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班主任老师的“自曝”:80%有天赋的孩子,最容易被忽略这一点
2022-04-06 16:48
来源:新媒体
作者:
一位班主任老师的“自曝”:80%有天赋的孩子,最容易被忽略这一点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媒体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作者:主创团·牧青野
网上看到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做父母的,最容易被老师的哪句话迷惑?”
高赞答案:“你的孩子很有才,只是没好好学。”
当老师的时候,我也经常发自肺腑地,对家长表扬他的孩子在某方面有天赋,而且每次还会很肯定地对他们说:“不要担心,很快就能看到成果。”
直到我有了孩子,在育儿过程中,老母亲经历了“我娃真是个天才——好好学习就行——别惹事就可以——健康长大就好”的心路历程后,才发现,真相哪有那么简单?
父母以为孩子小有才华,代表他们很容易在某方面大放光芒。
其实不是,孩子自己的认知,家庭教育的引导,后天的付出,这些都会影响这点小才华能不能最终获得大成就。
英国学者贝尔纳曾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拦才能的发挥。”
我们常说做父母的,要善于挖掘孩子的天赋。
“小有才华”,就是这个天赋的萌芽。这点萌芽最终能不能茁壮成长,取决于我们怎么引导孩子。
比如,在发现孩子某方面有优势后,如果父母因势利导,就能让孩子的小才华发芽长大,最终开花结果。但如果拔苗助长、急功近利,反而容易适得其反,功亏一篑。
小有才华,是命运的一次加持
在很多人心中,年少成名的蒋方舟应该算是“小有才华”的代表了。
7岁开始写作,9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被清华降60分破格录取,毕业后就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
在大众高期望中长大的她,成年后多年没有好作品,反而经常被各大节目邀请为嘉宾,很多人开始质疑她的写作能力,诟病她“德不配位”。
这场“少年成名”,过早地消耗了她的才华,让她无力应对长大后扑面而来的诸多考验和质疑。就像她在多次采访中,都曾感慨过的一样:
“这个世界对小有才华的人是很残酷的。因为小有才华,意味着这类人在某些方面比别人有更多一点的天赋,但这一点天赋又不足以支撑他攀登至最高峰。”
能超越,却不能到达顶峰。
以为本可以,却很难做到。
我的一个学生,作文写得非常好,只要学校组织作文比赛,她都是毫无悬念的一等奖。
原本,按照老师和父母的期许,她只要好好发挥写作的优势,其它学科上再多下点功夫,等读大学时报考文学类专业,把她写作上的天赋,扎根到更富饶的土壤中去汲取养分。
可让人可惜的是,因为对自己的才华过于高估,她不管不顾一头把自己扎在了写作这件事上,荒废学业一心想要当作家。每天沉迷在给各大报刊杂志投稿,无奈文笔终究还是比较稚嫩,积淀又不够,收到的只有一封封退稿信。
最后,她的那点小才华在一次次强制输出中也被消耗干净了,只能顶着“江郎才尽”的帽子成天顾影自怜。
把命运之手赋予自己的一点才华,误认为是自己已经拥有的实力,就很容易埋下悲剧的种子。
道理都是相似的,放到我们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中,你就会发现:相比小有才华给孩子带来的短暂的荣誉和享受,为只是小有才华而带来的“很难达到更好”,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可能会更大。
就像一篇文章中所说:
“拥有惊世大才的孩子,不用学就会,可以天高任鸟飞;没有才华的孩子,也不用学,步步向前,也能一日千里。
但小有才华的孩子,一旦知道怎么飞,却必须先像普通孩子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这一个过程中,他们要不被痛苦压倒,不被惰性拖住,继而才能借力离地,加速爬升,翱翔苍穹。”
所谓天才,不过是聚焦在点,放大成星光
“亚洲飞人”苏炳添,小时候因为爆发力强,被体育老师招进校队。但却因为成绩并不突出,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被教练重视。
即使如此,他仍然认真对待每一次训练,从不间断。
直到2006年中山举办市运会,教练没找到合适的参赛者时,才想起了苏炳添。
也正是这一次机会,让苏炳添一路飞驰,在2021年8月东京奥运会上,以9秒83的成绩,成为中国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
但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比如前段时间,在一次采访中,苏炳添就说起自己并不是最有天赋的,之所以获得现在的成就,离不开背后的努力。
在经历低谷时,为了突破,他把右脚起步的肌肉记忆硬生生掰成了左脚起步。为了形成肌肉记忆,每天走路时、睡觉前,他都会在脑海中演练无数次这个动作。
网上有张他和尤塞恩·博尔特比赛时的图,网友们评价:左边是天赋,右边是努力。
相比普通人,苏炳添在田径方面是绝对的“天才”,但相比赛场上经常“放水”的真正天赋型选手博尔特,苏炳添能最终和他相拼,付出更多的是一滴滴的汗水和一个个日夜的坚持。
《孔子家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zú)而砺(lì)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简单理解:子路认为南山有一种竹子,不用加工就是直的,砍了直接使用,锋利的可以贯通犀牛的皮革。这样来看,天生就有才能的人,还需要什么学习呢?
