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云南新东方学校>活动公告>正文

12岁女儿喜欢上男同学,父母应对?这个黄金法则,父母必须学会,能保住成绩、不伤亲子关系,比任何说教都管用

2025-04-23 13:44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

作者:

  12岁女儿喜欢上男同学,父母应对?这个黄金法则,父母必须学会,能保住成绩、不伤亲子关系,比任何说教都管用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东方家庭教育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内容页信息收集

    作者:主创团·猪妈妈

    “妈,我喜欢一个男生。”

    周末吃饭,女儿的话,像一声惊雷,突然在我耳旁炸开。

    “啥?你才六年级!”“谁?什么时候的事?”“难怪最近老要出去!”

    扑面而来的惊讶+危机感,让无数个“?”在我嘴边打转。

    我战术性地喝了口汤,才把满心的疑惑和担心,都先咽了回去。

    对于“早恋”这个问题,我不是没有心理准备,但真正到来,还这么早时,我还是有一点点慌。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2青少年心理健康报告》显示:

    56.3%的初中生、39.8%的高中生表示“对异性产生过强烈好感”;27.1%的初中生、14.6%的高中生承认“有过恋爱行为”。

    但现实经验告诉我们,孩子的“早恋”,可能更早、更普遍。

    父母如果应对不当,很可能使孩子出现成绩下滑、亲子关系恶化、影响情绪健康等严重问题。

    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呢?

    “早恋”不是洪水猛兽

    错误应对才是

    前段时间,情感作家刘娜讲了一个让人惋惜的事儿:

    她朋友姐姐的女儿(外甥女),14岁,初二。

    女孩儿喜欢班里一个成绩优异的男生,在QQ上跟男孩表白,得到了对方的热烈回应——

    这原本是青春悸动的学生时代,最常见不过的事儿。

    但我们经历过,就淡忘了。

    这位女孩的妈妈在发现孩子早恋后,迅速进入“战斗模式”:

    先是和女儿多次“谈心”,随后又让老师把俩孩子座位调开;

    接着,又把对方家长找到,要求没收孩子手机、IPAD;

    为了防患于未然,她还经常偷翻女儿书包,假期也寸步不离地“看”着女儿......

    结果,女孩跳楼了。

    男孩也在众人的指指点点中,成绩骤降,被迫转学。

    原本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道小小关卡,没想到却以这样的形式画下终止符。

    当然,之所以跟大家说这个事儿,不是为了去批判这位妈妈(失去孩子,已是最残酷的惩罚)。

    而是这件事,结合我女儿的事,让我突然意识到:

    面对孩子“早恋”这件事,我们普遍都缺乏应对经验、应对方法。

    “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呢?

    这背后要么是无法撼动的生理学原因:

    在青春期(11-17岁),我们身体的睾酮水平会上升300%;而此时大脑的前额叶(理性决策)发育不全,杏仁核(情绪中枢)又处在最活跃的阶段,极易产生情感冲动(“早恋”有着生理上的必然性)。

    要么是真真切切的情感需求:

    很多孩子是因为压力、缺爱、学习和成长的矛盾找不到出口,才会以“早恋”,作为反抗或代偿。

    我们作为孩子身边最能给予他支持、关爱的大人——

    如果毫无准备,没有觉察,就随意发作,才真会让孩子面临一场“生理+人为”的青春期劫难!

    3个黄金应对策略

    代替强干预或干着急

    为了这个事儿,我专门去请教了身边一位“有经验”的妈妈。

    两年前,她曾经跟我聊过她家女儿的早恋问题。但去年,她女儿已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一所985大学。母女俩的关系,也一直都非常好。

    她跟我分享了她堪称“黄金级别”的应对策略:

    1、“你喜欢TA什么?”(开启对话,建立信任)

    她说,女儿跟她分享自己有喜欢的男生后,她的第一反应是,“哎呀,我的闺女长大了!”

    然后,她会带着好奇发问:“谁呀?你喜欢他什么?”

    结果,女儿就化身“小话痨”,一会是“哎呀,你都不知道他有多帅!多优秀!多善良!”一会儿又“他怎么这么高冷!一点都不会关心人.....”

    ——这招高吧!

    既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对孩子的关心,避免了价值观不同的对抗;

    又自然而然让孩子打开了话匣子,获得了有关对方的有效信息......

    她说,因为从女儿口中了解到,对方其实也是个不错的孩子,她倒放心了很多。

    而女儿,在她这里感受到了接纳,后面不管是遇到什么开心事,还是和男朋友吵架了,都会回家跟她倾诉。

    她从此就有了孩子“情感军师”的地位。

    2、“初恋很美好,你们如何护航?”(植入目标,激发动力)

    当然,任何关系,肯定都会分散学习精力。若是因为“早恋”影响到学习,怎么办呢?

    她女儿有段时间成绩就连连下滑,甚至跌出了年级前100名。

    为此,她还打趣女儿道:

    “当年,你爸爸可是考了前10名,才追到我这个班花的哦,你们这样下去,不太对噢!”

