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云南新东方学校>活动公告>正文

放开后的第一个寒假,给孩子补这9样东西,孩子想不优秀都难

2023-01-10 17:45

来源:新媒体

作者:

  放开后的第一个寒假,给孩子补这9样东西,孩子想不优秀都难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媒体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内容页信息收集

      作者:主创团·枫子

  2022已成为过去,全新的2023已然到来。

  受疫情影响,全国多地中小学纷纷提前放寒假。


  但放假不等于放纵,放纵的假期是滋生各种小毛病/坏习惯的温床。

  让孩子度过一个快乐充实的假期,是每一位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想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利用好寒假,给孩子“补”这6个习惯、3个能力,为孩子新的一学期蓄满能量,为往后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6个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

  好习惯是孩子成长的基石,让孩子一生受益。

  所以,与其让孩子盲目刷题练习,不如先培养孩子这些习惯:

  1、制定并坚持学习计划的习惯

  几乎每一个学霸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规划,帮助他们劳逸结合,有的放矢地学习各科知识,做到高效率学习。

  石家庄的一位学生,就是在妈妈的建议下,多年来坚持假期做好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最终实现,逆袭成学霸。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一份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才能促使孩子有条不紊地学习,最终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2、阅读名著的习惯

  一位从教多年的语文老师说,如果可以,一定要让孩子尽早读名著。

  这不仅仅因为很多名著都被列入了中小学生阅读书单,成为考试  项目。

  更是因为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洗礼的名著,在思想性、文学性和逻辑性等方面,都堪称一流。

  就像莫言说的:读中外名著,犹如拥有一笔财富。

  孩子在读那些经典时,其实就是在和过去的那些贤者进行思想交流,潜移默化地拓宽了孩子的视野和思维。

  认真读一部名著,带给孩子的是一次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洗礼。

  3、归纳总结的习惯

  学习上经常提到“厚书读薄”。

  意思是,通过归纳总结知识点,将零碎的知识梳理成简单明了的知识框架,做到融会贯通。

  广西高考状元韩思雨在谈及自己的学习秘诀,就强调要善于梳理知识:

  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归纳一章,一本书,甚至高中三年的各科知识要点。

  将难题、易错点整理出来,总结知识漏洞,有针对性地弥补薄弱环节。

  梳理、归纳知识,其实就是一个深度思考过程。

  从知识的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去理解学习,提高整合和分解的能力,避免了盲目刷题。

  4、早起早睡的习惯

  寒假里,孩子最容易养成的坏习惯就是熬夜、睡懒觉。

  无形中,不仅消耗了孩子的身体,也影响了孩子一整天的状态和情绪。

  事实上,孩子人生的优不优秀,就看他如何度过他的一天。

  就像“网红学霸”刘嘉森,高中三年,从省1000名开外,一路拼到省第二,他每天5点半起床,10点半睡觉,没有一天熬夜。

  早起可以让他学习更专注,而高效率的学习又是他早睡的保证,充足的睡眠又为第二天的奋斗提供了满满能量,让学习进入了良性循环。

  放假不放纵,坚持早起早睡,才是孩子自律优秀的关键。

  5、独立思考的习惯

  网上曾经有一个“不要喊妈”条约火上热搜,赢得了无数妈妈们的称赞。


  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遇到问题就喊妈的情况,真的很常见。

  爱因斯坦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很容易养成思维上的惰性,遇到问题就依赖父母,最后造成学习上的落后。

  想要孩子独立自主学习,父母首先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学习上,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要直接告诉孩子正确答案,而是要鼓励他,启发他思考,让孩子一步步地探索答案,发现多种解题思路。

  在生活中,当孩子遇到难题时,我们直接不要告诉孩子怎么办,而是要引导孩子自己动脑想办法,尝试着去解决。

  只有让孩子体会到通过独立思考战胜问题的成就感,才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帮助孩子迎难而上。

