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云南新东方学校>活动公告>正文

别太在意你的孩子!很多家长都犯了大忌(推荐)

2025-03-24 11:18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

作者:

  别太在意你的孩子!很多家长都犯了大忌(推荐)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东方家庭教育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内容页信息收集

 作者:主创团·瑾山月

    《百家讲坛大国医》的作者罗大伦,说起过一个现象。作为资深的中医研究者,不少家长跑来请他给孩子看病。他发现,孩子出问题最多的家庭,无外乎两种。一种是精英家庭,就是祖上几代都很厉害,父母又高知又有钱;一种是贫困家庭,全家就指望孩子出人头地,改变贫苦的命运。为什么这两种家庭出问题多呢?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太在意孩子。因为过度的期待与关注,很多事情上,家长做得太满。而压抑紧张的生活中,孩子的能量又被大大消耗。到最后,大人焦虑,孩子抑郁,一家人都不好过。罗大伦说:“很多家庭都生病了,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不信你和身边的人聊聊天,一涉及孩子,一定会有无数焦虑的声音:“自己学习差,也不会教,很怕孩子成绩垫底”;“家里条件一般,孩子将来找不到工作就完蛋了”;“教育这么卷,不逼孩子一把,他分分钟就会被淘汰”……父母迫切渴望孩子有出息,却无奈地发现,自己越使劲,孩子越是状况百出。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对孩子也是如此。反倒是放松一点,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你焦虑的根源

    就是太在意你的孩子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烦恼箱”实验。实验者写下自己对未来一周的担忧,几周后拆开纸条,发现90%的烦恼都未曾发生。接着,实验者又写下让自己焦虑的事项,几个月后再看,多数烦恼也早已烟消云散。这个办法我试过,说实话,在自己的事上有效,一涉及孩子就根本不起作用。比如,我担心她成绩下滑,即便几个月后的考试结果不错,我又会接着担心下一次考试;比如,我担心她中考去职高,即便事实证明她能上高中,我又会担心她将来读大学找工作。父母对孩子是一辈子的责任,对他们总是放心不下。一旦把握不好度,过分在意,就很容易陷入焦虑。网上有段话,形容得更贴切。“孩子成绩好,父母担心他没才艺,竞争不过其他人;孩子性格内向,父母担心他难以与同龄人相处;孩子性格外向,父母又担心他锋芒毕露……无穷无尽的焦虑,捆绑着父母,也压抑着孩子。”人民大学的学者曾在“双减”后做了一项研究。发现孩子的学业负担确实降低了,但父母的焦虑症状明显上升,增幅约12.8%。“读好书—上好大学—找好工作—有好的生活”这一固定思维,害得我们每天都在着急。就像教育学博士钱志亮分享过的这个案例。一位妈妈为了教育好孩子,投入了百分百的精力。从小,孩子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全都精细化安排。孩子几岁上兴趣班,上哪些兴趣班,她都要按照专业指导来操作。这位妈妈对完美的执念,让她对孩子的要求异常严格。她紧紧盯着孩子的每一个错误,一旦孩子未达预期,她就吃不好睡不着;越活越累,越累越烦躁,致使整个家庭弥漫着一触即发的火药味。 明明初心是好的,明明是爱孩子,却因为太过在意,好心办了坏事。真是关心则乱啊。一不留神,我们就陷入“越在意越焦虑”的怪圈中。关键是,我们如此在意,孩子未来就一定好吗?心全在孩子身上

    他就一定能达到你的期待吗?

