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云南新东方学校>活动公告>正文

是的,新东方出电影了。请告诉孩子,你的每一步、每一滴汗水都算数

2022-10-17 11:16

来源:新媒体

作者:

  是的,新东方出电影了。请告诉孩子,你的每一步、每一滴汗水都算数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媒体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内容页信息收集

       作者:主创团·牧青野

  看完新东方的电影处女作《黑鹰少年》,彻彻底底被震撼到了。


  影片中,四川凉山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里,21岁的阿木,为了实现孩提时的篮球梦,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毅然辞职回到老家,和村里的喜欢篮球的孩子们组建了一支“东拼西凑”的篮球队。他给球队取名为“黑鹰”,希望孩子们能像鹰一样飞得更高、更远,飞向更大的世界。


  队员黝黑、瘦小、营养不良,还有一名是聋哑儿童,没有一个人有好的原生家庭。


  家人不支持,场地建在泥巴地,篮球框用树桩支撑,用胶带缠住。


  这样的条件,这样的一群孩子。

  凭着对篮球的热爱,不留退路的拼杀,靠着堪比职业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克服重重困难。

  最终,这群从小睁眼是山,闭眼是山的孩子们,冲出大山,站上北京的舞台,和北京冠军队同台PK。


  电影是根据“凉山黑鹰”篮球队真实事件改编的。

  现实中更让人热泪盈眶的是,这群热血少年,站上北京东单篮球场地的新闻报道后,被更多人看见。

  他们登上了篮球综艺节目。

  被易建联亲自指导,被NBA传奇球星阿伦·艾弗森点赞,未来一片光明。

  从大山能走出来,他们付出的努力何止万千。

  这世上,从来没有一条路是好走的。

  每一次拼尽全力的绽放,背后都是不为人知的艰辛。

  也只有不留退路的拼搏,才能创造出真正的奇迹。


人生路上,每一滴汗水都不白费

  纪录片《棒!少年》中,也有一群让观众又哭又笑的少年。


  和《黑鹰少年》中的孩子们一样,《棒!少年》中逆风挥棒的孩子们,每人都有一段辛酸成长背景。

  孤儿、留守儿童,亲人还在狱中的单亲孩子,构成了这支棒球队的雏形。

  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

  受伤了,咬牙继续。

  想哭了,闷头自己熬。

  生活的辛酸,物质的匮乏,紧紧裹挟着年幼的他们。

  好在,命运给他们关上了安稳起点的门,却给他们打开了重新冲命运吼一嗓子的窗。

  在教练的带领下,这群山里的孩子成为了棒球运动员,还获得了去往美国打U11组世界棒球系列赛的机会。

  网上有人提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家里越穷的孩子,努力起来越拼命?”

  有人回答:“因为见到的阳光少,抓住一缕稻草就不敢丢开,要拼着狠劲往前冲。”

  生活从来都是不公平的,有些人的人生是选择题,有些人的人生是填空题,还有些人,连答卷的资格都没有。

  那些没有伞的孩子,只能自己拼力奔跑。

  曾走红网络,被誉为最帅学霸的陈时鑫,同样来自大凉山,寒窗十年,本科考入南京大学,又收到香港中文大学直博录取通知书,获得全额奖学金。


  他上初中时,家里才有第一辆自行车,父母咬牙买自行车,也只是为了让他不住校好节省费用。

  上学路上,衣服被暴雨打湿,就用体温捂干;

  冬天手脚生冻疮,忍一忍,熬过去就是春天;

  早上披星光出门,中午赶回家做饭,晚上再挑灯夜战;

  别人假期旅行、兴趣班,他的假期只有干不完的农活。

  所幸,生活终究又是公平的,你付出多少,得到的收获就有多少。

  努力多年,他也终于可以和那些优越家庭的孩子一样,去看更大的世界。


  他说:“高海拔的阳光,让我的皮肤变得黝黑,而书本中的知识,却让我的眼睛变得更加明亮。”

  《了凡四训》中有句话说,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想要改变命运,唯有拼尽全力。

  不吃现在的苦,就得吃未来的苦。

  低头流下的每一滴汗水,独自苦熬淌出的每一颗泪水,都终将汇成向上走的路。


努力不是一定要站得有多高,

而是有不会跌到谷底的托举

  有人说,努力了,并不一定会有收获,但每一次收获都必须要去努力,努力和自律的习惯可以让你受益终生。

  有人曾统计了几位高考状元的工作现状:

  04年山东理科状元王端鹏,现在在中科院担任高分子化学应用研究员;

  05年杭州萧山文科状元周劼,新华社工作6年后,成为一家健康科技类公司的合伙人;

