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云南新东方学校>活动公告>正文

孩子不尊重你,和你顶嘴,其实是在说这4句潜台词!父母听懂了他才会服气

2025-04-17 15:54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

作者:

  孩子不尊重你,和你顶嘴,其实是在说这4句潜台词!父母听懂了他才会服气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东方家庭教育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内容页信息收集

      作者:主创团·猪妈妈

    “我觉得……”“那是你觉得。”

    “我看到……”“那又怎么样?”

    “你能不能……”“我不能!”

    后台有家长留言说,她孩子才小学五年级,但“顶嘴”成习惯。

    不管他们说什么,孩子总能一句话把人点燃。

    虽然很多人说,孩子“顶嘴”是好事,说明有主见,但她却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不上进”“不尊重”。

    “自己做错了也不认错,总是对着干,虽然知道打多了不好,但这怎么忍得住?”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类似的苦恼,孩子稍微大点,就开始不听话了。

    动不动就“怼”人,确实会让父母很焦虑:这孩子还有没有救?

    其实,养育孩子就跟跑程序一样,很难一次就顺顺当当,都需要反复调试。

    我们只有对“出错”有预期,才不会在系统报错时,气得疯狂地敲回车。

    这时,才能平静地翻翻从前的日志,一步一步检查:

    孩子总这么做、这么说时,有没有什么地方是我没看到的。

    这些语言背后的“潜台词”究竟是什么?

    “顶嘴”潜台词一:“我需要被看见”

    之前有宝妈问我:

    孩子数学不好,想给她报个数学思维课,但她一说就是“不行”“不上”,应该怎么跟她沟通?

    我和这位宝妈分享了,怎么把“自己担心孩子数学学习会遇到困难”,以及“想给孩子报班”的心情、诉求表达清楚。

    结果,这位妈妈回:“试过了,没用。”

    在她看来“沟通失败了”。

    但在我看来,如果真的都表达了,那“沟通已经完成了”。

    很多父母和孩子“沟通”,认为要达到一个目的——让孩子“听我的”。

    这其实不叫“沟通”,这叫“说服”。

    这种做法,表面上很“民主”,很“讲道理”:你看,我事事都和你商量,事事都是为你好。

    但实际上,孩子心里早就憋着一股劲儿了——你从来都不听我说,你从来都没真正关心我。

    这叫孩子怎能不“顶嘴”呢?

    孩子需要“被看见”。

    孩子的叛逆背后,是父母自身的固执和执着。

    是总自顾自表达,很少去“好奇”他们到底在想什么。

    更好的做法是怎样的呢?

    是我们表达了自己的担心、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所知的道理、方法,但同时也想听听孩子的想法,孩子的思路。

    如果他不想按照我们说的做,他的痛苦、他的担心是什么……他准备怎么做?

    这位宝妈后面又去和她女儿聊了。

    她说,原来她之前最愤怒、最害怕的情况根本不成立——女儿并不是对学习不上心,也不是不想在数学上做出努力。

    只是她一上数学课就紧张,根本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她怕报了班也很难有收获,白花钱不说,还会让自己更害怕数学。

    后来,她们约定先一起多玩数学游戏,提升数感和思维;同时在家里听一些教辅自带的录播课,等录播课听着不费劲了,再去尝试报班。

    你看,当我们有意识去看见孩子时,我们的方法、建议才是真正适合孩子的。

    潜台词二:“你总是否定我!”

    好多家长觉得,自家孩子一问三不知,他能有什么想法,“他就想着玩”!

    有次看到一位家长好气又好笑地吐槽说:“我是听他的想法呀,他一说就是:‘那妈妈我能打会儿游戏吗?’”

    我们给孩子选择,但不是每个孩子都“上进”“自觉”。

    你费心管他,他还怼你,这怎么破?

