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云南新东方学校>活动公告>正文

“乖孩子”变成“白眼狼”?警惕这3种“见效快”的教育方法,很多父母都做错了却不自知……

2024-01-02 16:57

来源:新媒体

作者:

  “乖孩子”变成“白眼狼”?警惕这3种“见效快”的教育方法,很多父母都做错了却不自知……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媒体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内容页信息收集

作者:主创团·盛夏

  “真是养了个白眼狼”,前几天,闺蜜又在小群里痛斥儿子的不是。

  她的儿子进入青春期后,要么说话就开怼,要么问到跟前他也不理,气得闺蜜三天两头找我们“倒苦水”。

  不得不说,养孩子真的太难了。

  前几年,我们都羡慕闺蜜,把儿子教得服服帖帖,几乎没听说过有“鸡飞狗跳”的时候。

  那时候,闺蜜经常批评我们管孩子太拖泥带水。她表示,管教孩子就是要“快准狠”。

  如今看着闺蜜的“痛苦”,我们也不知道从哪里安慰。

  但是,从闺蜜的亲子关系中,想起了《正面管教》一书中的一句话:

  一种教育方法对不对,就看它是否长期有效。

  5岁的孩子吼他一句,就能制止行为,10岁以后呢?

  10岁的孩子打他一顿,就能管两天,15岁以后呢?

  父母于子女,的确有很多制衡孩子且见效快的方法,但往往是见效越快,伤害越大。

  教育是生命之间的滋养,不是百米冲刺的赛跑。

  为人父母,要警惕以下3种“见效快”的教育方式,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在用。

“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

  电视剧《你好检察官》中,有个叫李铭起的孩子,家境优渥,却和其他孩子一起,对同班同学进行校园霸凌。

  朝人家扔篮球、冷水浇头、强迫交纳“保护费”,被霸凌的同学不堪侮辱,选择结束生命来逃离这一切。

  一个家庭条件很好的孩子,为什么会把同学逼向绝境呢?

  李铭起的爸爸是一名企业家,雷厉风行的性格在商场上叱咤风云,在亲子教育上,他也讲究速战速决。

  他的教育理念就两个字:吼和打。

  霸凌事件后,律师找到李铭起了解情况,当他吓得不敢回答时,爸爸直接一脚踹向了他。

  《父母的觉醒》中说:“每个孩子都有成为优秀人的潜质,只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方式,赋予了孩子不一样的人生。”

  暴力教育,传递给孩子的除了沿袭一生的恐惧、不安,更可怕的是处理事情的方式。

  父亲每次落下的巴掌,无异于在告诉孩子:只要不听我,打一顿 最 有 效。

  成为妈妈后,我深刻体会到为人父母的难处,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孩子能快速改变、越来越好。

  看过一个题为“当父母打你的时候,你心里想的是什么”的调查,对800人进行了问卷抽样:

  A.改B.怕C.恨

  结果显示,40%选择了“怕”,60%选择了“恨”,选择“改”的却是零。

  被打的孩子,从来都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

  不可否认,当身体和力量均占上风的成年人,采取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几乎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然而,孩子不是敌人,教育也不是战场。

  用悬殊的力量让孩子屈服,这不是教育,而是教训。

“他还是个孩子,长大就好了”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分享过一个小故事:

  三岁时,皮鲁弄丢了一块糖果,那是阿姨送的,家中并没有。

  他开始撒泼打滚,一直嚷着:“我要!我要!”

  为了安抚他,妈妈不得不厚着脸皮去找朋友,重新拿了一块一模一样的糖回来。

  长大了,皮鲁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可是女孩看不上他。

  他不惜自残,并绝食抗议,嘴里嚷着:“我就要那个女孩,一定要!”

