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看起来很懂事,却产生了心理问题?答案值得无数家长深思
2021-11-16 16:15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
作者:
为什么孩子看起来很懂事,却产生了心理问题?答案值得无数家长深思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东方家庭教育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作者:主创团·木人
看到这一幕,你是否似曾相识?
晚上7点半,妈妈和女儿在吃饭,爸爸还没回来;10点半,爸爸终于回来了,孩子却已睡觉。
早餐时,女儿夹菜给爸爸,爸爸手机响了,急忙去接电话;孩子叫妈妈,妈妈低头忙着回信息,一声“嘘”堵住孩子的嘴,孩子欲言又止,离开餐桌······
父母寻常的忙碌,却定格成孩子心里的痛。
终于,在学校典礼上,台下坐着爸爸妈妈,一时爸爸接电话出去,妈妈忙着发朋友圈,她在台上吐露心声:
“我的爸爸总是很多事,我的妈妈总是忙她的事,我想告诉爸爸妈妈,我才是你们最大的事”。
成年人的世界,忙碌是常态,可是对家庭和孩子而言,忙碌是育儿路上的大敌,是家庭和谐的蛀牙。
忙碌意味着对家庭的忽视,对孩子成长的错过,过于忙碌,是很多家庭不睦的最大杀手,是孩子心理问题的来源之一。
忙工作本是为了孩子,请不要因此伤了孩子
我们辛苦工作努力赚钱,初心是为了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可是很多时候,会因此忽略了孩子。
电视剧《你好检察官》中,上高三的吴博文受同学李铭起威胁,把同学王超元骗出来,李铭起带头众人对王超元,踢打,欺凌,导致王超元自杀身亡,因此王家起诉。
为了逃避责任,李铭起将所有责任推到吴博文身上。
当吴博文面临坐牢,爸爸慌了。想跟儿子沟通,吴博文却拒绝沟通,明知自己是被冤枉的,却只字不提,就连自己偷偷拍摄的“欺凌现场”,也不敢拿出来。
一个被校园欺凌不敢告诉父母的孩子,心里有多苦?
那个被冤枉都不愿意向父母求助的孩子,有多受伤?
是孩子喜欢独自承受吗?还是父母从来没有给他开口的时间和机会?
出事后,吴博文表姐指出他对儿子关心不够,父亲却义正词严道“你说我天天这么忙,我哪有时间考虑这些事”,所以作为父亲,他对儿子的班级、成绩,以及孩子的心理状态一无所知。
忙碌的背后是,对孩子关心不够,彼此陌生递减,隔离了情感,平添了龃龉。
面对最亲近的父母,心里有苦却无法开口,想要开口,却没有倾听的耳,孩子只好独自品尝苦楚。当父母忙碌滋生了距离和陌生,使得家庭情感流失,彼此疏远递增,难免得不偿失。
董卿说:“在教育孩子的时分,你选择了挣钱,不去管束孩子,等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不够他败家一年!”
赚钱是生活必备,金钱可以换取物质和服务,雇来保姆和员工,但是无法买来信任和情感,物质养娃,只会换来嘴上一声冷漠的“爸”或“妈”,没有情感上的深度链接,缺失的感情成了孩子一生的伤口。
玩手机,也许是为了暂时轻松,
却容易忽视教育责任
很多父母喜欢在工作劳累之外,玩手机放松一下,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少年说》中,叶子键曾委屈呐喊:“手机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因为我每次抬起头来,看着他们的时候,他们都是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看。”
“我想让你们陪我讲话的时候,你们在玩手机;我想让你们陪我出去走一走的时候,你们在玩手机。”
孩子最爱父母,如果父母的注意力都在手机里,与孩子没有沟通,看不见孩子,孩子的失落可想而知。
更有的父母,甚至会为了偷懒给孩子一个手机,只为了让孩子安静一会儿,这样做,更是后患无穷。
叶子键说,“你们大人总是这样,为了图现在的安静,用手机稳住我们,等我们长大了,沉迷于手机,你们又觉得手机耽误了我。”
“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在小的时候,是谁把手机塞到我手里,放弃了对我的关爱和陪伴?”
