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云南新东方学校>活动公告>正文

“无意中偷看了女儿的聊天记录,我才发现自己这个当妈的有多失败……”

2022-03-31 15:13

来源:新媒体

作者:

  “无意中偷看了女儿的聊天记录,我才发现自己这个当妈的有多失败……”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媒体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内容页信息收集

 作者:主创团·筱恬  

“我无意中看了女儿的聊天记录,忽然就觉得,我这妈当得好失败……”  

大半夜,闺蜜打来电话,一开口就呜咽了。  

闺蜜的女儿正读初中,性格文静乖巧,一直表现不错。闺蜜对她寄予了厚望,因此平日里免不了严格要求。  

本以为,这样的教育模式再正常不过,没想到闺蜜那次无意中打开平板,却在女儿忘记关闭的微信对话框里发现了异常。  

在和同学的聊天当中,女孩表示妈妈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了,让她压抑得喘不过气来,甚至崩溃到想过离家出走。  

直到看了女儿亲手打出的句子,闺蜜才觉察到,原来,自己的高期待已经给了孩子太多压力。女儿内心真正的想法,自己此前根本就不懂!  

听着闺蜜无奈的叹息,我特别感同身受。为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呢?  

于是,我们会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想让他们更加接近优秀。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孩子却对我们的期待不再领情。他们拒绝跟大人沟通交流,对学习也愈发不上心。明明站在眼前的孩子,跟父母却像是隔着一整个银河,陌生而难搞。  

不禁要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昆明新东方家庭教育

闺蜜的经历,让人不禁想到了一位卧底青少年约死QQ群的中年父亲——徐世海。  

自从大儿子自杀后,45岁的他便决定展开一场救赎。  

他假装成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潜入儿子生前常去的聊天群,常常与那些想寻死的青少年一聊就是四五小时,帮助不少孩子放弃了轻生念头。  

直到近距离围观了那些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徐世海才发现,大部分内心绝望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都是疏离的。  

他们渴望依恋,期待被父母倾听和理解。可现实往往是,父母只重视他们的成绩、分数和表现,却忽略了和子女真正的联结。  

由此,孩子与我们渐行渐远,最终活成了一座孤岛。  

不久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的一项调查表明,“50%以上的学生认为家长期望太高是学习压力的最大来源”。  

很多家长只专注于前方的培养目标,却忽略了孩子本身的状态。  

殊不知,这份过度期待,对孩子来说其实是莫大的伤害!  

昆明新东方家庭教育

在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主人公是我的同事张姐。作为虎妈,她始终信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对女儿要求极其严格。  

女孩从小就在张姐的鸡娃路线下拼命学习——半岁上早教,一岁学游泳,两岁学英语,等念了幼儿园以后,更是舞蹈、美术、轮滑、主持人等样样都不落下。  

而当女儿到了小学阶段,张姐就更加苛刻了,不仅亲自抓孩子的功课,更是立下规定,要求女儿每门考试必须考进班级前三,否则轻则责备,重则惩罚。  

张姐的教育方式,曾经一度效果显著。她的女儿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各方面都特别优秀。对此,张姐颇为自豪。  

然而,就在今年年初,这个小女孩忽然出现了严重的掉发症状,不仅头顶出现了斑秃,甚至连眉毛中间都缺了一块。与此同时,她每天都会哭泣,对上学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抵触情绪。  

经确诊,女孩因为学习压力太大,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需要干预治疗。得知真相后,张姐瞬间苍老了许多。  

自己的过度期望,非但没有成为推动孩子成材的动力,反而成为了他们前进道路上的枷锁。醒悟过来的张姐后悔不迭,但却为时已晚。  

亲子关系专家陈忻博士曾说:“对儿童的期望、要求,不要超出他的能力,他的发展现状。”  

的确。养育的目标,始终应该循着孩子的能力出发,讲究量力而行。  

而期待值一旦脱离了实际情况,压力也就会陡增。当孩子发现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达成父母立下的目标时,他们就会产生巨大的挫败感和焦虑感,由此导致自我怀疑和否定,甚至会使得自卑、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伴随自己的一生。  

这是多么得不偿失的事情!  

昆明新东方家庭教育

儿童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指出,这个时代的父母面临三个重大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父母内心都在追求完美”,而这正是父母焦虑的根源。  

也就是说,对孩子过度期待的背后,正是源自于家长对于完美育儿的焦虑。  

但事实上,教育的本质绝非揠苗助长,而是顺应孩子的成长,引导他们不断激发潜能、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  

执念过甚,注定会适得其反。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指的是“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很多研究均表明,父母的期待的确能够改变孩子的行为,使他们获得积极向上的动力,但这一切必须在合理范围之内。  

唯有合理运用期待,才能让这份期待成为孩子进步的催化剂,而不是一种束缚和桎梏。  

对此,有这样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用鼓励激发孩子的自驱力  

电影《为人师表》中,教师埃斯卡兰特所教的学生是典型的小混混。他们不仅成绩差,而且不服管教,逃课、打架、甚至酗酒,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  

然而,埃斯卡兰特对这群学生依然抱有期待。他希望孩子们能考上大学,从而改变自己底层的命运。  

为此,他采取的一个主要措施就是不断鼓励。他在教室里贴满了各种励志标语和著名体育明星的照片;会在上课前带着学生热身、喊口号、唱着歌给自己打气;会给学生讲名人成功的故事,鼓舞他们的士气,告诉他们同样也可以做到……  

最终,奇迹出现了。这群学渣最后都考入了大学,其中不乏哈佛耶鲁等名校。  

清代教育家颜元曾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让期待带上温度,对孩子多给予赞赏和认可,他们将反馈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2.设置难度适中的目标  

美国马里兰大学心理学教授爱德温•洛克的目标设定理论指出:“当设定的目标具有一定挑战性,但其难度又不超过个人的承受范围时,可以产生激发潜力的效果。”  

因此,我们不妨把期待设置成一个个阶段性的目标。这些目标应该契合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并且难度逐步增加,每一次都不会轻而易举实现,但“跳一跳”便能够达到。  

由此,孩子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将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一步一步实现家长的期许。  

3.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到他们真正的需求  

事实上,父母的高期待是一种脱离实际的空想。  

当我们盯着孩子飞得高不高时,不要忘了关心他们累不累;在关注孩子成绩好不好时,也别忽略了他们快乐不快乐。  

唯有蹲下来,看到孩子的需求、接纳他们的全部,孩子才会在我们充满爱的期待中汲取前进的能量。  

新东方家庭教育,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