    有位妈妈,在网上分享:一开始她对女儿的要求并不高,读幼儿园时只给孩子报了2个兴趣班发展爱好。但孩子上小学后,第一次期中考试的成绩就不理想,吓得她马上向其他家长求助。一番了解后才知道,很多孩子都提前学,课外班也是针对应试教育。于是她马上调整思路,一口气给孩子报了四五门课外辅导。接下来的几年,女儿一放学就去辅导班,除了做作业,还得额外做很多试卷。如此努力了四五年,成绩是上来了,可小升初以后,孩子也出问题了。先是身体垮了,隔三岔五就生病,后来心情抑郁了,开始厌学。身心能量跟不上,成绩一落千丈,一切努力都白费了。教育家卢梭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错误的教育方式比不教育带来的伤害更大。我们用蛮力卷孩子,到最后,压力只能成为摧毁孩子的利器。“为人父母,生怕不能给孩子最好的,殊不知我们的过度期待,不断地把孩子往悬崖边上逼。”人生,从来不是较量爆发力的冲刺短跑,而是考验耐力的马拉松长跑。对孩子的教育千万别着急,赢    线 没什么用,让孩子有后劲才是关键。有没有听说过“情绪传染”这个说法。就是我们的情绪,会不知不觉地传递给孩子。你着急,孩子做起事来也慌里慌张;你发火,孩子心里也烦闷压抑;你焦虑,孩子也稳不住自己的心性;你各种催促、担忧、紧张,孩子也很难有平和的心境应对一切。适当鼓励和教导没有错,错就错在力度没把握好,把爱硬生生转化为一种负能量。最有水平的教育方式,向来是一半是内卷,一半是松弛。家长做事张弛有度,孩子才能在自由的环境中扎根发芽。

    真正厉害的父母

    都懂得“间歇性摆烂”

    和大家说一段我自己的经历。有一段时间,我患上了焦虑症,还出现了手抖、心慌的躯体化症状。当时,工作上碰到一些麻烦,生活中也是一团乱麻。为了给孩子转学刚换了房子,要里里外外地收拾打点;远在老家的父亲也不巧生病住院,牵扯了我很多精力。一时间,我焦头烂额,自顾不暇。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我接到老师电话,说孩子这学期出现不少问题。和同学闹了矛盾,上课总是走神,作业不按时交,成绩下滑得厉害……我一听,脑子嗡的一下,整个人都崩溃了。那天,我把孩子狠狠训了一顿,还冲着家人吼,以后什么也不管了。我本以为,这个家离了我就转不动了。谁曾想,结果却大出我的意料。最明显的就是女儿的转变。她自觉了很多,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可以做到学习运动两不误。而当我不过问她的成绩后,她学习状态反而好多了,成绩竟稳步提升。最不可思议的是,当我自己看书做运动的时候,女儿也有样学样,在旁边跟着做。原来,这孩子不用使劲管,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原来,适当摆烂一下,天也不会塌。这段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养孩子,就像种庄稼,太勤快了不行。要顺应自然,给他们生长的空间。《自主教养》一书中讨论过一个问题:父母为什么养育孩子?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昱鲲认为,搞清楚这个问题,比为孩子做什么更重要。他说:“养育,是父母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不要妄想把孩子塑造成你想要的样子,而要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我相信,这是帮助你从育儿焦虑中解脱的真正的父母之道。”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当务之急,是转变思维。改变“使劲管孩子他就会优秀”的教育思路。而后是做好自己,用言传身教取代鸡娃模式。最后就是改变心境,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也接纳他将来的命运。粉碎不切实际的奢望,踏踏实实回归到养育孩子的初心。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摆脱焦虑,还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写在最后

    作家张文亮写过一个故事,《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了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了,但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唬它、责备它,甚至想扯它、踢它。

    突然,我闻到了花香,感受到微风,听到虫鸣和鸟叫,看到满天的星斗。

    我突然明白我错了,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养育孩子,也好似牵着一只小小的蜗牛在漫漫人生路上散步。

    别着急,别催促,允许自己和孩子慢慢走,去看风景,去感受阳光微风。至于能不能超过别人,能不能抵达最远的山峰,都不必太过在意。放下心中执念,和孩子于人世间闲庭信步,美好将与我们不期而遇。与家长朋友们共勉。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地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