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云南新东方学校>活动公告>正文

杨雄:未来有出息的孩子,都少不了这项能力……

2023-11-24 11:14

来源:新媒体

作者:

  杨雄:未来有出息的孩子,都少不了这项能力……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媒体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内容页信息收集

    来源:第十五届新东方家庭教育论坛

  演讲嘉宾:杨雄上海市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二级研究员

  演讲实录:

  各位嘉宾上午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青少年心理与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

  刚才俞敏洪老师和李彦宏先生对话人工智能,我做个回应。

  第一,我用ChatGPT已经整整两年了,作为一个专业的社会学工作者,我现在写论文就是首先设问。我很会用ChatGPT,我的研究生都比不过。美国的专业已经出现了如何与ChatGPT对话,主要是提问的技巧。我反复训练过ChatGPT,你提问得越精确,它的回答也就越准确,这是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是需要学习的,这是我的主流观点。

  第二,我听俞老师说,现在学生学的(内容)太难,当然我们是越来越难的。但是我个人的观点,孩子如果有心理内驱力的话,对他来说不存在难度的问题。

  我觉得现在中国的基础教育问题,是记忆式的学习,时间太长。在德国义务教育学1500课时,在中国要3000课时。所以在人工智能AI时代,我的个人观点,人脑不要和电脑去竞争。我在有些场合说,将来我们开研讨会是什么样的?人工智能的让人工智能去开,都是虚拟人的;我们线下的人讨论线下思维,分成两个部分,因为人工智能和人是无法对话的,人是社会动物,这是第二个观点。

  第三个观点,是人工智能大大压缩了我们底层的简单的学习过程,我们不需要强迫去做记忆式的训练。那我们训练什么呢?因为中国的孩子学习时间过长,高强度训练智力的开发,高智力甚至高智商,但是不等于他社会情感能力很高,这就今天导出的我们高度关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现状

  最近教育部有个专项文件,题目就是《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里面提出的观点是:中国当下的,以00后、10后为学生的一代,他们的心理健康将成为或者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句话很重要。

  中国要做的事太多了,三年口罩事件以后,把青少年心理提升为国家战略,我觉得是第一次提出来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我们二十大,除了校、家、社,除了三个注重,写了文件以外,仍然是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构建写入我们党的报告,这也反衬了在当下中国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接下来看一下我们的问题出在哪儿。

  第一个就是,我们在记忆式教育上,孩子花的时间太多。家长全身心地付出,正在毁掉这一代的儿童。国际上皮尤研究中心针对21个国家调查的结果发现,我们中国68%受访者认为孩子学习时间过长,没有玩的时间。这大家都知道,但是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提出的第二个报告,就是中国当下很多年轻人,哪怕是北大、清华毕业有的都找不到工作,或者部分学生找不到工作,就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是以记忆式学习方式为主,而缺乏对他的情商和社会情感能力的训练。

  接下来我很快速地讲一下社会情感能力的问题,国际上社会情感能力的提出是30年前,但是当时中国没有介入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大规模的调查。到2018年,中国参与了OECD的10个国家的10-15岁孩子的社会情感能力的大规模测试。

  这表明,中国以记忆式学习取得学习成绩为主,转向为社会情感能力的一种过渡,这是国家战略的过渡。中国的领导人和教育专家开始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更关注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更关注孩子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更关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抗逆力、抗压力,这是中国的孩子非常缺乏的。

当代青少年缺乏社会情感能力的归因

  刚才听了俞敏洪老师和李彦宏先生的对话,我在想,是不是人工智能越发达,我们孩子的虚拟社会化就会越严重?上海社科院有一项调查,是不是人脱离了社会交往,会加重他的心理问题?这值得我们关注。也就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和青少年的社会情感能力是不是呈反向关系,这是我提出的一个问题。

  第一,在国际上,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已经成为青少年一代最重要的素养。

  那什么是社会情感能力呢?它主要是指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抗压力、开放的能力、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快乐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比如与老板怎么打交道,与同事怎么打交道,这些是区别于你未来走得远不远的一个重要指标。

  哈佛的研究证明,人与人走到社会上,最后的差距不是智商,甚至不是情商。在中国情商可能表明圆滑,我们从学科意义上提出了“社会情感能力”。社会情感是个非常科学的名词,包含的要素就是下面这张表里所呈现的。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已经开始大规模地介入这个国际联盟,专门研究中国孩子的社商。大家知道在一段时间内,由于升学主义导向,孩子出了问题。2022年的报告证实,有严重心理焦虑和心理疾患的孩子,保守地说大概占2%。中国人口基数大,那得有多少孩子啊?尽管中国在国际上横向比较10-15岁的总体水平还可以,并且随着我们大家重视家庭教育,在座专家都在讨论家庭教育,俞敏洪老师也做了很多贡献。但是由于我们的社会变化太快,竞争加剧,使得孩子的心理跟不上整个社会的发展,他的智商很高,他的智力开发很早,他们是早慧、早熟、早教的一代,但是社会心理情感能力的缺乏,家长却不知道该如何去提升。

  前两年我做过青少年社会心态、社会心理和社会情感能力的比较,我讲一下归因。

  第二,当代青少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使其发展带来整体压力感。

  因为我们提出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这之间整体的差距导致了我们青少年整体的心理压力。以下是数据,我就不展开了。

