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神童”魏永康陨落:13岁上大学,17岁考入中科院…
2021-11-22 18:27
来源:新媒体
作者:
“东方神童”魏永康陨落:13岁上大学,17岁考入中科院…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媒体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刷新闻,得知昔日的“神童”魏永康因病逝世,一时间感慨万千;
他的人生大起大落,有过顶峰的鲜花和赞誉,也有过云端滑落的失意和迷茫。在淡出大众视野归于平淡后,又突然的英年早逝……
讣告是魏永康的妻子在天涯论坛发布的。
付碧在网络论坛中写道:“我亲爱的丈夫生前得到过许多亲人、同学好友与网友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关怀和无私帮助,在此我们全家表示深深的感谢!”
作为“神童”,魏永康一直是备受关注的,在17岁之前他有很多口口相传的传奇事迹。
一岁多开始识字,年仅2岁识字量便达到了1000多个汉字;
只有4岁,初中的课程基本上便学完了,小学只读了二年级和四年级;
8岁那一年,因成绩优异,连跳几级,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
当年,湖南省内媒体纷纷报道,“神童”、“华容神童”等溢美之词纷出报端。魏永康一步步被更多的人所知,他被立在了“神童”的神坛。在求学的路上一路狂奔,将同龄人都甩在了身后,成为了众人仰慕的“天才模板”。
13岁以总分602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成为了当地年龄最小的大学生;
17岁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考进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成为硕博连读研究生。
在大众的注目礼下,这时的他锋芒万丈,前途似锦。
然而,一路开挂的魏永康,人生好像被突然按下了暂停键,在中科院读了三年研究生后,他却被学校劝退离开了学校,硕士学位也没有拿到。
自此,魏永康跌落了“神坛”,昔日的众星捧月,到如今的无人为津,很多人认为这是他母亲教育的失败。
魏永康“掉下来”这个事实,最无法接受的也是他的妈妈,母子俩的关系一度很紧张,妈妈认为魏永康在那么好的条件下,不努力学习,简直罪该万死,还动了打了他。
一气之下,魏永康揣着500块钱,在16个省市流浪了39天,可最终因为弄丢了钱,不得已又回了家。
我们无法想象,魏永康究竟经历了怎样一段灰暗的日子。
但我们看到,他从高处跌落下来后,在默默的疗伤后,学会适应“低处”的环境。在废墟中重建自我,这才是他最强大的地方。
而他的妈妈曾学梅面对记者采访时,也悔恨地说:“我不怪他,只怪我的教育方法太狠了,对他也太狠了,全部错都在我,我太对不起他了。”
网友们也表示,魏永康很不容易,是把一生的时光浓缩着过了,短短半生就经历了别人一生都无法经历的事
可事到如今,谁的错都已经不重要。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这世上真的有“天才少年”吗?还只是孩子的人生被“加速”了而已呢?
“天才少年”被家长们追捧、羡慕,还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是“天才少年”,这样不仅孩子的未来前途不可限量,自己的人生也跟着光彩、有面子。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以及没有得到的名和利,期望让孩子去达到。
于是,在围观“天才少年”时,家长们也难免有“失落”,别人家的孩子在学习上出类拔萃,轻轻松松就拿下了各种奖项。
可能会有很多父母都在感慨,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可以?别人的孩子都是学霸,而我的孩子作业一塌糊涂。
可是,光的背后也会有阴暗面。在“神童”这个称谓的背后,他们的童年可能也失去了平凡人的快乐……
不可否认,很多的神童拥有先天的智力优势,再加上父母的后天精心培养,才有了傲人的成绩。
但这种“精心”过了度可能就变成了高压的管控,变成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让孩子保持了学习成绩遥遥领先的优势;但另一方面,也让孩子的生活空间被禁锢在狭小的范围内,失去了他们那个年龄本该有的生活和快乐。
魏永康在一次采访中说,小的时候,妈妈把他关在家里看书,从不允许他出去玩。有女同学打电话给他,妈妈担心这些事分散他的精力,都是告知同学他不在家。时间久了,同学们慢慢疏远了他,魏永康也因没有集体生活而变得不爱说话,性格内向。
为了让魏永康集中精力学习,魏永康的妈妈曾学梅是一手包办他的生活,帮忙洗头,喂饭是常事,这也导致了魏永康十几岁了,生活还无法自理。
她以为,这些生活上的小事,以后魏永康肯定都会学会的,却不知道,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点一滴的渗透。
为人父母,都不免“望子成龙”的心态,这可能会导致我们存在一些短视和盲区,存在“直球思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过于看重孩子的学习,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成长。希望孩子能够在学习的路上一往无前,父母充当了扫清障碍的保姆。
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遇,而父母的爱却是为了分离。一个巨大的悖论是,我们一边阻挡了孩子独立的行走,一边却又期望孩子成长于一夕之间。
魏永康的前半生,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伤仲永”的故事;但是在寂静平淡的后半生,他和他的母亲都在反思,接纳平凡,这也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
在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储殷看来,“年少成名就应该当科学家”,这是很多人对于青少年智力发展不平均的一个误读。