    要解开这组矛盾,我们要追根溯源——看孩子这种“自主”的能力,到底是怎么来的?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中,把人的发展划分为了8个阶段。

    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目标、任务(或者叫冲突)。

    各个阶段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前一阶段冲突解决的情况。

    解决得好,就能导向积极的结果,解决得不好,就只能走向消极的结果。(见图)

    0-1岁建立信任亲密(或者产生怀疑疏离);

    1-3岁发展自主性(产生羞耻感);

    3-5岁变得积极主动(感到压抑内疚);

    5-12岁体验勤奋自信(变得自卑退缩);

    12-18发展自我认同(自我感觉混乱)……

    所以,孩子现在的一切表现,都是一点一点积攒来的。

    我们羡慕“别人家”孩子自信、主动、积极、自律,但无论人家看着管没管,他们都肯定在孩子的照护、行走、说话、自由活动、设定目标、参与互动等,这些非常细小的日常活动中,给予了积极地支持。

    如果孩子总是“顶嘴”,那也正说明他前几个阶段的自我发展需求未被满足。

    这时候,我们就不要总是去否定孩子的想法,接管孩子的行为——

    “你懂个什么?”

    “说了你也不听!”

    “你看看别人……”

    “你必须按我说的做!”

    而是可以先改变我们的“解释风格”:

    1、积极地看待孩子的行为。

    2、多用赋能式沟通:“描述行为”+“肯定动机”+“开放式提问”

    比如,哪怕是怼你,你也可以说:

    “对妈妈说话这么‘不客气’?看来是很有自己的想法呀,说来听听吧,看妈妈怎么帮你?”

    当我们不再“习惯性否定”孩子,孩子对我们的“习惯性反抗”,才能一点点减弱。

    潜台词三:“为什么总伤害我?”

    去一位亲戚家吃酒。

    席间,一个男孩儿在观礼时,手肘不小心落到了旁边的例汤里。袖子、桌布湿了一片,非常囧迫。

    这时,旁边的爸爸不帮忙递纸,也不加以安慰,随口就开始抱怨:“你这脑壳就是个摆设”“眼睛长顶上了”……

    这孩子先是横眼睛,随后就摔筷子了。

    接着,这位爸爸就开始骂骂咧咧:“你过来,老子不锤si你……我说的不是事实吗?还说不得你了!”

    孩子渴望被尊重,哪怕是犯错的时候。

    《中国青少年心理创伤调研(2022)》显示,62%的孩子,曾因父母的“无心之言”产生长期自卑。

    其中“你真没用”“比不上别人”位列伤害性语言前三。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也说:“当父母用贬低、嘲讽的语言攻击孩子时,孩子大脑会进入‘战斗模式’。”

    顶嘴,本质上是心理防御机制被触发——“你伤害我,我就要反击”。

    正确地回应方式是怎样的呢?

    “观察”替代“评价”;用“帮助”替代“指责”。

    谁没有犯错的时候?

    关切地递上一张纸巾,远比点出错误,能让孩子更有力量去解决问题。

    当孩子知道,你始终是站在他一边时,那他还有顶嘴的必要吗?

    潜台词四:“我是在学你说话”

    前些天,我儿子在打“植物大战僵尸”,我提醒他:“还有10分钟吃饭了噢。”

    结果他回:“哎呀,你莫管我!”

    我非常吃惊!因为他很少用这种语气对我说话。

    但我马上又觉得无比熟悉。我追剧时,老公喊我,我也是:“哎呀,你莫管我!”

    一模一样。

    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指出:孩子80%的沟通模式,源于对父母的模仿。

    若家庭中充斥命令、反问、习惯性反驳、指责,那孩子会像镜子一样“反射”这些语言。

    很多父母明明爱孩子,但总是强硬怒骂,尽显“恨意”……

    那久而久之,孩子也会习得这种说话方式,甚至成年后都很难改掉。

    所以,我吃饭时赶紧跟儿子说:“你刚刚在学妈妈说话吗?你说出来,妈妈才感觉到这样回应很不合适,我们重来吧!”

    于是,我俩都保证,之后要好好回应。

    教育学家简·尼尔森说: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是缺陷宣言,而是密码信息。

    这篇文章,就是想把有关孩子顶嘴的“解码手册”给到大家。

    希望更多人明白,孩子“顶嘴”不是BUG,而是系统更新提示:

    “我需要被看见。”

    “我想要被肯定。”

    “你不能伤害我。”

    “我在向你学习。”

    愿每位父母都能听懂这些孩子的“话外之音”,把“顶嘴”变成亲子关系的转机。

    最后,点个“在看”,祝愿您和孩子都顺利完成这次升级!

    作者:猪妈妈,自由撰稿人,学习型妈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另有网名,宝藏猪妈妈。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