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云南新东方学校>活动公告>正文

收心收得好,开学不烦恼!这份实用的收心指南,请各位家长查收!精选

2025-02-18 18:11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

作者:

  收心收得好,开学不烦恼!这份实用的收心指南,请各位家长查收!精选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东方家庭教育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内容页信息收集

    作者:主创团·瑾山月

    开学在即,40多天的假期眨眼而过。

    每年这时,不少孩子都患上了“开学综合症”。

    具体症状为:食欲减退、情绪低落、垂头丧气、脾气暴躁……

    原本以为,孩子开学后,咱就能松一口气了。

    不曾想这开学前夕,还真是个不好过的坎儿。

    其实,开学前孩子的反应,很好理解。

    将心比心,咱们年后复工前,不也得做足心理建设。

    那种对未来的担忧,对达不成期望的焦虑,孩子大人都是一样的。

    若想孩子从“假期模式”顺利切换到“开学模式”,我们得一边帮他们收心一边为他们铺路。

    收心有良方,开学心不慌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飞轮效应。

    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用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地推。

    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随着飞轮的转动,我们的努力逐渐显现成效。

    飞轮开始加速,最终无需再施加巨大的力,它就能保持高速运转。

    新学期开始,当务之急是助孩子一臂之力,帮他们推动学习飞轮。

    而开学前的收心,正是帮孩子进入良性循环的重要一步。

    我们先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开学。

    原因无非是以下几点:

    课程有难度,贪恋假期的自由,再有就是人际关系的一些压力。

    针对这几点,我有6点建议,分享给大家:

    ①调整作息:

    开学前几天,是时候把闹钟打开了。

    戒掉熬夜,早睡早起,充分利用白天的时间。

    为了恢复孩子的精气神,别忘了和他们一起加强锻炼。

    每天户外运动一小时,最好是晨跑这类清晨运动。

    这样不仅能激活孩子的生命力,还磨炼了他们的意志。

    ②检查作业:

    作业写好了,能缓解孩子一大半的开学焦虑。

    开学前,拿出足够的时间,帮孩子把寒假作业梳理好。

    查缺补漏,温故知新,找回上学的感觉。

    作业搞定了,孩子信心就回来了。

    ③做好规划:

    正所谓“做事没计划,盲人骑瞎马”,学习也是一样的。

    如果孩子无目的地乱学,结果必定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借着开学的契机,用崭新的年度计划,为新学期营造新气象,也为孩子开个好头。

    ④恢复习惯:

    开学伊始,我们要帮孩子上紧脑子里那根弦。

    假期里的懒散、随意、无聊,都要一扫而空。

    把正常学期中养成的好习惯找回来。

    比如,预习复习、时间管理、独立思考、课外阅读、整理错题集等等。

    提前进入有条不紊的状态,孩子就能顺利进入开学后的学习轨道。

    ⑤闲聊谈心:

    一位校长曾告诫父母:“开学前,千万别给孩子太多压力。”

    他有个学生本来成绩年级前十,却在开学的第一次月考掉到了50名。

    一问才知道,原来开学前,妈妈的频繁“关心”导致他厌学了。

    每天,妈妈都会问他“今天学到哪了?刷了多少套题?”

    话语之间,传递的尽是焦虑。

    相反的,如果开学前我们找个机会,与孩子聊聊他的困惑与担忧,给他一个倾诉的机会,结果会很不一样。

    类似于,会不会紧张和同学的关系,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是否感到吃力,有什么担心的事。

    多聊聊,总没坏处。

    ⑥启动仪式:

    营造新学期的仪式感,能大大鼓舞孩子的士气。

    德国作家洛蕾利斯曾经写道,有仪式感的人生,才使我们切切实实有了存在感。

    开学前,带着孩子去购买新文具和笔记本,准备齐全各种学习用具;

    带着孩子去书店逛一逛,购买一些必需的辅导书籍,以及喜欢的课外书。

    仪式感拉满,说不定孩子都盼着开学。

    很认可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的观点。

    她说,“父母的责任,其实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

    让孩子收心,离不开父母的正确引导。

    孩子最心烦意乱的时候,恰恰是最需要帮助的时候。

    为人父母,要坚定站在孩子身边,陪他一起面对即将到来的一切。

    新学期的关键,是让孩子有后劲

    学习是个连贯的过程,顺利开学只是第一步。

    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孩子成为学习上的“长期主义者”。

    一位高三生在网上分享。

    他说自己每次假期结束前,都会做足准备。

    但开学几周后,他就又因各种原因变得烦躁、易怒、非常厌学。

    每每这样,再听到父母说什么“好好学,别浪费时间”,他就很反感。

    可见,帮孩子假期收心后,还要做长足的打算。

    怎么让孩子有饱满的后劲呢?

