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眼目睹13岁女孩手机成瘾全过程,才知道:真正毁掉孩子的,不是手机,而是……
2025-04-17 15:50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
作者:
亲眼目睹13岁女孩手机成瘾全过程,才知道:真正毁掉孩子的,不是手机,而是……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东方家庭教育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作者:主创团·枫子
我女儿13岁了,从小就特别让人省心。
但从听话懂事到偏激叛逆,仿佛就一夜之间,而这一切的罪魁,是手机。
发现女儿沉迷手机,是上学期期末。
有天半夜我起身上厕所,无意瞥见女儿房间门缝透出微弱的光,我便趴在门上听里面的动静,结果发现她竟在打游戏!
凌晨2点,期末考在即,她竟还如此放纵!我怒不可遏,打开门对着她就是一顿吼:
“你知不知道现在几点了?手机有这么好玩吗?觉都不用睡了?是不是都不用上学了?你说这是第几次了?”
女儿被我吓得一哆嗦,连忙放下手机,连连跟我道歉:“妈妈,我知道错了,这是第一次玩,才不小心玩过了。我以后真的不敢了。”她的眼神里充满了害怕和愧疚。
见女儿态度端正,我也不想上纲上线,便耐心劝导:“要把心思放学习上,再努力些考个重点高中,千万别玩物丧志!”
然而,我万万没想到,这只是开始。
没几天,我就收到老师的私信,说女儿这段时间老在课堂打瞌睡,作业完成不认真,考试成绩下滑厉害。
于是,我多留了个心眼,这才发现,女儿为了不让我发现她玩游戏,竟然躲在被窝里偷偷玩。甚至,她经常以查资料为由,偷偷刷短视频。
太让我失望了!
于是,我不再心软,也不再讲道理,而是直接抢走了她的手机,至于需要在手机上完成的作业,我决定以后全程盯着。
没想到,女儿一下子就爆发了,冲我怒吼:
“你干什么?你有病吧?!手机还我!”
“你如果不给我手机,我就不上学了。”
别说我气血上涌,老公也被她魔怔的样子惹怒了,抄起晾衣杆就揍了她一顿。
我们以为强势镇压能让女儿乖乖听话,但事实却是,从那天起,女儿就开始了无声的反抗。
她每天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知道在做什么。老师也频繁投诉,说她学习状态不好,作业质量差,明明会做的题却乱做一通。
我更加生气了,指责她:“你就是玩游戏把脑子玩坏了,分不清好赖。我们管你还不是为了你好,你要是沉迷游戏考不上高中大学,以后能干什么?”
女儿不吭声,一如既往地应付学习。
更令我气愤的是,她为了玩游戏开始无所不用其极。
放学后偷跑网吧上网,周末在同学家蹭手机玩,到后面,更是花钱租同学手机玩。
我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越是管着她,她越叛逆,甚至长达半个月不跟我说一句话,人也变得暴躁阴郁。
我身心俱疲,又拿她没办法,只好拼命地向外寻求解药。
好在,经过几天的学习,我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所在。
一是,以为把手机抢走,就能唤醒孩子,结果唤醒的是野兽。
科学研究发现,孩子在沉迷手机时,大脑会持续分泌多巴胺。让孩子身体和精神,处于一种兴奋、愉悦的“上瘾”状态。
而这种状态一旦被迫中断,大脑会本能地感受到危险,快速启动“战逃反应”。
此时的大脑,失去了分析、判断的能力,就像是一头紧张的猛兽,高度情绪化,超强攻击性!