孔子却说:“假如拿这箭在箭末发弦的地方装上箭翎,箭头磨得更加锋利,不就可以射得更深了吗?”
才华是刀刃,努力与坚持是磨刀石,想要刀刃锋利,就离不开一遍遍地耐心打磨。
孩子亦然。
唯有脚踏实地,力求精进,把小才华放大,才能成为艰辛磨炼后给自己镀的金身。
父母,是孩子的“定海神针”
之前,因为模仿老师走红的钟美美,惟妙惟肖的表演,曾被很多网友称赞为“老天爷追着喂饭的表演天才”。
连著名编剧史航都忍不住评价:“这孩子以一己之力,一脚把我踹回了少年时代……现在想起来还瑟瑟发抖。”
一开始,当有经纪公司拿着重金来找他,想和他签约时,还是孩子的钟美美也有一点小小的动心。
但他的母亲却站出来严词拒绝了经纪公司,并对他循循善诱,告诉他要以学习为重。
妈妈的清醒,点醒了钟美美。
后来,他在采访中表示:“如果学习好了,将来不止一百万。做演员,最起码要有一个文化素养,文化素养这种东西,久而久之,都是会体现出来的。”
最后他也决定:“我不想做没有文化素养的演员,我要考北京电影学院。”
看到他的回答,网友纷纷赞叹:才13岁的孩子,面对诱惑时就能这么坚定自信,太人间清醒了。
对自己的认知清醒而冷静,不被小才华带来的捷径迷惑,不因才华自骄,也让这个孩子未来的路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之前,被曝光的“日赚一万,年赚百万”的童模事件中,有另外一种父母,他们为了多赚钱,让孩子不停地参加高强度拍摄,甚至拍到半夜2、3点,为了成片效果好,孩子一旦不配合就动辄打骂。
有人评价:这些父母是把孩子当做了生意,而生意的成本,是自己孩子的童年。
新闻刚爆出来时,还有一些童模梳着潮流的发型,对着镜头侃侃而谈自己一年挣多少钱,长大了要娶谁当老婆。
这些孩子们,因为外貌和镜头表现力的一点优势,在本该充满童真的年纪,被父母带着过早地接触了成人世界的名利。
就像有些网友吐槽的:这不但是啃娃,还是坑娃。
有句话说:“父母的认知,是孩子未来的上限。”
说到底,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要为自己的思想认知和选择买单,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所以如何引导和帮助孩子做出对的选择,对父母来说尤为重要。
有时候,不怕孩子的小有才华得不到施展,就怕有些父母想要一蹴而就,最终让孩子成为“伤仲永”,徒留一声叹息。
父母的眼界,是孩子潜心修炼的定海神针,
父母的格局,是孩子更上一层楼的助燃剂。
古语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孩子的小有才华,最终到底是会湮灭于众,还是会大放光芒?
不在于孩子这块璞玉是什么样,而在于父母这个炼石人。
罗翔曾在一个视频中谈起“宿命论”,他说自己并非是“宿命论”,而是“命定论”。
因为他觉得“宿命论”代表你命中注定就会得到一些东西,不需要去努力,不需要受辛劳,这是非常消极的思想。
但“命定论”不一样,它更多的是一种命运对人生的一次加持。
小有才华,就是命运对孩子的一次加持。
我们做父母的,在发现孩子某方面的天赋后,比起心存幻想,不如引导孩子以努力和坚持做基石,把未来的不确定性,投注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上。
厚积薄发,才能等待来日方长。
千万次的磨砺,才能换来才华的最终绽放。
这样,仰起头的期待低了,沉下心的付出多了,孩子未来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长远……
点个“在看”,与父母共勉!
牧青野:从教11年,中国少儿语言艺术学会高级教师,育儿、心理领域深度研究者,10万+爆文作者,多平台签约作者。新东方家庭教育,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