  第三,市场的过度竞争,导致青少年代群增加了不同程度的心理抑郁与焦虑感。这有大量数据可以验证。

  第四,当代青少年群体社会交往减少、沟通能力弱化,出现孤独和无助等心理问题。

  由于AI、网络、智能手机的发展,导致青少年现实的社会化严重地滞后。所以,现在很多孩子一个手机捧在手里,去解决所有问题,但线下人际交往却被大大压缩。

  这是大样本调查。中国青年报、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中国社科院、全国妇联都做过大量样本,连续五年的跟踪,综合得出了这个结论。

  第五,全球经济衰退,导致青年就业与个人发展空间收窄,心理受挫感上升。

  第六,社会不确定性,缺乏有效支持,青少年承压能力下降,对手机、互联网依赖增强。

  现在面临的是VUCA社会,VUCA就是不确定性、模糊性、不可预见性和变化性。青年一代在这种不确定的背景下,他学什么、怎么学,加上后面千军万马的人要高考,家长死死盯着孩子读书,不太关注或者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提升社会情感能力,这之间有巨大的落差,也是青少年心理出现问题的一个原因。所以,青少年对互联网的依赖和现实社会化交往的降低,这之间的落差,提醒我们社会对青少年情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第七,当前青少年面临群体压力和心理焦虑,社会情感能力培养、训练尤为重要。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既不能夸大也不能忽视。我不是批评心理学家,但我们部分的心理学是夸大了青少年心理问题。我不太主张将家庭教育心理学化,家庭教育是生活化的,家庭教育不能学校化,它是个综合治理的过程。

  全世界比较来说,中国青少年的整体状况还是处在中上等水平。但是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我们要客观看待这个问题,它不是单一变量,不是三年口罩的疤痕记忆。我认为这是因为,是长期、在一段时间内我们学校、家庭、社会都去抓升学主义导向,而带来的长期积累效应。加上城市化、老年化、少子化等等,所以这是综合的原因,不能归为家长的原因,也不能把板子打到学校。它是整个社会在一段时间内问题长期积累的爆发,比如前10年前20年拼命式鸡娃。

  我们不能把孩子盯着往死里逼,只要不死就往死里读书,这样最后一定会出问题。现在高危人群是初中生,初中的老师、家长要特别小心,很多问题就出现在初中,因为孩子到了高中,他的思维、他的新皮层、神经元的发展能够让他控制自己,会比较理性地去对待挫折。但是初中的孩子还翻不过去,尤其是男生,这是大样本调查得出的结论。

培养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的三个建议

  第一,培养青少年的“钝感力”。

  钝感力就是看上去有点迟钝的,不那么敏感。实际现在的家长也好,孩子也好,都过于敏感,过于察言观色,过于的看待别人的脸色、社会的眼光,其实整个社会没有那么多人关心你。

  现在每个人只关心自己,你不要有过分的反刍思维,对老师敏感、对领导敏感,总在想“我今天表现好不好?”过于自我反刍会导致钝感力的丧失,所以有时候不要那么敏感。

  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包括我们孩子的训练,怎么培养?学会冷静思考、多角度思考,凡事不要过分敏感,应用可能性思维。

  我调查00后一代,他们的思维方式是多角度辨证看待(问题)的,他们从多角度、多个自媒体里获取信息。其实青少年的独立性是足够的,关键整个社会的压力太大,导致他没有自信心和内驱力。现在全国妇联、教育部都在讲家校社,我的观点是要改变整个教育的生态,教育生态更重要,不只是家校社的问题,它有复杂的变量。

  第二,增强青少年的“鲁棒性”。

  什么是“鲁棒性”呢?就是抗压力。农业上有鲁棒性,袁隆平院士会选鲁棒性强、抗倒伏抗病害虫的水稻和小麦种子;在航空、农业等领域经常会用到“鲁棒性”这个词。我们培养孩子要有强大的抗压性和鲁棒性,压不倒打不垮,从小培养这样的精神,这比你考试好走得更远。

  怎么培养鲁棒性呢?学会自我管理,让孩子自由支配他的事物,学会打破一定的常规,让他自己经历社会的变化。有时候适当地改变一下舒适区,有意地让孩子从小锻炼在不确定性中生存的能力。保持积极情绪,提高儿童的心理弹性。

  现在很多人习惯把问题想得很严重,呈现出破坏性思维。我大学时看过一本书叫《可能性思维》,对我的一生影响很大。很多人认为这事不可能,我说你要想想可能性,一旦成为可能性你就突破了。

  第三,让青少年习得“幸福感”。

  我们很多孩子不会笑,整天哭丧着脸。我们中国人活着很累,拼命赚钱,但是却不知道赚钱干什么。我最近碰到一个亿万富翁,他跟我说整天睡不着觉,上亿资产还睡不着觉,这让普通老百姓怎么生活啊?所以一定要培养幸福感。我在国外做访问学者时发现,他们的生活都很简单,没什么钱,但是过得很幸福。但我们要囤很多物资,可能因为我们是在匮乏性的社会长大,有一种记忆,叫疤痕记忆,害怕物质匮乏,不知道要给孩子囤多少钱才够。

  最后提出“乐商”,“乐商”是人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力。我写过相关文章,由于时间见到了,我就不展开了。

  谢谢各位!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地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