  6、运动的习惯

  北京协和医学院心理学专家杨霞指出:大脑最重要的营养剂,首先就是运动。

  她的儿子小时候很容易分心,协调性很差,情绪也很敏感,但是她却没让儿子上课外班,而是带儿子去运动。

  儿子很小时,她就坚持带他爬山,从开始的2小时慢慢延长到4小时。

  在长时间的运动下,她儿子真的注意力集中了,在后来的学习上也取得很大的进步。

  其实,脑科学家也早已证实:运动后的大脑,血清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分泌明显增多。

  其中,多巴胺可以保持亢奋的学习状态;

  血清素可以释放压力,提高记忆力;

  肾上腺素可以提高注意力,上课更专心。

  所以,帮助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就是提高孩子学习效率的最佳途径。


3个能力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人生处处都是试炼,一个只有分数的孩子,很难赢得未来的大考。

  教育的关键,在于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这3个能力,父母一定要尽早培养孩子。

  1、生活自理的能力

  2022上半年,上海因为疫情封控了一个多月。期间,做饭的问题难倒了很多年轻人。

  一位被封控在浦东的网友透露:自己和朋友在家三天,严格照着手机菜谱流程操作,但还是“成功”烧糊了两个锅。

  还有的网友,明明家里有土豆,却放到发芽,再多的土豆都不及一碗泡面来得重要。

  在这个生活环境变得日益复杂的社会,培养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就是保障孩子立足社会的根本。

  演讲家徐望华老师也说:

  “如果孩子缺乏独立生存和自理自立能力,缺乏生存困境的磨砺,就很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我们不可能照顾孩子一辈子,这个寒假,父母不妨每周教孩子做几道菜,学几样劳动技能,从简单的家务劳动开始,让孩子学着“自食其力”。

  动手能力强的孩子,未来走到哪都吃得开。

  2、社交的能力

  作家刘继荣分享过一个故事。

  女儿虽然成绩一般,但特别擅长与人相处。

  外出游玩,同行的两个孩子因为一块糯米饼争执不下,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打破僵局。

  回家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不安,女儿便讲起了一个个笑话,氛围一下轻松起来。

  心理学家皮亚尔表示:

  孩子在和同伴的交往中出现的冲突、谈判与协商,能促进社交技能的获得,并发展出道德判断能力,获得关于社会更广阔的的认知。

  孩子的成长之路上,社交是 题。

  平日里,父母不要总是把孩子禁锢在课桌上,让孩子多与人打交道,多交友,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

  社交能力强的孩子,才能与世界更好地相处。

  3、金钱的规划能力

  江苏南通,一位妈妈因为还完房贷不够钱交房租,14岁的女儿便拿出自己攒下的17000元借给妈妈。


  原来,女孩平时不仅不乱花钱,还把帮忙干活的“工资”和压岁钱、零花钱都存了下来。

  而在同样的年纪,有的孩子却毫无金钱意识,动辄花几百的钱买卡片,刷掉父母卡里几千甚至上万,去充值游戏、打赏主播。

  儿童心理学家说:“人对金钱的兴趣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早期的金钱教育对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积极的金钱观,形成良好的理财习惯是很重要的。”

  培养孩子对金钱的规划能力,是家长最不可忽视的一件事情,这个过程会比较缓慢,家长一定不要心急。

  我们可以从分配这个春节的压岁钱开始做起,把掌控权交给他们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金钱观。

  越早和孩子正确谈钱,越容易培养起正确的金钱观念。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疑问:同样的班级,同样的老师,为什么有些孩子表现优秀,有些孩子却各种不尽如人意?

  其实,真正的差距可能不在孩子,不在老师,而是站在孩子身后的父母。

  因为孩子的每个好习惯背后,都离不开父母的用心培养;

  每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浸润着父母的付出和汗水。

  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也说:“家庭教育不到位,学校教育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

  孩子习惯的养成、能力的习得,这些课堂上没有,学校也不教,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

  尤其是到了假期,孩子有大片的时间,可能习得各种坏习惯,也可能养成好的习惯和品质。

  所以这个寒假,放假的是孩子,考验的却是父母。

  我们的每一次缺席和放纵,都是对孩子教育的耽误。

  利用好假期,督促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技能,才是我们对孩子最好的助力。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