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谁抢走我的快乐,我就用怒火攻击谁,烧毁谁!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越阻止孩子玩手机,孩子越是手机成瘾,与父母对抗的原因。
二则是,我一直专注于解决“玩手机”这个结果,却从没有去源头上去思考孩子为什么玩手机。
商业导师丹·希思,就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人经过河边,突然发现河里有个孩子在挣扎,于是马上跳下去把孩子救上来。
可刚把孩子放下,河里又漂来一个孩子,他们俩赶紧又跳下去。
结果孩子一个个漂过来,搞得他们筋疲力尽。
这时,其中一个人一个猛子扎下去,用力往上游游去。
另一人问:“你干嘛去?”对方回道:“我要到上游看看,到底是谁在那里不停地往河里丢孩子。”
这就是“上游思维”:遇到问题不要急着四处灭火、解决眼前的难题,而是应该把眼光投向上游,追根溯源,这样才能根治问题。
孩子沉迷手机也是如此,不解决沉迷的因,就永远无法解决沉迷的果。
认清这两点后,我开始重新反思自己。
这才发现,女儿沉迷手机并不意外。
从上小学开始,女儿每天的生活都围绕着学习。
我给她报了各种辅导班,生怕她输在起跑线上。
我对她的要求也很严格,总是盯着她的成绩,稍有下滑就严厉批评。
她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作业,还要应对我额外布置的任务,几乎没有时间玩耍。
而且,我忙于工作,很少陪伴她,也很少看到她的努力和进步,更别提去肯定她了。
每当我看到她,总是忍不住唠叨她的不足,却从未真正倾听过她的想法和感受。
她的压力得不到释放,生活中缺少肯定和鼓励,内心的孤独和挫败感日益累积。
在这样的环境下,手机成了她逃避现实、寻找快乐和价值的唯一途径。
在手机里,游戏会不断给她正向反馈,给她成就感;而短视频,则不断刺激她分泌多巴胺,让她可以忘记学习的烦恼和无助。
困在手机里的孩子,问题其实在手机外。
手机固然可恨,但我错误的教育方式,也何尝不是她手机上瘾的帮凶。
所以,我决定立马改掉自己的坏行为,帮助女儿重新站起来。
1、先谈关系,再谈教育
因为手机的问题,我和女儿闹得很僵,不管我说什么,做什么,她都很抵触。
故而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先敲开她的心门。
所以,当女儿再玩游戏时,我不再黑着脸催她学习,批评她浪费时间,而是开始放权,不干涉她的作息。
每天做好饭,她要吃就吃,不想吃我就先收着放厨房。
她有空时,我就和她聊一聊好看的电影或生活见闻,她愿意聊我就多说些,她不感兴趣我就闭嘴。
有时看女儿游戏玩得起劲,我还会让她教我玩,从而拉近与女儿的关系。
慢慢地,女儿会主动跟我聊天了,后面更是跟我说出了她的心声:“其实我挺迷茫的,我也想很厉害,但一看到学习就烦就难受。”
而我,也为之前对她的忽视和高要求做出了真诚的道歉。
2、父母的支持,是孩子的源动力
那次和女儿的深入谈话后,她的心结似乎打开了许多。
虽然她还是有时会玩手机,但我知道,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和耐心。
所以我们一起制定了规则,每天玩手机40分钟,睡前手机交给家长保管。
刚开始,时间到了,女儿根本停不下来,总是想多玩一会,有时候周末作业还没完成,就开始玩起了游戏。
说实话,看到她没说到做到我很生气,但我告诉自己:坏习惯的减少就是好行为的开始,要给孩子不断调整修正的时间。
所以,她只要是比前一天少玩了,我都会及时表扬她。
同时,我开始关注女儿做得好的地方。
当她写作业认真,考试进步,或主动阅读时,我都会表扬她,给她正向反馈。
而女儿虽然每次没说什么,但我发现,她学习的兴趣明显增强了。
3、帮孩子建立更多链接,替代与手机的链接
孩子沉迷手机,很大的原因是缺乏与现实的链接。
让孩子多一些与人、与事物的链接,孩子就会多一些从手机中转移注意力的方式。
现在每到周末,我都会抽出时间带她去爬爬山,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放松压力。
另外,我还帮女儿重拾了打羽毛球这一爱好,每天饭后,我就带着她到楼下打半个小时球。
寒假期间,我还鼓励她自己做攻略,安排行程,去北海玩了几天,既锻炼了她的独立能力,又丰富了女儿的眼界。
就这样,当孩子生活的链接多了,手机就变成其中之一,即便有时玩得起劲,也不太会一直沉迷。
一段时间下来,女儿整个人都变得有精气神了,对自己的人生也有了更多的的想法,她跟我说:
“妈妈,我觉得我要好好学习,以后才能靠自己的努力,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今,半年过去了。
女儿虽然偶尔还玩手机,但却越来越自觉,学习也在一点点进步,最重要的是,她状态越来越好,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所以,如果你也有个沉迷手机的孩子,希望你能从我的经历中明白:
解决手机问题,不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围追堵截,而需要付出重建生命绿洲的智慧和耐心。
数字信息时代,电子产品注定和孩子的日常紧密相联。
身为父母,我们要做的是不仅帮助孩子正确使用科技,并适应科技带来的变化,更要多陪伴孩子,多关注他们的努力和进步,让他们在这个崭新的时代健康成长。
点个“在看”,跟各位父母共勉。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地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