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云南新东方学校>活动公告>正文

把儿子养成“空心病”后,她写下这封悔过书:这些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我从未读懂

2022-07-13 11:44

来源:新媒体

作者:

  把儿子养成“空心病”后,她写下这封悔过书:这些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我从未读懂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媒体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内容页信息收集

作者:主创团·律律  


现在回想,我人生的高光时刻,好像都是孩子给的。  

也许是中了基因彩票,儿子从小就很聪明,学什么都很快。  

一上学,他就表现出了学习天赋,各科成绩稳居班级前三,从小到大拿过无数奖项。  

除了学习好之外,儿子也听话懂事、同理心强,老师们都很喜欢他,认为他“少有的全面发展”。  

经常有其他家长或者亲朋同事来向我取经,问我怎么把孩子培养得这么好。  

儿子的优秀,缓解了我的教育焦虑,也让我愈加严格看管起他的学习。  

每当看到儿子写作业不认真,或者流露出松懈的念头时,我都会严厉喝止,甚至惩罚。  

我告诉儿子:  

“你跟别人不一样,要对自己要求高一点。”  

“爸爸妈妈都是普通人,只有努力学习,你才能改变人生,我们真的没有别的出路。”  

“你要自觉,现在不吃学习的苦,未来就要吃生活的苦,你自己看着办。”  

就这样,儿子一路披荆斩棘,考取了重点初中、重点高中。  

最终不负众望,考取了北京一所名牌大学,成了众人眼中的“天之骄子”。  


而我,也瞬间被羡慕的眼光包围。  

很多人通过亲朋好友辗转联系到我,向我讨教教育心得。  

我嘴上谦虚着”也没做什么,就是孩子自己比较认真努力“,但心里美滋滋的,从来没这么快活过。  

就这样,我沉浸在学霸妈妈的光环里,心情愉悦,感觉日子充满了奔头。  

可没想到,这么一个“完美无缺”的孩子,大一上学期刚结束,就带回了一个让我震惊无比的消息!  

80%的科目未通过,被校方严厉警告。还没等我从震惊中缓过神来,儿子的一句话,更让我整个人掉进了冰窟!  


儿子告诉我,自己要休学,心情不好,学不下去,不念了。  

我怒不可遏:  

“好不容易考上的名牌大学,说不念就不念了,你有没有点责任心?  

你让别人怎么看你,怎么看我和你爸?以后你怎么办?”  

儿子厌倦地说:  

“我觉得一切很没意思,不知道努力的意义是什么,这么多年,我好像从来没有真正活着,没有为自己活过。”  

我急了:你怎么感觉不到爱?爸爸妈妈给你的爱还不够多吗?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良心!  

随后的日子漫长,煎熬,是我人生中前所未有的黑暗时光。  

办理休学后,我很不甘心,抓住一切机会劝说儿子,各种讲道理,甚至以死相逼,  

可儿子就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态度冷漠,不为所动:“你再逼我,我就去死!”  

吓得我不敢再说。  

他每天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睡到日上三竿,再打游戏到深夜,循环往复,一改过去多年的上进自律。  

那几个月,我活得就像行尸走肉一样。  

白天逃避邻居亲朋或关切或八卦的疑问,“好好的孩子为什么不上学?”  

深夜焦虑到无法入睡,却束手无策。  

看着儿子消极颓废的状态,空洞厌世的眼神,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恐惧:  

这孩子到底是怎么了?再这么呆下去不就废了吗?  


痛定思痛,我决定寻找专业的帮助。  

通过网络,我联系到一位很懂教育的心理学家,就像抓住了一棵救命稻草,迫切的希望他能给我指条明路。  

我想不通,那个优秀又懂事的儿子,为何突然变成这样?  

