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云南新东方学校>活动公告>正文

一个妈妈的真实自述:我用10几年把儿子养成了别人口中的废物,但我并不后悔……

2024-01-17 15:32

来源:新媒体

作者:

  一个妈妈的真实自述:我用10几年把儿子养成了别人口中的废物,但我并不后悔……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媒体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内容页信息收集

     作者:主创团·牧青野

    前几天,女儿试卷发下来后成绩特别好。

    因为她之前成绩一直处于中不溜水平,所以看到她进步我特别开心。

    饭桌上,我不停地鼓励她要继续加油,还越说越兴奋,一边回顾过去,一边分析现状,一边展望美好的未来。

    我这边正斗志昂扬给她制定新的学习计划,她冷不丁冒了句:“妈妈,你爱的只是那个听你的话考好成绩的我。”

    当时听到这句话后,我挺诧异的,连忙解释我只是表扬她成绩进步了而已。

    女儿却不耐烦地继续说:“那为什么我画画得奖了,你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夸我?”

    我刚想指责她在偷换概念。

    她又说:“妈妈,我就是个普通学生,没有高智商,也下不了苦功,用不好那些学习方法。可你根本不会考虑我的真实情况,只会在我成绩不好的时候,指责我不认真、不努力,不回报你的付出;我成绩偶尔好的时候,又说听你的是对的,听你的才能有更好的成绩,更好的前途。我一直喜欢的只有画画,画得也很好,可你真心肯定过我吗?你不过是想控制我去做你想让我做的事而已!”

    话一说完,她就回自己房间了。

    那一瞬间,我的心情五味杂陈。

    后来,偶尔翻到心理学家莎法丽·萨巴瑞说过的一句话:“父母总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认可孩子的行为,而不是认可他们本人。但孩子是否如何,都不能影响我们对他们的正确态度。”

    那时,我才反应过来,让孩子听我的,而不是尊重她本来的意愿,本身就是控制欲的延伸。

    但养育孩子,需要尊重他们最本真的自己,而且这个权利也是他们应该天然就拥有,不需要我们赋予的。

    因为孩子最终,只会成长为他们可以成为的样子,而不是父母想让他们成为的样子。

    图片

    图片

    “正当感”

    才是孩子一生最大的力量

    在一个视频采访中,一位妈妈讲了自己养育儿子的真实故事。

    这位妈妈靠卖面条为生。

    儿子出生后,她就坚定一个想法,要让孩子长大后能实现阶级跨越。

    为了这个目标,她甚至花光了丈夫的养老金和自己面馆的所有收入,一口气给儿子报了画画、舞蹈、古筝、摔跤等五门课外课程。

    她在采访中说:“我不希望儿子长大后和我一样,在艺术方面太匮乏。我也希望他能实现我曾没有实现的梦想。”

    图片

    希望儿子不要吃自己曾经吃过的苦,希望儿子能获得自己曾经没有拥有过的东西。

    砸锅卖铁,她给儿子铺就了一条她认为更好的路。

    但就像所有庸俗的剧情套路一样,妈妈的期望,在儿子身上反转得没有丝毫悬念。

    妈妈花光所有收入和积蓄给儿子报的兴趣班,让儿子在艺术方面的成就只停留在“有了一点眼界”上。

    更可怕的是,逐渐长大的儿子,逐渐发现了天赋和家庭的差距。

    意识到努力无望后,他越来越开始摆烂,甚至在初三备考时一度沉迷于电子游戏:“打电动可以让我爽!就是爽!”

    虚拟的世界,让儿子暂时逃避了现实的压力。

    但看不下去儿子放弃自己行为的妈妈,想不通为什么别的孩子可以,自己的孩子就做不到。

    妈妈开始找儿子一次次谈心,不过就和每一个有青春期孩子的家庭一样,每次谈话的结果都不尽人意。

    后来,这位妈妈在看到其他青春期孩子跳楼的新闻后,开始担心儿子也会走极端。

    “谁痛苦,谁改变。”

    为人父母的柔软,终究还是担心孩子,她决定改变培养儿子的策略。

    可让她再一次痛苦的是,儿子考上职高后,职业发展居然在慢慢向她从事的餐饮业靠拢。

    她彻底死心:“我也不敢指望了,也指望不上了。”

    在放下期待后,儿子和她的相处却越来越融洽,儿子甚至会在特殊的日子专门给妈妈做一桌丰盛的菜。

    但这也让妈妈意外发现,儿子在烹饪方面非常有天赋,于是她也开始鼓励儿子尝试自己喜欢的。

    抛掉了妈妈的期待,心里没有了压力,儿子不但会经常来妈妈的店里帮忙,还自己研究了新款牛肉面。

    而且还重新捡起了喜欢的摔跤运动,虽然并没有在这方面取得突破,但这一次,他没有自暴自弃,反而转头报了一所烹饪学校,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热爱的行业中去。

    图片

    储殷教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在给孩子做规划的时候,不要幻想自己的孩子会成为典范。不要因为一只乌龟跑赢了兔子,就所有的乌龟都要去赛跑。”