    她告诉女儿,初恋这么美好,就更应该不留遗憾。

    “如果还有’未来’,你们打算怎么做,让未来更好呢?”

    帮孩子用“未来视角”穿破“眼前需求”,用“理性思考”代替“情感冲动”。

    后来,女儿竟主动要求她监督。两孩子还一起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和“约会”规则。

    3、“无论发生什么,家是你永远的退路。”(安全锚定,约法三章)

    很多家长可能会想,这亏得是孩子听话,要是遇到两个不服管的,出事了,哭都没地方哭。

    我一开始也以为她是完全放手型家长,但聊完后,我发现,对于孩子“早恋”这件事,她反而才是谨慎的。

    因为她早做足了功课——

    从女儿对性别感到好奇开始,她就带女儿看各种性教育相关的书籍、纪录片:

    从适合小孩子的《小威向前冲》《生命的诞生物语》《人体的奥秘》;

    到大龄点的《生理期很酷》《人体漫游》《避孕措施如何生效》......她们都一起看过。

    这让她和女儿之间的交流非常畅通,同时女儿也有了最基本的性健康常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

    她认为,这才是孩子不易受到伤害的基础。

    除此之外,从知道女儿有自己喜欢的男生开始,她们就“约法三章”(可以恋爱,但必须遵守3条规则):

    1、安全底线:不在外过夜,不去任何家长不知情的第二现场,晚上10点前必须回家。

    2、身体界限:未经双方家长知晓,不单独进入任何封闭空间,不做任何逾矩行为;如遇情感纠纷/意外,需第一时间告知父母寻求帮助。

    3、学业底线:任何一方,连续两次月考排名下降超50名,自动暂停约会;

    她说,她看新闻,很多女孩儿意外怀孕了,宁愿去黑诊所,都不敢跟父母说,特别难过。

    “我们都经历过学生时代,即便家长反对‘早恋’,孩子也不会‘真分手’,反而更可能转入‘地下’,让情况更不可控。

    与其这样,为什么不让这一切发生得都大方一点、安全一点、美好一点呢?

    所以,真正地敢放手,是在充分准备之后。

    而比“不许”更能护孩子周全的,是“无论发生什么,家是你永远的退路。”

    预防早恋“危机”

    3个支持也可以前置

    和这位妈妈聊完,我收获良多。

    “早恋≠早废!”,预防这场“危机”,很多支持,都是可以前置的。

    1、 家庭情感支持:

    很多孩子“早恋”,并不是他们真的无心学习,也并不是觉得恋爱有多美好,而是他们的“情感”太空缺了——

    很少获得肯定,和家人/朋友关系不好,学业上困惑无助……都在吞噬着他们的能量。

    这时,我们能做的,不是也去“消耗”他,而是往家庭情感账户中尽可能多地“储蓄”:

    比如,

    在生活小事上多给孩子认可;

    陪他一起挑战、跨越有难度的事:登山、马拉松、游戏  关、解决学习难题等;

    放下说教,一起聊新闻、聊八卦;

    一起打扮、变美/变酷;

    一起约会,吃美食、看电影、玩桌游;

    分享各自的糗事.....

    当孩子最基础的情感需求,在家庭中被充分满足,他们向外寻求慰藉的概率才能大幅减少。

    2、 社交能力培养:

    青春期的孩子,会将注意力从父母/老师转向同伴,他们很在意自己在同龄人中,表现得好不好。

    这不是虚荣,不是玻璃心,而是正常发展需求。

    这时候,我们不要只盯孩子学习,不要去否定他“交友”,而是要多给他支持:

    比如,

    帮助他们改善发型、搭配,提升审美;

    鼓励他们参与锻炼,用健康的方式获得匀称、有力量的身形;

    鼓励他们参加混合性别的社团、研学活动,降低对单一异性的过度关注;

    带孩子适当参与社交,教他如何加入,如何拒绝,如何在人群中保持得体、礼貌......

    只有孩子的审美好了,修养高了,他的眼界才会高,格局才能大,选择才能更好!

    3、生涯目标启蒙:

    斯坦福大学研究发现,有清晰长期目标的孩子,对短期快感的依赖度显著降低,延迟满足能力更强。

    相比紧盯孩子预防“早恋”,不如多带孩子体验尝试,争取早日找到人生目标:

    比如,

    你们可以一起制作家庭愿景板,每年都张贴上全家的新目标(如“爸爸考取潜水证”“妈妈完成马拉松”“孩子完成XX研学计划”等)。

    共同努力,共同见证愿景的力量。

    当他有很多想法要实现时,自然抽不出精力来“早恋”了,不是吗?

    最后,“早恋”并不是人生的污点。

    它只是情感教育的起点。

    希望我们都能把青春的心动,变成孩子向上生长的风。

    点个“在看”,转发给更多爸爸/妈妈——

    有关“爱”的教育,需要大家共同备课,不是吗?

    作者:猪妈妈,自由撰稿人,学习型妈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另有网名,宝藏猪妈妈。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地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