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云南新东方学校>活动公告>正文

“我骂了孩子,就像爸妈20年前骂我时一模一样!”看完这篇我彻底清醒了

2025-04-23 13:36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

作者:

  “我骂了孩子,就像爸妈20年前骂我时一模一样!”看完这篇我彻底清醒了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东方家庭教育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内容页信息收集

作者:主创团·猪妈妈

    “妈妈,我不想写作业。”“不想写?那你想干嘛?.....这才多少作业,就开始喊累!有我累吗?......你现在不好好学,将来才有你累的!”这一连串话出口,我自己都惊到了。即便我学过心理学、教育学,也懂一些亲子沟通技巧,但我还是瞬间被孩子的一句话引爆。那一刻,我掩不住的嫌弃、愤怒、盛气凌人,简直和20多年前,我爸吼我时一模一样。《中国家庭教育模式调研》显示,73%的父母会不自觉地用童年经历的方式教育孩子,哪怕他们曾痛恨这种方式;其中52%的人,哪怕意识到问题,也难以改变。心理 学 大 师弗洛伊德说,人会对熟悉的痛苦产生依赖,哪怕它是错的。这种现象被称为“强迫性重复”。明明不想这样,却在教育孩子时,不自觉地举起同样的鞭子。我们真的只能活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吗?为什么我们越抗拒

    越活成父母的样子?

    网友@普普通通的一个人说,他儿子有段时间,老喜欢把两条腿穿在一个冬天的裤子里睡。“每次都把自己裹一身汗。甚至大夏天也这样干!”有一次,她一摸,又全是汗,气得不行。大声地,一直骂孩子:“你说你怎么这么蠢!一天到晚尽干些蠢事!”孩子默不作声,照例穿衣服、洗脸、刷牙、吃早餐。后来,她平复好心情,轻声问孩子,才知道:原来,上一次,他俩一起睡时,她嫌孩子太好动了,把他赶走了。孩子说,他为了控制自己睡觉“不好动”,就用这种把自己“捆”起来的方式,训练自己!她听完孩子的解释,眼眶一下就湿润了。脑子轰隆隆的,全是那个自卑、敏感、缺爱、被打击的童年时的自己......她很后悔,自己为什么要用小时候父母对待自己的那些刻薄的语言,去攻击孩子。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我们从小被父母用“别人家的孩子”打压,所以当父母后会特别注意“不比较孩子”。但当孩子成绩下滑,表现不佳,老讲条件,总缠着要手机时,还是容易脱口而出:“你看看别人......”“为什么别人行,你就不行?”明明很讨厌,却还是会复刻。为什么我们训斥孩子时,总闪回父母当年训斥我们的影子呢?神经科学家范德考克在《身体从未忘记》中说:“童年创伤会烙印在杏仁核(情绪脑)中,形成条件反射般的‘创伤按钮’。”当相似场景出现时,这个按钮就会被触发——你的身体会先于理智作出反应:手心出汗、胃部抽搐、声音提高......你的语言也会从“记忆库”中自动调取:比如,父亲当年骂你“没出息”,如今你指责孩子“不上进”;母亲曾冷暴力处理你的哭泣,如今你对孩子说“哭什么哭”......就像被输入固定程序的机器人——我们以为自己是作为成年人在教育孩子;实则是重播起当年痛苦的录像带,已退行为了“童年的自己”。4种厌学回应

    对应4种童年模式

    很显然,“童年的自己”是担当不了一个有力量、有办法的父母。当孩子说“我不想学”时,我们怎么才能退出这个“儿童版自己”呢?要成功执行这一步,我们得先从自己的回应方式中,去找到自己到底开启了怎么样的“童年模式”:1、高压控制型“不学就滚出去!”这句话从你嘴里冲出的瞬间,是否像极了当年父亲把你关在门外的怒吼?这时候,孩子不会因为害怕,收获“我要学”的动力,他只会因为自我价值被否定,感到灰心、难过。你在说的是:“你的感受不重要,学习成绩才是你唯一的价值。”这种模式下,孩子只有两条路:叛逆对抗,或讨好求全。2、情感忽视型“随便你,我懒得管!”这句话出口时,你是不是回到了发烧39度,想休息,却被指责“别矫情”的自己。北师大调查研究显示,童年被忽视的父母,面对孩子厌学时,沉默/逃避的概率,是普通家庭的2.7倍。这种“冷处理”,不是冷漠,而是创伤后的应激麻木——“我从未被温柔对待过,该怎么温暖你?”3、过度补偿型“没关系,妈妈养你!”现在很多父母把“没要求”,视为“能托底”。这种行为看似“开明”,实则是在解放童年那个被要求“要完美”的自己。反而,让孩子很难体会到什么是“hardfun”(努力之后的开心)。当然,也有相反,且更普遍的:一个倾尽全部资源,举全家之力,也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的父母,也可能是开启了补偿型童年模式——在补偿曾经那个支持不足、追梦不成的自己。可无论是“你开心就好”,还是“我砸锅卖铁也要支持你”,都不能真正带给孩子力量,只会让孩子陷入迷茫和压力:“我究竟是为何/为谁而活?”4、批判苛责型“这都能做错,你脑壳白长了?”说出这话时,你是否想起过那个拿着89分试卷哭泣,不敢回家的自己?我朋友说,她每次考第二,都会感觉自己在父母眼中已经死了。她妈妈从小被外公骂“赔钱货”,为了让她将来能硬气,一直对她相当严苛。现在,这种“怕其不争”的念头,也开始出现在她对女儿的教育上。“这么简单都不会,真的跟当年的我差远了!”家庭教育,实际上也是家长的自我教育。当我们看清童年模式如何操控自己,那些“不想学就滚”,才不再会脱口而出;我们讨厌的影子,才不会毫无觉察地就与我们重叠。打破循环的钥匙