    孩子成功与否,从来不应该由父母和世俗条件定义。

    身为父母,我们真正要告诉孩子的是:我们理解他们,相信他们,不论他们的外在表现如何。

    而且从心理学角度来说:

    一个不用活在父母的期待中,也不用成全父母的梦想和愿望,更不用治愈父母的创伤、满足父母的虚荣心的孩子,内心会建立起与生俱来的“正当感”。

    这种正当感会让他们的情感世界非常饱满,他们能理解自己的精神是人生成长中最重要的,并会靠着这个精神引导,去过成年后的生活。

    他们不需要向外界索取认同,也不会在受到挫折时觉得自己不够好,而是无论境遇如何,都能坚定地对真实的自己认同和赞许。

    而这,才是孩子一生需要的真正力量。

    图片

    不被尊重、接纳的孩子

    看不到自己的美好和价值

    在一个动画短片中,看过特别魔幻的一幕。

    动画中的儿子在台上打拳击比赛,他的母亲却在台下拿着一盆花用力撕扯。

    原来这盆花是儿子的最爱。

    外表凶猛的儿子,唯一的爱好就是养小花。但母亲觉得,“小花”和奖杯比起来没有任何价值。为了激励儿子练习拳击,母亲就用伤害儿子最心爱东西的方式来“激励”他。

    因为太想保护自己的“小花”,儿子只能先假装听从母亲的安排,投身于母亲想让他从事的拳击中去。

    如母亲所愿,他成为了一名优秀但却不开心的拳击手。

    在和母亲持续地反抗——被打压——妥协拉扯后,儿子选择偷偷养育自己的“小花”,但最后被母亲发现,还是无情地“践踏”了。

    这一次,儿子没有再退让。

    而是眼睁睁看着母亲被他种出的食人花吞掉,然后他重新回到拳击台,主动让对手将自己打败。

    他第一次输了,但也第一次笑了。

    图片

    有教育学家曾说:“一个孩子真正被毁掉,来自于父母带有偏颇的教养。”

    动画中的儿子获得了解脱,但现实中,却有无数孩子依然活在低价值中一生徘徊。

    知乎上,有网友诉说自己的经历:

    有人说,小时候她偷穿妈妈的裙子、高跟鞋。被妈妈骂不学好,打扮得像狐狸精。

    长大后,她经常在晚上给自己化好妆,穿上漂亮衣服,在镜子前兴奋地转一个又一个圈。但第二天早上,她又会全部脱掉,换上最朴素的衣服。

    还有人说,自己从小喜欢文字,写过很多惊艳的文章。但妈妈觉得她不务正业,最终把她想要报的文学专业强制改成了法律。

    后来,她终于有能力可以不用再做一名碌碌无为的律师,而是终于可以捡起自己的文学梦。可这时候,她的母亲已经去世,她想向妈妈证明自己,却永远没有回应了。

    还有人说,自己从小活在父母的规划中,长大后无论做什么决定,他都会本能地想要求助父母。

    他讨厌内心不够独立的自己,但从小习惯的依赖,又让他害怕做出改变。

    《家庭的觉醒》中写过:

    “一个不被父母尊重和接纳的孩子,会长久地活在被父母的限制中。他们很难建立起完整独立的自我,会变得要么格外渴望获得父母的认同,要么事事依赖于父母的认同。

    当我们有能力尊重孩子独特的成长旅程时,将会引导他们培养自己内在的心声,并以自己的心声为荣。

    好的父母,应该是培养出孩子内在心声的引领者,而不是毁掉孩子内在心声的“始作俑者”。

    图片

    最好的父母

    不把教育停留在主观感受中

    在一本书中看过一个作者写的小故事。

    她在女儿出生时,满怀希望想要女儿长大后和她一样温柔、高雅,富有艺术气质。

    可女儿渐渐长大,她发现女儿和她预想得完全不同。

    女儿武断外向、自作主张、莽撞固执,甚至一丁点的艺术气质也没有,还有点狡猾,是个从不吃亏的小人精。

    她意识到,接纳和自己预期不同的女儿,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于是她先尝试接受女儿的现状,可这一步做起来特别难。

    她说:“调整我们的期望值是很难跨越的障碍。”

    父母很难接受孩子最真实的样子,因为我们总会觉得,如果不对孩子加以管束,孩子的成长就会失控。

    可真相并不是这样的。

    父母的过分担忧和限制,才是最大的失控。

    孩子需要一些严格的行为界限,比如当他们触犯原则性问题时,我们必须绝对的不容妥协。除此之外,还是对孩子多一些尊重和允许吧。

    如果你用心观察,和孩子有了更深层次上的交流,就会发现:每个孩子想从父母身上得到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而且不同阶段需求都是不一样的。

    父母,需要适应孩子的需求。

    而不是要求孩子按照我们的教条去成长。

    接受孩子最真实的样子,允许他们以最本真的状态存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逐步适应孩子的需求,成长我们自己,调整亲子共同前进的步伐。

    让孩子成为更好的孩子,让父母成为更好的父母。

    就像周轶君曾说过的:

    “我们的世界,正经历着巨变,成功或普通,并不会绝对地影响孩子的未来。”

    只有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才能在未来无论面对什么变化,他们的内心都能拥有快乐和安定。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地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