  07年漯河市文科状元佟亚涛,就职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档财经栏目。

  状元的光环效应,往往导致了社会对高考状元的期望过高,但不可否认的是,上述这些高考状元们在各自的领域都颇有成就。正是当初的努力,让他们有了实现自己梦想的能力。

  同样是一部纪录片,镜头聚焦的是另外一群人。

  记录片《十八岁的流水线》里的采访对象,他们大都小学、初中、中专毕业后就进了工厂。


  工作时,有人手指被锋利的刀尖割破,贴个创可贴继续干。

  因为不敢休息,休息就没有钱。


  工作结束,主管要求加班,愿不愿意都得留下来。

  生活不易,工作再枯燥,也只能坚持。


  在工厂努力了10年的权广彬,几乎每天工作11小时。


  他原本想着自己没有什么本事,先踏实认真做好现在的工作就行。

  疫情到来后,身边很多人的生存状况出现危机,反而是他,因为兢兢业业对待这份工作,让家人过上了还算平稳的生活。

  纪录片中还有另一个人。

  当初他进厂子时,也没有文凭,没有能力。

  但当别人还在迷茫,混日子时,他就认定了要做出改变。


  从自学技术到成为技术大工,他默默吃了无数苦,好在苦尽甘来。

  他说,不管走到哪里,就凭一身技术,不愁找不到工作。

  努力,是为了做出改变。

  是当遇到困境时,这些改变可以给你做好托底,不至于让你的人生跌到谷底。

  就像《黑鹰少年》中的那群孩子,深陷泥沼,依然在仰望星空,不服输,不认命,低头耕耘,才有了抬头对命运大笑的精彩。



给不了帮孩子遮蔽一生风雨的底气,

就教会孩子给自己撑伞的能力

  “Plié、Relevé、suivi”,这是三个对应舞蹈动作“下蹲、上升、小碎步”的法语发音芭蕾专用词。

  31岁的李兴巧,嘴里一边重复着这三个词,一边操着杀猪刀,身后的猪肉铺里,女儿邬刚云,正跟随着网上的视频在跳舞。

  这副画面,每天都在云南省那夺村的集市上演着。


  读完初一,16岁就跟着同乡去广州打工的李兴巧,一年后回乡生下了大女儿邬刚云。

  为了生计,操起了杀猪刀。

  全年无休,每天5点带着女儿去猪肉铺。

  原本,她们的生活就在日复一日的毫无波澜中继续轮回了,但没想到,命运的一丝微光,让女儿走上了和母亲完全相反的路。

  女儿7岁时,偶然刷到网上的舞蹈视频,就让母亲模仿着教她压腿、下腰、翻前桥。

  这一练,就一直坚持了下去。

  为了支持女儿,新修房子时,李兴巧专门给女儿腾出一间“练功房”。

  她帮女儿开账号,拍视频,争取各种机会,四处拜访优秀老师。

  满手油腥,一身血污,最远的眼界不过是16岁时打工进的厂子。

  但她坚信,只要她陪着女儿一起努力,女儿就可以走出小山村。

  女儿觉得累时,她给女儿鼓励,哪怕生活再苦,也独自给女儿撑好大后方。

  女儿做不到动作时,她帮女儿一遍遍指导,不会喊口号,就学着视频里的喊。


  是金子总会发光,是珍珠就不会一直蒙尘。

  当《小小少年》摄制组到来后,这个靠自学成就舞蹈梦想的女孩,终于被所有人熟知。

  有句话说,父母的每个选择,都决定了孩子未来的路。

  没有母亲李兴巧的一路支持,又怎会有女儿邬刚云的最终绽放呢?

  《黑鹰少年》里篮球队的教练阿木,小时候阿妈对他说:“梦想,就是我们心中的种子,春天播种,夏天才能生长,秋天才能收割。

  如果你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种子,一定要坚持下去,阿妈一定会支持你。

  篮球是阿木心中的种子,阿妈的支持,是阿木坚持篮球梦想的种子。


  俞敏洪老师曾说,对自己改变最大的就是母亲。

  当年他高考连连失利,当他第三次提起想继续参加高考时,母亲依然对他表示支持。

  县里办了补习班,他说想去。

  母亲跑到县城三天,想办法找到了补习班的老师。

  那天晚上,母亲冒着风雨从县城走回来,一路摔在泥里四五次。

  他说,自己至今不知道母亲这三天是如何找到那位补习班老师的,但当他看到母亲推门进来,变成泥人的样子时,他知道自己除了努力,没有别的选择了。


  那年,复读三年的俞敏洪,终于考上了北大。

  之后,开启了他精彩的一生。

  哪怕在多年后,面对最绝望的时刻,他依然像当年母亲为他“撑伞”一样,给别人“撑起了伞”。


  “逼”孩子努力,只是因为为人父母后,我们知道,努力再苦,苦不过生活。

  在最好的年华努力,未来的路,才能走得更轻松。


  写在最后:

  成长,是一场苦行僧的修行。

  吃得是十年寒窗寂寞的苦;

  吃的是自律重复枯燥的苦;

  吃的是失败再重来、从不放弃的苦。

  哪有人能随随便便就成功,不过是有人多熬了一会儿,多苦了一刻,多努力了一分而已。

  华大基因的CEO尹烨曾说:“真正的愚蠢,是可以忍受几十年不快乐的人生,却不愿意花一年时间去学习,让自己改变一下。”

  每个孩子的出身和境遇不同,但只要把命运的绳子,牢牢掌握在手里,命运的曙光,终能由自己点亮。

  孩子的未来,才能见更大的天地,才能有更多的灿烂和光明。


  END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