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云南新东方学校>活动公告>正文

高中取消晚自习,实行双休,你怎么看?

2025-03-24 11:26

来源:新媒体

作者:

  高中取消晚自习,实行双休,你怎么看?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媒体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内容页信息收集

 一、政策动态:多地试点取消晚自习与调整双休

    近期,全国多地陆续推行教育减负政策,取消初高中晚自习、调整双休安排成为焦点。具体措施如下:

    江苏省:部分高中取消高一、高二晚自习,试行周末双休。

    江西新余:2024年春季起,非寄宿制初中取消晚自习,保障学生睡眠。

    深圳:明确不提倡初中开设晚自习,强调家庭教育重要性。

    北京:义务教育阶段晚自习不得纳入课后服务范围。

    2.调整双休安排城市

    江苏南通、扬州:高一高二双休,高三单休。

    湖南长沙:取消周末补课,严禁寒暑假成建制补课。

    安徽合肥:高中严格执行双休政策,滁州等地高一高二恢复双休。

    浙江、山东:部分学校探索取消晚自习,但存在地区执行差异(如山东部分学校仍维持早6:30至晚22:00作息)。

    3.成都现状

    成都市暂未全面取消晚自习,初中晚自习遵循“自愿原则”,初二、初三学生可自主选择参加,教育局明确禁止强制参与或收费。

    二、家长反馈:支持与争议并存

    政策落地后,家长群体态度分化明显,形成三大阵营:

    1.支持方观点

    健康优先:家长心疼孩子长期睡眠不足,认为“拿命学习不可持续”,双休可缓解身心压力,避免“上大学后劲不足”。

    教育理念升级:支持减负回归教育本质,认为“孩子不是学习机器”,自主时间利于兴趣探索与社会实践。

    关注教师权益:高中教师工作强度大、收入低,双休让教师群体得以喘息。

    2.反对方担忧

    教育公平隐患:经济条件差异可能导致“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普通家庭无力承担补课费用,城乡差距恐拉大。

    高考压力未减:课程密度高,双休压缩教学时间,高三教师直言“高考一考定终身,学校不敢放松”。

    自律性与经济负担:学生在家易沉迷手机,家长需额外支付补课费用。

    三、政策热议背后的深层矛盾

    1.教育评价体系单一化

    高考“分数至上”的选拔机制未变,家长担忧减负影响竞争力,形成“政策越减负,家长越焦虑”的怪圈。

    2.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优质教育资源集中于发达地区,双休政策下,富裕家庭可通过私教、竞赛等“隐形赛道”维持优势,加剧阶层固化风险。

    3.传统观念与现实冲突

    部分家长仍信奉“时间换分数”,认为延长学习时长=提升成绩,对科学学习规划认知不足。

    4.执行标准参差不齐

    地区差异导致公平争议,如家长质疑:“全省高考竞争,为何有的地方双休,有的地方两三周放一天?”

    四、未来挑战与思考

    政策初衷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需配套措施跟进:

    ·优化评价体系:推进高考多元化录取,减少“唯分数论”压力。

    ·强化校内效率:通过课程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避免“低效耗时间”。

    ·监管校外培训:防止资本裹挟教育公平,建立普惠性课后服务体系。

    ·推动家校协同:引导家长转变观念,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杭州、苏州等地已通过官方渠道确认政策真实性,但全国范围内的长效落实仍待观察。教育减负能否真正实现“提质增效”,还需时间检验。

    五、云南现状:双休暂未普及,探索与争议并行

    目前,云南省尚未全面推行高中双休政策,但部分地区已出现试点探索,家长群体反应激烈,政策落地面临多重挑战。

    1.政策执行现状

    未全面推行:云南多数高中仍维持单休或大小周(如两周休一天),部分学校高三学生甚至每月仅休息1天。

    局部试点:昆明个别高中尝试“弹性双休”,如高一、高二每月试行1-2次双休,但高三全年保持单休;部分学校允许走读生周末自主选择是否到校自习。

    中考改革影响:2024年起,云南中考总分增至700分,体育分数占比提升,家长担忧“双休若落地,文化课学习时间被挤压,中考竞争更激烈”。

    2.家长声音:焦虑与期待交织

    态度典型观点案例

    支持派“云南教育资源本就落后,孩子每天6点起床、晚11点睡觉,比大城市更苦,早该双休!”(曲靖家长)有家长发起联名信,呼吁效仿江苏、浙江推行双休。

    反对派“我们地州高中一本率才10%,双休等于放弃升学!”(红河州教师)

    “农村娃回家只能干农活,哪有条件补课?”(昭通家长)某县城高中家长群投票显示,72%反对取消周末补课。

    中立派“可以试点,但必须配套开放学校自习室和教师答疑。”(昆明家长)部分家长建议效仿成都“晚自习自愿制”,周末开放校园。

    3.落地难点:资源与观念的双重制约

    教育资源短缺:

    云南农村地区教师编制不足,若实行双休,教师周末加班监管自习可能引发劳资矛盾。

    部分乡镇中学缺乏线上教育条件,学生回家后难以获取学习支持。

    高考竞争压力:

    2023年云南高考人数38.3万,一本录取率仅13.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家长对“减时间=降分数”的恐慌加剧。

    传统观念惯性:

    多地家长仍信奉“吃苦教育”,认为“山区孩子只有拼命才能出头”,甚至有家长联名要求学校恢复假期补课。

    4.未来可能性:分类试点与差异化政策

    城市先行:昆明、玉溪等教育资源较优地区,可试点“高一高二双休+高三弹性制”,同步推广周末公益课堂、社区学习中心。

    农村过渡:乡镇中学可保留周末自习室(不授课),由教师轮流值班,保障留守儿童学习环境。

    政策联动:结合云南新中考“增加实验操作、劳动实践分”的改革,将双休与综合素质评价挂钩,引导家长重视全面发展。

    结语>>

    云南教育减负的推进需平衡“追赶   ”与“保障身心健康”的矛盾,短期内或难全面复制发达地区模式。但通过分层施策、强化公共教育资源投入,或能为西部省份探索出一条“减负不减质”的本土化路径。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