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云南新东方学校>活动公告>正文

凌晨,一位妈妈的3个反思:孩子到底要经历什么,才能懂学习的重要、父母的不易?

2022-09-21 13:59

来源:新媒体

作者:

  凌晨,一位妈妈的3个反思:孩子到底要经历什么,才能懂学习的重要、父母的不易?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媒体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内容页信息收集

作者:主创团·瑾山月  

前几天,表姐半夜打电话向我哭诉。  

她说,为了让厌学的儿子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她在暑假时,特意请假带儿子去甘肃老家体验生活。  

儿子每天天不亮下地干活,白天顶着大日头在打场扬麦,晚上则杜绝一切娱乐活动早早睡觉。  

可二十多天下来,儿子瘦了五斤,皮肤都晒破了,却仍是不想回校读书。还向她放狠话说:“有本事就让我留在这儿,你敢吗?”  

这下子,可把表姐愁坏了,她本以为儿子吃点苦就能懂点事,没想到孩子早看明白了:家长不过是吓唬吓唬自己,根本不会把自己扔下不管。  

为了安抚表姐,我把新东方老师董宇辉的一段视频发给她。  

视频里,董宇辉感慨地说:“我是受过苦的人,也通过读书完成了人生逆袭。我经常说苦难会让一个人深刻,但我如果有个女儿,我是不忍心让她吃苦的,因为用苦难倒逼孩子学习,远不如引导她看见自己的梦想,用内在驱动力激发她读书的兴趣。”  

这句话很实在,身为父母,我们努力向上挣扎,就是不希望孩子生下来就是吃苦受累的命。  

时代变了,更富足的生活中,我们不能再像老一辈那样,拿“不读书就得吃苦”的论调搪塞孩子。  

想让孩子爱读书,体谅父母的不易,需要我们转变思维,改变教育方式。  

昆明新东方家庭教育

后喻时代,别再拿“吃苦”吓唬孩子

也是这个暑假,一位妈妈带孩子捡垃圾的新闻上了热搜。  

为了让10岁的儿子戒掉手机,这位妈妈让孩子背着麻袋,沿路翻找垃圾箱,捡空瓶子卖。  

后又让儿子凌晨三点起床,跟着某位菜市场大叔进菜卖菜。  

起初,效果立竿见影,孩子先是趴在马路上哭,后又感慨赚钱的辛苦。  

视频播出后,不少父母点赞:“这个办法真棒,我也打算让孩子吃一番苦头。”  

可仅仅几天后,剧情就来了个180度大反转。  

这位儿子回家休息了两天后,又像从前那样抱起手机玩个不停。  

其实,这种“翻车”的案例不胜枚举。  

有的孩子捡垃圾时,权当娱乐,感觉比读书有意思多了;有的孩子回归正轨后,对父母的举动不屑一顾,还吐槽说:“都什么时代了,就算不读书,我也可以送外卖、开网店,根本不用捡垃圾养活自己啊。”  

比起捡垃圾,那些体验工地搬砖、池塘挖藕,跟父亲跑长途的孩子都一样,被吃苦受累短暂刺激后,又在安稳的生活里,恢复原样。  

复旦大学教授沈奕斐提出了“后喻时代”的概念。  

后喻时代是指在当今高科技时代下,孩子比父母更容易掌握新技能,会出现晚辈向前辈传授知识的情况。  

孩子们适应能力强,有一定的分辨力,因此,他们完全能判断出父母设计的“苦肉计”,不过是小打小闹。  

这也就不难解释《变形记》里那些富二代,从贫困山区回城后,多数还是老样子。  

短暂的刺激,发挥不了长期效用;表面的阵痛,无法触及孩子内心深处的“厌学”情结。  

育儿博主王人平说:“孩子今天能够因为厌恶劳动的辛苦而学习,明天也会因为厌恶学习的辛苦而再次放弃学习。”  

很多时候,孩子不是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而是对上学读书不抱有兴趣。  

而不感兴趣的事,怎么倒逼也长久不了。  

时代变了,教育理念也需应时而动,别再拿“吃苦”吓唬孩子。  

毕竟,现在的孩子,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唬住的。

昆明新东方家庭教育 

读书最好的动力,是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陶勇,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的一位朋友,是医科大学的高级教授,对儿子从小进行军事化管理,希望有朝一日,孩子能出人头地。  

他和妻子为孩子制定了“三有三没有”方针——有考满分的主课;有擅长的体育项目、有坚持下来的艺术特长;生活里不能有电视手机、电子游戏和不良嗜好。  

在这种高压教育下,儿子在17岁这年,考入了一所顶级学府。  

但任何人都没想到,孩子入学一年后,就沉迷网络,成了典型的网瘾少年。两年后,因为全科成绩不及格,被学校除名。  

面对暴怒的父亲,孩子更愤怒地说:“你让我读书,无非是想让我和你一样当教授,可我又不想和你一样。”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这位朋友意识到,他最大的失败,不是儿子的退学,而是没有培养出孩子学习的自主性。  

