剩下在确诊前认识不久的女友索尼娅。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几个人身上。
安迪在41岁确诊了白血病。
历经很多辛苦治好白血病后,却被告知化疗破坏了他的免疫系统,让他感染了假单胞菌,这种细菌感染无法医治,导致他的肺部永久性损坏。
除了妻子,他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任何人。因为早在治疗白血病期间,亲戚和朋友们就疏远了他。
人们总是以为只要躲开,只要不去面对,就可以当做那些事不会发生。
却没想过,死亡从不会因为人们的逃避而放慢自己的脚步。
只会用一次又一次的离开和数不尽的遗憾,教会人们面对,教会人们珍惜。
图源:网络
02直面和逃避
洛乌的丈夫约翰,也是“逃避”中的一员。
洛乌患有运动神经元绝症,这个病会让她渐渐丧失控制肌肉的能力,然后逐渐丧失呼吸能力,最终瘫痪在床上死去。
在洛乌确诊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约翰都不愿意面对这一事实,他开始更加努力的工作,将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其中,很少回家,几乎不讨论与未来有关的任何事。
这种拒绝面对的态度蔓延到了节目中。
当制作方邀请嘉宾们和伴侣一起出席的时候,约翰显得坐立不安,在镜头前坦然承认“我现在不想多说”,并匆匆离去,留下洛乌一人。
约翰之所以如此排斥与“死亡”有关的话题,是因为他曾多次送自己的亲人离开:
在两人结婚之前,洛乌的弟弟在车祸中死亡,约翰帮忙料理了后事。不久后,约翰的父亲因为癌症去世,三个月后,洛乌确诊······
亲人接二连三地离去,让他不愿意再谈及这一话题,只以沉默和逃避应对。
洛乌理解他的艰难,但却没办法让他一直逃避下去,因为他们有太多的孩子需要去抚养。
两人结婚后,孕育了两个孩子。而在结婚前,也各有两个。
这在过去,是甜蜜的负担,而在现在,是洛乌放不下也解决不了的难题:
如果丈夫一直接受不了自己即将离去的事实,就无法为这件事做好准备。那么孩子们在以后的境遇会更加尴尬和痛苦。
她过于害怕丈夫以后找的妻子无法照顾好这些孩子,甚至希望能在自己死前就确定好“下一任”的人选。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一天下午。
节目组意识到,很多时候人们是无法面对面传达自己的想法的,于是建议洛乌拍摄一个视频,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在视频中,洛乌诉说了自己对约翰和对孩子们的担忧。
约翰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逃避是在“浪费”最后的时光,决定留出更多时间给家庭。
在被问到是否已经接受妻子即将离世的这一现实时,约翰回答说:
“我想是的。”“但书上没写过这种情况,更没解释过该怎么做。”
与约翰相比,安迪的“逃避”则走向了另一个方向。
在肺部被感染之后,他失去了工作的能力,家里所有的压力都被推到了妻子身上。生活支出和治疗费用为家庭带来了巨额的债务,债务总数甚至超过了安迪去世后的保险赔偿总额。
妻子几次与安迪商量,希望他能与保险公司探讨有关事宜,但他对此十分抗拒,认为妻子没有珍惜当下,反而只顾着考虑以后的问题。
面对死亡,有人选择直面,有人选择逃离。但逃避终将被现实击碎。
在这一残酷的话题面前,人们能做的,唯有接受和面对。
03死亡降临
本,整部纪录片里最有趣的小老头。
生病之前,他在游轮上做了14年的餐厅经理;在生病后,被公司以“无法继续胜任”的理由辞退。
在疾病击垮他的身体之前,先击垮了他的斗志。
他没有家人,朋友也不在身边,一个人守在房间里,给每一件希望留下的东西贴上纸条,标注好那是送给谁的礼物:
会准点报时的闹钟给马上要生孩子的朋友阿龙,墙上的挂饰送给哥哥的妻子······
“每一个人都会收到本的一部分。”
他觉得这样也不错,至少不必因为自己生病的事情伤害别人。
可参加节目后,他的想法发生了改变。
他认识了新的朋友,同时意识到这种友谊并不会长久。他受到杰恩的鼓励,回到了曾经工作14年的船上,去见自己的朋友。
他从“不为死亡做准备”,到为自己准备好了“棺材消失时播放的音乐”。
在纪录片的最后一集,那首歌为他响起。
某一天,市政府的上门送餐员发现了他的尸体。
参加节目的五个人中,本不是第一个去世的。
朱尼尔是第一个。
他成功地举办了自己的生日宴会,像DJ一样掌控全局,玩到了最后。
然后,三天后因癌细胞扩散住院,在医院里和索尼娅交换戒指,成为夫妻。
仪式完成的三个小时后,他就去世了。
杰恩出席他葬礼的时候,还没有进行新一阶段的治疗。对于死亡,杰恩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想法和认知。
在节目的刚开始,她谈到自己想要放弃化疗,因为化疗会过度损伤她的身体,她希望可以通过安乐死或类似的举措避免死前的痛苦。
可在认识新的朋友之后,她决定接受放射性疗法——减缓癌细胞的扩散,即使这样的代价是脸部变得浮肿,头发也全部掉光。
但这种治疗只能暂时延缓癌症扩散的速度,她的病情很快发展到不得不入院治疗,大小便失禁。
她感受到那些尿液在床单上蔓延,粘到自己的背上,即使不断喷洒香水,也无法覆盖它带来的味道和隐藏在味道之后逐渐失去的自尊。
于是,她要求节目组停止拍摄。
在一个普通的周日晚上,她如同自己所希望的那样,安安静静地,有尊严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截止到纪录片的结束,洛乌和安迪依旧在与病魔抗争。
TA们在努力地为死亡做好准备。
虽然我们永远不可能为此真的做好准备。
人类总是如此,虽然从未被教会如何面对死亡,却在生命的某一刻被迫仓促应战。我们的课本里写满生命的起源,却对终结只字不提;医院里堆砌着延长寿命的仪器,却鲜少有人教患者如何与疾病和解。
来源:《生命里》
这种教育的缺失,让人们在死亡降临时陷入恐惧、逃避与遗憾的泥沼——如同害怕谈论未来的安迪,无法接受妻子即将离自己而去的约翰,以及25年甜蜜婚姻戛然而止的杰恩。
从课堂到家庭,从医学到伦理,我们需要坦然谈论临终选择、哀伤辅导、遗嘱意义。因为它的意义不仅在于通过凝视终点而反观现在,更在于让我们学会如何热烈地爱,热烈地活,如何不留遗憾地告别。
4月初,又一个夏天即将到来。
好在,我们还有很多未来可以期待。
而无论未来多么长远,都祝愿我们,可以尽情享受每一个四季,绽放于每一个美好的夏天。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