有的孩子开窍的早,有的孩子开窍的晚,小学三四年级以前,所谓的神童都不能太当真。而魏永康考试成绩优异,被母亲高压管理从而获得了很多考试上的优势,但是也付出了很多生活上的代价。所以在他退学以后,他的母亲痛定思痛,重新按照一个普通人的方式,去对待魏永康。
我们看到了,没有那些所谓的“名分”的加持,他依旧可以生活的很好,这是需要一个强大的内心,来抵抗这一份落差感。
“天才”也怕过度消费,为人父母,需要修炼的是一颗“平常心”。
其实,“天才少年”只是一时的,我们更多的是要关注到他们的生长环境,给予一个良性的,积极的关注。
孩子的成长是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过度吹捧和消费“天才少年”,加速父母对“天才”的期望,这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
正所谓有人说,神童往往是未到成熟期就提前盛开的花朵,可能更容易凋零。
孩子自然生长,可能会慢一点,差一点;但是,未来可期,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才会更强大,更稳定。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想为了孩子铺路,可能却会适得其反,垫路的石子成为了孩子成长的绊脚石。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1、爱孩子,是因为他们是我的孩子。
孩子的智力发展有差别,这也意味着孩子在学习中,成绩也会参差不齐,如果我们的孩子,恰好是那个智力发育的慢,成绩有一点不好的孩子,我们也不要过于指责和批评。
作家刘继荣的女儿所在的班级有50个学生,而她女儿每次考试排名都是23,是名副其实的中等生,女儿也因此得了一个“23号”的外号。虽然成绩不好,可女儿乐于助人,和同学关系很好,在班里却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人,她夸奖女儿快要成为“英雄”了,但她的女儿却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听闻女儿的话,刘继荣并没有指责女儿,而为了有这样的女儿而骄傲。
虽然我们的孩子,并不是最优秀的那一个,可是,他却是我们最爱的孩子,并不是因为他们取得了好成绩,听话,或者顺从我们的意愿,不论是中等生,还是差生,我们都应该爱他,尊重他们不愿意成为“英雄”的意愿。
如果一定要有条件,那这个条件只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孩子。
2、给孩子独立选择的机会,而不是一味追求“听话”。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节奏,父母超出的加码,都是一种“催熟”,可能会让孩子在短时间里取得好的成绩,但对孩子的成长并无好处。
儿子班上有一个女同学,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听说,她已经自学到了四年级的课程。
有一次放学,儿子邀请他一起去学校旁边的公园玩,她看着儿子说:“放学了还去玩?不写作业吗?”
她爸爸站在旁边,似乎很满意女儿这样说,而看着她老气横秋的样子,我却有一点心疼。
班级进行故事大王的选拔,老师希望她报名,她却说:“我要问问我爸爸,我怕耽误学习。”
虽然现在看来孩子很听话,可是,长大后的他们毫无主见,凡事都需要别人来拿主意,精神不独立,凡事需要依赖别人。
凡事去管控孩子,替孩子包办,最后,养出了一个“听话”的孩子,可孩子却不是他自己,不再完整,只是活成了父母的“拉线木偶”,这样何其悲哀呢?
豆瓣上有一个“小镇做题家”,这个略带有嘲讽的称呼是来自一群小镇或小城市靠着自身优秀的成绩而考入“985”大学的。
他们有很相似的经历,在考入大学之前,疯狂的做题,在题海战术中,学会了做题。可在进入大学后,他们才发现,自己只会做题,而在高中那因做题而带来的光环已经不存在了。
而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在学业方面再也无法通过做题来取得优异成绩,而且,自己也感觉到自己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从前看着很宽的路,却会被走得越来越窄。
3、童年不仅有深度的挖掘,还有广度的拓展。
孩子的学习成绩并非是判断他的唯一标准,学习也并非是全部。
美国心理学霍尔德加德纳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小的时候,可是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差生”,甚至还被校长劝说退学,认为学校教不了爱因斯坦。就连亲戚们也认为他是一个“奇怪”的小孩,总是喜欢盯着水塘看,经常发呆,不说话。
可是,在爱因斯坦父母看来,他们的孩子并非是怪,不爱说话,只是喜欢思考而已。
甚至,为了满足爱因斯坦的好奇心,爸爸会买了手表,和他一起探讨,手表是如何走动的。
从爱因斯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教育的真谛在于顺势而为,而非逆风前行。正是因为父母的这种不功利,没有把学习成绩当成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而是引导孩子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儿,才能收获这样一个宝藏的科学家。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是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过度的干预往往事倍功半,我们更需要的是为孩子拓展一片自由成长的天空。
不逼迫,不强求,把美好的童年还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长大。
作者:多多黛,80后女子。一手文字,一手生活。想把世间所有的美好,都写给你们看。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