  而这一次父母却再也无法满足皮鲁。

  如果说,“打骂孩子”是家庭教育中一味烈性的“特效药”,那么,“一味满足孩子”则是一款“见效快”的“慢性毒药”。

  看似快速处理了亲子教育冲突,却忽略了教育的长期有效性。

  该管教时不管教,该说“不”时不说“不”,这种“偷懒式”的教育,迟早会变成孩子成长路上的坑。

  还记得在浦东国际机场连刺母亲9刀的汪佳晶吗?

  小时候,他不想上学父母依他,长大了他要出国父母也支持他,但他却挥霍无度,不停地要钱。

  仅是普通收入的母亲,无法满足他的需求,早已被欲望填满的他,根本看不见母亲的艰辛、生存的不易。

  不仅伤了母亲的心,弑母的“标签”也将跟随汪佳晶一辈子。

  作家郝景芳曾说过:“每个小孩成长的过程,都是从一只小兽逐渐成人的过程。”

  父母一味地满足顺从,无疑是在喂养孩子的兽性,并挤占着“人性”的成长空间。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

  “6-8岁的孩子便进入到他律阶段即权威阶段,开始接受外部规则;

  12-14岁的孩子,开始发展为在权威关系中争取平等和互惠,并在这些规则中不断思考、探究、推理,建立内部认知和身份认同。”

  一味满足的教育,无异于考试作弊的孩子,有得分,无实效。

  教育孩子时,爱与规矩并存,方能长效。

“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打骂”、“顺从”,还有一个孪生兄弟“威胁”。

  看了一条视频:

  一位妈妈“威胁”孩子,再考不好,就不要管她叫妈。

  没想到,孩子想都不想,直接回答:“好的,大娘!”并秒转陌生人身份,问妈妈,“您到几楼?”

  还有一个广东小朋友,更是令人哭笑不得:

  孩子吃饭调皮,妈妈拿出衣架“威胁”,不好好吃饭,就要挨打。

  没想到,孩子竟然主动伸头,让妈妈“朝这打”。

  网友表示,现代萌娃二、三十斤的体重,全是反骨。

  看了两个小朋友反应后,特别想看看妈妈的“心理阴影面积”。

  也特别庆幸,孩子年龄幼小,却心灵聪颖,能够很快看出父母的“套路”。

  然而,当父母长期将“威胁”的语言、行动贯穿教育始终时,孩子的聪颖通透迟早被击碎。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父母用这样的话语管教孩子:

  “数到三,再不过来,就别想吃饭。”

  “再乱跑,警察叔叔会抓你。”

  “不睡觉,大灰狼会吃掉你......”

  更有甚者:将孩子推到门外,以示“不要”。

  类似的话语,可以吓到5岁的孩子,还能吓到15岁的孩子吗?

  答案,不言而喻。

  《我们内心的冲突》一书中指出:

  “人产生恐惧后,心理会失衡,即使这种恐惧得到缓解,其产生的影响并未消除,只是被埋藏在了潜意识中。”

  长久地威胁、恐吓,的确能快速解除亲子冲突,却也在无形中,砸碎了孩子还没来得及形成的安全感。

  它更像一种软暴力,伤害了孩子,父母却不知。

  用孩子一生的安全感,换取孩子暂时的“乖巧听话”。

  特别理解,教好一个孩子不容易,但是,孩子的问题背后,往往藏着有问题的父母。

  孩子犯错、行为有偏、产生亲子冲突,父母需要做的,是用时间和爱,让孩子认识到自己需要改变。

  而打骂、顺从和威胁,从始至终,都是狭隘的“亲子之爱”。

  畅销书《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指出:

  “判断一个教育方法是否有效,最重要的是要看四件事。

  第一件事,你是不是做到了和善而坚定;

  第二件事,你有没有给孩子带来归属感和价值感;

  第三件事,你的教养方法是否长期有效;

  第四件事,有价值的社会和生活技能以及良好的品格。

  教育不是一剂猛药,一贴就见效。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更是一场需要耐力和耐心的持久战,父母只有放平心态,用心浇灌,孩子才能向下扎根,向阳而生,枝繁叶茂。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