高压之下,孩子不把学习视为自己的事儿,所有努力全源自父母的强迫。  

而当这个外因消失时,孩子自然不会再坚持下去。  

这种方式还有一个更大的害处,就是让孩子失去对人生的规划性,不知道何为目标与理想。说白了,孩子没有体验过“为自己负责”的感受,反而急于弥补童年的缺失,比如沉迷网络,或是逃学打工。  

同样是面对厌学的儿子,下面这对父母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  

豆瓣小组#鸡娃探路者#中,有位爸爸分享说:  

儿子读高一后,忽然反感读书,经常偷偷逃课去泡网吧。  

他打也打过,骂也骂过,还送孩子去戒网瘾学校,吃了半年苦。  

可回家后的儿子,非但没有乖乖读书,反而更叛逆,甚至数次离家出走。  

后来,他和妻子在一位心理医生的建议下,试着与孩子对话。  

起初,儿子赌气说要打一辈子游戏,之后又说想成为游戏开发员,过了几天,儿子又说想成为自由职业者,写写小说,画画漫画。  

每一项听来都不靠谱,但这位父亲还是耐心地引导,他对儿子说:  

“你想开发游戏,就得学习编程;你想写小说,就得有文学功底;不管做什么,都得从掌握基础知识开始,都得先进入大学校门再说。”  

没想到,这次谈话后,儿子竟收了心,同意回校读书,还和爸妈选定了将来的大学和专业。  

如今,孩子已经大学毕业,在一家互联网大厂实习。  

《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说:  

“如果你想让人们造一艘船,不要雇人去收集木头,不要发号施令,也不要分配任务,而是去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  

培养孩子如同造船一样,我们要成为孩子的指路人,而非发号施令的统治者。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鸡蛋从外打破,是创伤;由内破壳,才是成长。  

引导孩子看清梦想,调动他们的内在驱动力,才是最佳的劝学方式。  

昆明新东方家庭教育

想要孩子体谅自己,先让孩子靠近自己

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父母:  

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他们埋头苦干,生怕孩子因为操心自己而分心学习。  

他们的口头禅是:“小孩子懂什么,他们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  

然而,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不是长辈的断然命令和晚辈的恭顺服从,而是长辈和晚辈参与其中的紧张和复杂的共同精神活动。”  

如果总是把孩子挡在生活之外,那就别指望孩子体谅父母的不易。  

在网上,看过这样一组故事。  

第一个故事里,身为环卫工的妈妈接儿子放学后,让儿子陪自己扫了一会地。  

然后他们有说有笑地讨论着怎么去超市买打折的蔬菜,怎么去跳蚤市场买二手习题集,儿子从小跟着妈妈体验生活,乖巧懂事,学习刻苦。  

另一个故事里,同是环卫工的妈妈,却被女儿粗鲁地拳打脚踢。  

正值青春期的女儿想买一部新手机,被拒绝后,便当众对妈妈口出恶言,拳脚相加。  

为什么相似的家庭,养出截然不同的孩子?  

就是因为女孩的妈妈从未主动让女儿参与自己的工作,平常只知道给钱,缺乏陪伴与交流。  

没有人生下来就知道生存的艰辛,也没有孩子天生就懂得父母的不易。  

《中国孩子的金钱教育》中说:“孩子只知道钱是一张纸,是过年时的压岁钱、过生日时的红包,却不知道钱是劳动所得,需要付出汗水。”  

给孩子花的每分钱,在父母这里是辛劳的汗水,但在没有参与感的孩子那里,只是一张可以换来玩具的纸。  

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比起体谅和感恩,让孩子了解自己更重要。  

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新闻:  

出夜市摆摊的爸妈,一边给客人炒着小菜,一边让儿子收拾桌子,一家人忙并快乐着;  

在工厂打工的妈妈把放暑假的女儿带进厂,一天流水线站下来,女儿累得站不住,却更心疼妈妈;  

花钱大手大脚的半大小子,跟着父亲去工地待一天,就明白,原来300块钱这么难赚。  

把孩子关在家里吹空调,他永远不懂烈日下奔波的父母有多热;只和孩子谈他的事,他又怎么会知道爸妈的心里话。  

想让孩子懂得父母的不易,就得让他们经历和我们一样的生活。  

当亲子关系变得融洽,当父母子女真正看到彼此的不易,“教育”这件事才有可能发生。  

昆明新东方家庭教育

现在的孩子,有着极强的自我意识,尤其是到了青春期,他们渴望独立,也有能力走出家门。  

作为父母,切不可盲目说教,而是要给自己和孩子交流的机会。  

在了解彼此的基础上,一起探索读书乃至生活的方式。  

孩子是一颗种子,落入肥沃的土壤总好过埋在贫瘠的土地。  

别再笃信“吃苦就能上进”的理念,苦难必须把人逼到绝境,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如果可以,我们更希望孩子在我们的庇护下,循着梦想的光源,靠自我的内驱力前行。  

而为人父母的这颗拳拳之心,也需要孩子深入我们的生活,才能感受到。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各位家长一点启发。  

和孩子们聊聊未来,也和孩子们说说自己,让亲子关系在良性互动中,成为孩子梦想的桥梁,也成为父母避风的港湾。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