    我总结了几条经验。

    第一,放下高期待,把“焦虑”转化为“关爱”

    有人向心理咨询师黄仕明请教。

    “要怎么停下对孩子的过度担心?我总是担心他的学业和前程。”

    黄仕明回答说:

    “当你过度担心的时候,你需要去觉察,你到底为什么过度担心。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你担心孩子没办法成为你期待的样子,你感觉一切都失控了。

    我们对孩子的担心,实际上是对自己的担心,担心自己无法为孩子托底。

    最后,黄仕明给出建议:

    首先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命运,谁也不能为别人负责到底。

    再有就是把你的焦虑,转化为关爱。

    透过细致地观察,了解和体谅孩子的感受。

    TA的渴望是什么?TA的需求是什么?TA希望父母怎么做。

    给孩子足够的关爱,他在学习上的心态就会放松下来。

    人一旦放松下来,做事情才会持久。

    第二,学会减压,上学没什么可怕的

    俞敏洪老师,在一期新东方论坛上说:

    压力没什么可怕的,把压力控制在一定程度内,压力也会成为一种力量。

    随后他讲起自己的一段经历。

    当年高考,他第一年英语考了33分,第二年55分,努力到了第三年,才考到了93分。

    等被北大录取后,又发现同学们全是学霸,就顿感压力。

    为了不落人后,他开始拼命,学了一个半死不活,甚至还累得休学。

    养病的时候,他开始反思,不能给自己那么大压力,保持上进心就好。

    他经常对学生们说:“人生的成功绝对不是大学四年,也不是一次考试就能决定的。”

    为了更长远的人生,我们也要帮孩子减压,允许他们慢慢来。

    第三,多巴胺学习法,化兴趣为动力

    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学习,关键是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愉悦和成就感。

    就像前段时间很火的“多巴胺学习法”所揭露的:

    学习时感到快乐,大脑分泌的多巴胺,能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唤醒他们的内驱力。

    北大教育博主@阿留小时候背诵课文的时候,感觉特别枯燥,每次都不愿意背。

    他妈妈发现他喜欢名侦探柯南,就借此想了个办法。

    他每背一篇课文,妈妈就在上面盖一个柯南印章。

    于是对阿留来说,背课文就变得有趣极了,不用别人催,他自己就主动完成。

    莱辛说:“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

    一个长久专注在自己爱好里的人,自然会在这些方面精于别人。

    这是一个看成绩的时代,但相比于成绩,我们应更关心孩子的兴趣与天赋。

    只有激发兴趣,提升孩子的体验,他们才会开启真正的“自学模式”。

    第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你读过的书就是未来的路

    自媒体人@古典,提出过一个“爬山算法”。

    他说人生就是一个翻山越岭的过程,你只有爬上一个小山头,才能看见后面更高的山峰。

    对我们普通人而言,家世、运气、天赋不可能样样出众。

    不读书的话,只会被一座座大山压在头顶,让我们喘不过气来。

    没有知识和技能的托举,别提阶层跃迁了,连活下去都异常艰难。

    开学的日子就在眼前,万千学子即将征战书海。

    是时候,帮他们建立起正确的“学习观”。

    学习是自己的事,读书是为人生负责的表现。

    读书过程可能会枯燥,有时候也很难熬。

    但读书,是命运向你抛下的橄榄枝。

    是我们这一生,为数不多的快车道。

    写在最后

    家庭教育专家王秋云说:

    “父母的教育智慧里,藏着孩子未来20年后的样子。”

    漫长的求学生涯,大小假期,寒暑假,数不胜数。

    如何适时地做好调整,考验的是孩子,更是家长。

    如果不懂得正确的方法,孩子很可能要走很远的弯路。

    关键时刻,我们要成为孩子的领路人和坚实的后盾。

    马上开学了,祝学子们顺利开学,博一个锦绣前程。

    与家长朋友们共勉。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地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