听了我的讲述,这位心理学老师告诉我:  

你的儿子,患上了空心病。  

空心病?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我困惑又迷茫。  

老师告诉我,空心病跟抑郁症很像,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无法快乐,不知道活着的意义。  

但与抑郁症不同的是,对于空心病,所有药物都无效。  

它的核心问题是,缺乏支撑的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  

“而且越是成绩好的孩子,越容易患上空心病。”老师告诉我,近些年,像我儿子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  

很多名校中的优秀孩子,都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众人眼中,是令人羡慕的名校学霸,天之骄子。  

一项针对北大一年级新生的调查显示,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甚至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  

他们从小就是最乖的孩子,最好的学生。  

但一路迎合着父母的安排和期待,真实的自我被打压、埋没,最终陷入一种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  

得了空心病的孩子,没有生命力,每天浑浑噩噩如同行尸走肉,不知道为什么活下去,很容易出现厌学情绪和极端行为。  

“看似与世无争,实际上是心被冻住了,没感觉了。”  

对他们来说,放弃生命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这本来就不是我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变化看似突然,实际上往往在过去就埋下了病因”。  

老师告诉我,问题都是从小就开始的,没有突如其来的“空心”。  

很多孩子一直在承接父母投射过来的各种焦虑、恐惧、愤怒......所以一直生活的压抑沉重。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不断反思,一些过去不曾留意的细节也逐渐清晰起来。  

小时候,我对儿子的要求是“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好好学习。”  

事无巨细的安排包办,取代了激发孩子的自我管理,导致孩子缺乏内在驱动力,高考后压力消失,一下子失去了奋斗的方向。  

在我的高压管制下,儿子把我的期望内化成了对自己的要求,他也习惯了当第一、追求完美。  

到了名牌大学,高手云集,儿子很难保持过去的出类拔萃,自身不够自信,情绪压抑。  

实际上,儿子虽然是我心中的“天赋选手”,但去了北京之后,却一直陷入“学习跟不上”、“那么多同学比我们家条件好,见识广”、“缺乏自信不合群”的自我否定中,只是他从没跟我说。  

而一味追求分数和社会评级中的优秀,我没有重视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培养,也没给他探索、试错的空间,让他在迷失方向后,找不到热爱的支撑。  


我突然想起了儿子发出过的“控诉”:  

你只关注成绩,只要成绩好,你就高兴,考差了,你就摆脸色。  

其实你最在乎的是我的优秀,并不在意我开不开心。  

我感觉自己的出生,只是满足了你们当时的一个愿望。  

我当时不以为然,“妈妈当然最关心你的健康,而不是成绩。”  

可是,“成绩为王”的导向,已经在过去十几年中,由父母、学校、社会共同一点点植入了孩子的意识中,就像一个心锚,哪里是我苍白无力的一句话就能消除的?  

原来,这些年,儿子给过我“生病”的信号,我却没读懂。  

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可事到如今,该怎么做,才能帮孩子走出生命的困境?  

老师告诉我,接下来只需要帮孩子做好一件事:让孩子跟随自己的心,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去。  

“因为在寻找,所以他不再空心。”  


根据儿子的实际情况,老师给了我三点建议:  

1、把成长和自主权,还给孩子  

从小到大,儿子都在我的安排下成长,周末做什么事、选什么兴趣班......  

“我为什么不能有爱好?”儿子曾经在作文中抱怨过:“父母总在把他们的喜好强加给我。我像个拉磨的驴,只能听主人的话。”  

现在想想,一个对于自己人生都说了不算的孩子,又怎么能对真实的生活感兴趣?又怎么会对人生充满动力和期待?  

只有把成长和自主权还给孩子,孩子才能在真实的生活中,一点一滴构建真实感、参与感,并从中激发内在动力,征服困难,获取胜利。  

2、别以“为你好”之名,向孩子传递焦虑  

在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家长们生怕孩子输在起点,于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极力强调学习成绩的重要性,甚至一切都要为学习让道。  

每当孩子提出抗议时,都会换回一顿说教“我这是为你好!”  