    一直在我们手中

    “习惯了,我也不想,但控制不住,怎么办呢?”可能大家也意识到了,光凭认知到,以及一时的重视,根本撼动不了几十年来形成的惯性。有什么方法,可以在生活中轻松地开启一扇门,让这种改变持续下去吗?这里再给大家3把可以打破代际循环的“钥匙”:【钥匙一】觉察:找到你的“童年触发器”我发现,我之所以会在儿子抱怨“作业多、不想写”时暴怒,源于我小时候成绩很好、非常努力,但还是经常会被父母当众羞辱“没用”。在我的潜意识里,必须加倍努力才能获得认可。像蠢、懒、抱怨......这些负面行为,都等于“没用”——我不允许我的孩子有这种“弱者”气息。仿佛一旦有了这些气息,就意味着“没人爱、被羞辱、被嫌弃”。所以,第一把“钥匙”是:1、请尝试记录你的“暴怒时刻”:比如,孩子什么行为让你失控?你想到什么画面?你在害怕什么?......2、绘制你的“童年回声图”:父亲当年总说______,我现在总说______。母亲当年总做______,我绝不让孩子_______。【钥匙二】改写:用“成人自我”替代“童年自我”偶尔的出错、犯懒、抱怨,真的等于“没用”吗?不!他只是一时不想学习,就一定会成为“弱者”吗?不!他表现不好,我就真的会不爱他吗?不!所以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改写”:不是着急去“教育”孩子,而是用你的“成人自我”,去扯掉那些潜意识里的错误标记!请拿出第二把“钥匙”:1、“123”暂停法:1次深呼吸→2个积极回忆→3秒冷静战术比如,我会:深呼吸1次。想2个我儿子的优点。第3秒说出:“妈妈需要想想怎么帮你。”2、话术重构:这时,你就有时间去重构本想脱口而出的那些话——比如,“谁让你平时不努力”改为:“没事,妈妈来陪你看看错题。”“你还累?我花这么多钱,为了谁啊?”改为:“你觉得补课压力太大是吗?那我们来想想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要不把学习任务和玩穿插一下?”【钥匙三】创造:建立新的家庭记忆孩子不是童年的你,你也不是曾经的父母。你们都值得更有力量、更温暖的记忆。所以,这第三把“钥匙”是:1、每周聊聊你们的“脆皮时刻”全家分享各自困境,不说教,只倾听。每次我和老公对儿子发脾气后,都会跟他分享,我为什么会生气,我们当时处在怎样的困境。这样的分享多了,等我们真忍不住发火时,我儿子就能用抽离的、第三方视角看待我们。比如,我们发火时,他会说:“妈妈,你是太累了吗?”“爸爸,你是又焦躁虫上身了吗?”当你发现,孩子越来越清醒、强大,你情绪失控时,也并没有伤害他,那你冷静下来后,就能少很多自责。2、用“我需要”“我不需要”造句定期一起写下“我需要____。”和“我不需要____。”然后讨论、投票、整理,把“我需要”作为家庭行动清单;把“我不需要”一起撕碎扔进垃圾桶。

    “教育最大的奇迹,不是把孩子变成学霸,而是你终于敢对童年的自己说:‘别怕,我不会让你的伤,再传到下一代。’”从“命运轮回”到“自我觉醒”,这条路或许漫长,但每一步都在打破枷锁。点个“在看”:愿我们都能斩断代际创伤的锁链,让孩子拥有我们不曾得到的爱和自由。作者:猪妈妈,自由撰稿人,学习型妈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另有网名,宝藏猪妈妈。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地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