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云南新东方学校>活动公告>正文

中国改名最成功的985大学,考上就是“铁饭碗”,录取分数却不高

2025-04-23 13:51

来源:新东方网

作者:

  中国改名最成功的985大学,考上就是“铁饭碗”,录取分数却不高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东方网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内容页信息收集

  齐鲁大地,文脉绵延。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青岛,因海而生、依海而建、凭海而兴。

    无数人被其美景美食吸引,流连忘返,却不知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还隐藏着一所实力雄厚的985高校。

    这所大学,自建校以来,就与青岛相伴共生,共同为我国孕育了无数海洋事业的杰出人才。

    百年岁月里,它历经风雨,几度更名,如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字号”高等学府,其王牌专业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就是——中国海洋大学(简称“中国海大”)。

    插播广告:我们新书上市啦

    各位新东方的精神股东、亲朋好友~#新东方高校鉴赏系列出版啦!!!

    书中收录了新东方官微发布过的百所大学文章,985、211、双一流,特定领域表现卓越的院校应有尽有适合中学学子,更适合校友收藏~

    欢迎点击购买《赢在报考》,百所高校任你挑!

    01

    百年海大,谋海济国

    中国海洋大学起源于1924年的“私立青岛大学”,它是国人在齐鲁大地上创立的首所本科起点的高等学府。

    在创立初期,由于条件受限,学校仅在15个省市各招收了40名学生,并主要设置了工科和商科两大学科。

    图源:中国海洋大学官方公众号

    然而,由于战争的原因,学校不久就被迫停办。后来复办为“国立青岛大学”时,杨振声成为校长,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国门的打开,国人开始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中国的海洋事业发展面临着重重困难。当时,正值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期,要在众多大学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深思熟虑后,杨振声校长决定对学科建设进行革新。他提出应逐渐增加与海洋相关的学科,如海边生物学、海洋学和气象学等,并重点发展生物学系中的海边生物学,目标是要将学校建设成为中国海洋生物研究中心。

    不仅如此,杨校长还邀请了闻一多、梁实秋、老舍等众多学界名人前来参与教学工作。这些举措都为学校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2年,学校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在随后的岁月里,学校历经波折,多次被迫搬迁和停办,直到1946年才得以在青岛恢复办学。

    图源:中国海洋大学官方公众号

    复校后,学校不仅新成立了水产、地质矿产、农艺、园艺、电机工程等5个系,还创立了海洋研究所、水产研究所,为中国培养高等水产人才开辟了先河。

    新中国成立后,国立山东大学与华东大学合并,更名为“山东大学”。合校后,学校规模空前壮大,形成了五院十八系和两个研究所的完善架构。在此期间,学校逐步形成了“文史见长,加强理科,发展生物,开拓海洋”的办学特色。

    1958年,山东大学主体迁往济南。而其海洋系、水产系、地质系、生物系的海洋生物专业、物理系和化学系则留在了青岛,并于次年独立组建为“山东海洋学院”。至此,学校结束了与山东大学近三十年的“共同期”,并成为    一所海洋高等学府。

    图源:中国海洋大学官方公众号

    1960年,山东海洋学院被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从此踏上了特色发展的新征程。

    尽管面临经济困难,国家仍对海洋科教事业给予高度重视,斥巨资为学校建造了我国第一艘2500吨级的海洋实习调查船——“东方红”号。

    图源:中国海洋大学官方公众号

    学校也抓住机遇,快速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海洋、水产科技人才,并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的海洋、水产科技成果。

    1988年,学校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并获得邓小平的题名。进入90年代,学校发展更为迅速,实现了国家教委与山东省政府共建支持,并先后入选“211工程”和“985工程”序列,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学科水平。

    2002年10月,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近二十年来,中国海洋大学不断取得新发展,两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持续推动学校在海洋和水产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自建校以来,中国海洋大学始终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同频共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俨然已成为中国海洋与水产领域最高学府。

    02

    中国海洋领域“许多个第一”

    中国海洋大学,自创立之初,便站在了中国海洋科教事业的前沿,既是这一领域的开创者,也是改革开放时代海洋事业的重要推动者。

    在众多开创性的尝试中,中国海洋大学在海洋药物、海洋工程和海水养殖新品种等领域实现了多个零的突破。

    它研制出我国第一个海洋药物藻酸双酯钠,构建了我国第一个海洋特征寡糖糖库,主持编纂了我国第一部大型海洋药物典籍《中华海洋本草》,还引领和推动我国五次海水养殖浪潮,培育了扇贝、牡蛎等一批养殖新品种……