对于结果的追求,让我们从上到下地传递焦虑,身处最底层的孩子,成了最终的受力者。  

可从小被父母“逼着”优秀的孩子,每天都活在冲突里。  

一方面,随着心智的成长,他们不甘心只用成绩来衡量自身价值;  

另一方面,他们从小被外界“成绩好才是优秀”的评判裹挟,认为必须取得好成绩,自己才有价值。  

当考入大学,实现了父母的要求之后,人生也就失去了目标,再也找不到奋斗的意义、努力的方向。  

很多家长“为你好”的背后,其实有着自己面对时代的焦虑。  

所以,与其用高期待揠苗助长,提前透支了孩子的生命能量,不如放下焦虑,还孩子本来的成长空间。  

允许孩子考不好,允许他们试错;  

保持开放的心态,用心聆听孩子的声音;  

更新科学的教育方法,在方法上给孩子指引......  

当家长专注于精进自身,营造出“探索的空间”,稳稳地托住孩子,孩子就能在其中找到缝隙,看见光。  

3、带领孩子沉浸到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发现热爱,寻找方向  

小时候,儿子一直很喜欢打羽毛球。  

但我怕影响学习,不让他打,以至于偶尔允许他周末打上一个小时,儿子都高兴得跟什么似的。  

现在,我花大价钱给自己和儿子买了他喜欢的品牌装备,鼓励他重新拾起这项爱好,出门运动。  

在每天挥汗如雨的练习中,儿子的负面情绪渐渐减少,内心的压抑不断排解,跟我的沟通也多了起来。  

从一开始的看见我就想躲进房间,到现在愿意主动跟我探讨他的困惑:人为什么活着?从小努力学习、考大学、上班,就为了自己的孩子再重复一遍这样的路吗?  

我向儿子反思自己过去教育方式的错误,也分享了我的人生感受,启发儿子思考:将来真正想做的事是什么?如果想达成这个目标,之前需要做哪些积累和准备?引领他寻找方向。  


那段时间,母子俩深入聊了很多,儿子的眼神也逐渐从空洞、厌倦,开始有了神采。  

我没有催促逼问儿子“什么时候能回去上学”,而是给他无条件的爱和接纳,也给他修复的空间。就算半年,一年,只要能身心健康,又有什么关系呢?  

而让我出乎意料的是,两个多月后,儿子主动对我说,自己想重返学校:“我打算先把落下的课程补一补,同学也给我发来了课堂笔记,只要我多努努力,追上应该不成问题。”  

儿子让我放心,他告诉我,经过这段时间的休整,他想明白了很多,也决定找回自己对人生的主动权。我看到他在朋友圈发了一段话,“在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不是功成名就的那一天,而是从悲叹和绝望中奋起,勇往直前的那一天。” 

 

那一刻,我的心情无以言表,喜极而泣。  

我明白,在这段沉淀反思的日子里,儿子克服焦虑、挫败,坚持精进提高,这种心性的修炼,也是人生更本质的收获。  

这就是我和儿子的故事,也是一个曾经强势、焦虑的妈妈,从绝望到重生的故事。  

虽然现在说起来云淡风轻,过程却充满煎熬,远比语言描述的复杂、痛苦。  

但走过这段路,却如同沧海拾贝,让我和儿子共同捡拾起“被考试偷走”的那些年。  

作为过来人,我真心想跟大家分享,其实每个孩子生来都有好奇心,也有着内在的学习动力,却往往被功利的教育和焦虑的家长“混合双打”,最终一步步走向“空心”,丧失了动力,也迷失了方向。  

学习是很重要,但绝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项。  

我们培养的孩子,属于遥远的未来。  

所以,家长要有一种远见,意识到下一代人面对的挑战,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问题。  

只有注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他才会充满能量和动力,持续成长,去应对未知的困难。  

希望我的分享,也能让家长们重视起来,不要把孩子培养成得了空心病的学习机器,毕竟,优秀不是目的,幸福才是!  

律律,多平台供稿作者,凭时间迎来的东西,时间会为之作证。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