    图源:微博@中国海洋大学

    此外,学校还有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等国家级领军人才86人,青年拔尖人才、青年长江学者等国家级青年人才56人。在省部级人才方面,有148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等计划。另外,还有75位教授被选为“筑峰人才工程”、“繁荣人才工程”岗位教授。

    这一强大的师资阵容,不仅是中国海洋大学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显著成果,更是学校科研和教学工作的重要支柱。

    在海洋科学研究领域,中国海洋大学通过实施“两洋一海”计划,实现了主要调查海区的全覆盖,并构建了全球区域布放密度较大的观测网,为深入了解海洋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资料。

    同时,学校在深海观测和探测装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使我国成为全球第4个掌握深海Argo装备技术的国家,其海洋和大气耦合预报的时空分辨率更是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为海上安全和海洋资源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图源:微博@中国海洋大学

    强大的科研实力,既源于中国海洋大学自身的扎实基础和持续创新,也离不开国家对其在深海科学研究方面的科研支持。

    学校曾获批建设我国地球科学领域首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教育部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还承担海洋工程领域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多场多体多尺度耦合及其对海工装备性能与安全的影响机制”,获批建设海洋大数据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此外,学校还拥有自主建造的国内首艘获得静音科考级证书的海洋综合科考船——“东方红3”船,以及物理海洋、水产养殖和海洋工程等优势学科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图源:微博@中国海洋大学

    在海洋强国建设的征程上,中国海洋大学始终保持前进的步伐,以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勇气砥砺前行。

    03

    浩海求索,逐梦深蓝

    中国海洋大学是国内最先设立海洋、水产研究所和水产系的高校,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唯一一所综合性海洋大学。

    学校现有38个一流本科专业、12个特色专业和3个国家级专业改革项目。还有46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多个国家级教学中心、实验中心、创新实验区、试点专业以及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在学科建设方面,中国海大的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技术、化学等13个学科在全球科研机构排名中表现优异,跻身ESI前1%,其海洋科学和水产学科更是长期位列国内第一。

    图源:软科

    百年来,学校培养了一批批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这些校友的身影不仅出现在中国的航天事业中,如“神舟”飞天、“嫦娥”奔月等,还参与了国家的深海探测、极地科考、亚丁湾护航等重大任务。其中,参加   第一  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有一半以上是中国海洋大学的毕业生。

    图源:微博@中国海洋大学

    依托于强大的学科实力,学校还与多所企业联合建立了实验室,更与招商轮船、中船集团等多所央企在校内开设“订单班”,学生毕业即可入职。

    浩海求索是,谋海济国功,拥有中国高校界独一无二科考船队的中国海洋大学,是每一个有海洋梦学子的梦中情校。

    在这所学校,学生们不仅能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还能体验到独特的通识教育。学生有机会参加“海洋科考认知实践”课程,真正乘船出海,亲身体验探索海洋的乐趣。

    图源:小红书@小赵小赵你别馋(thu版

    同时,学校还提供“中国茶文化与实践”课程,深入田野,从采茶、炒茶到泡茶、饮茶,全方位地感受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这些多元化的教育理念正是对中国海大“海纳百川,取则行远”校训文化精神的最好诠释。而除了硬核的办学实力外,其校园环境也是一大亮点。

    中国海洋大学,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校园之一”,坐拥崂山、鱼山、浮山、西海岸四大校区。从古朴的八关山到壮丽的五子顶,每一处都如诗如画,令人陶醉其中,难以忘怀。

    在这片美丽的校园中,各种软硬件设施完备齐全。五星级的海景图书馆,为学子们提供了一个宁静而舒适的学习环境,实验室和咖啡厅等,满足学子们多样化的需求。

    13个风格各异的主题餐厅汇聚了南北美食,中西合璧,更有地道家乡风味,满足各种口味需求,是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食堂”。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学子们提供了多种展示才华的平台,无论是在击剑、街舞、太极、音乐会、艺术节还是运动会上,他们都能展现出自己的风采。

    中国海洋大学的学子们还在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大学生数学建模、“互联网+”挑战杯、全国海洋知识竞赛等学术竞赛中都能看见他们的出色身影。

    此外,在体育赛场也有着令人瞩目的表现,学子们在杭州亚运会上展现出非凡的实力,连续夺得两枚金牌,为国争光。

    同时,学校的篮球队也展现出了超群的竞技水平,连续四年获得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冠军,书写了属于中国海洋大学的体育传奇。

    向海图强,行稳致远。未来,中国海洋大学将继续承载蓝色梦想,引领一代代学子扬帆远航,共同谱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参考资料:

    1、中国海洋大学官网、官方公众号

    2、《中国海洋大学年度科研经费到账突破10亿元》

    3、《中国海洋大学:谋海济国新时代,青春建功正当时》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