简直就是恶性循环,父母为了偷懒和安静,给孩子一个手机;当孩子日渐沉迷手机,又抱怨是大麻烦,殊不知因在父母。
今年发布的《全国首个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报告》中分析,父母有手机依赖行为,其子女手机依赖的比例几乎翻
身处父母爱看手机的家庭环境,孩子很难学习自觉、成绩优秀,成为积极向上的自己。
手机不离手的父母,只会养出有样学样的孩子。
缺乏榜样的力量,也就失去了权威的分量,父母一边玩手机,一边叮嘱孩子“好好学习”,简直轻若鸿毛;
当孩子沉迷手机、成绩下降,父母斥责孩子玩手机,孩子一言以蔽之:“你不也一样。”父母顿时哑口无言。
美国一项研究表示,父母常玩手机会导致孩子易怒叛逆。
如果我们为了娱乐,对孩子回应少了,孩子关闭沟通的闸门,变成叛逆麻烦的孩子,彼此斗争撕扯,亲子关系因此渐行渐远,父母只会抱憾终生。
多陪伴,毕竟一不小心,他就长大了
看过一个短片,全程没有一句台词,却让我们深解其意。
爸爸看着手机走路,孩子抱着玩具熊让爸爸看,爸爸摸摸她的头,继续看手机,孩子眼里盛满心酸;
孩子拿着A+的成绩单兴高采烈地给爸爸炫耀,爸爸一边看手机一边喝茶,全然看不见女儿低下的头藏着多少失望;
夜里,爸爸还在看手机,台灯下,女儿拿着自己画的画给爸爸看,爸爸一动不动,女儿乖乖走了;
当手机电量不足,爸爸终于抬头,却惊得掉了手机,因为眼前的小女孩已经长大成人。
有一句话说的好:“你想过你能陪孩子多久吗?0-3岁你是他的全部,4-12岁你是他的晚上,13-18岁你是他的周末,之后就只剩假期。”
珍惜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我们可以从这几点开始。
1.努力创造“在一起”的时光
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早起一会,陪孩子一起吃顿早餐,下班早归,陪孩子共进晚餐;陪伴虽短,孩子感受到的是爱。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无论多忙,都坚持和家人共进晚餐,跟孩子聊聊学校趣事,分享彼此见闻。
经常看得见的家人,才不会让陌生有机可乘,让我们忙里偷闲,见缝插针,努力创造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如此,陪得是孩子,受益的也是父母。
2.给孩子高质量陪伴
很多父母,工作之外,依然忙碌,忙于消遣娱乐,孩子就在身边,依然专注玩游戏刷抖音。
于是陪伴成了空壳,只剩下陪着,可是我们本可以将这段时间更优化,受益更多。
一夜爆红的学霸武艺姝,令人羡慕,而她的爸爸作为顶尖律所合伙人,虽工作繁忙,却坚持每天下午4:30分以后就不用手机,专心陪伴孩子阅读学习,更值得我们点赞。
每周固定的家庭会议、一周一次的聚餐、每日固定的“放下手机”时间段,跟孩子聊聊天,散散步,高质量陪伴,是我们爱的最高级,这些简单的仪式感,都可以成为链接家庭情感的好方法。
3.升级养育思路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陪伴主要是陪玩,当孩子越来越大,尤其是到了青春期,孩子变得像刺猬,父母想要与之和谐,就要把握一些技巧,对症下药。
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说,青春期的父母要多做饭、少说话。
学会做好的听众,少唠叨、少讲大道理,避免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
给予孩子情感呵护,积极表达爱,他才愿意靠近我们。
当孩子需要父母,父母及时伸手;当孩子不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要退后,给他们自由的空间;
当孩子愿意开口对我们说,我们要认真倾听,及时回应;
如果要提建议,父母的眼神、语气要表现的“喜欢>不喜欢”,孩子才能感受到你的爱;如果“不喜欢>喜欢”,孩子会质疑父母的爱。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爱,才愿意卸下伪装,对我们打开心门。如此,陪伴才能开出花,而不是生出嫌弃。
忙,是我们生活的常态,可忽略和忽视不该成为习惯。不要让忙碌,成为家庭和谐的蛀牙;不要让遗憾,发展成亲子关系的主调。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陪伴和关爱从来不是说说而已,我们需要身体力行,让爱看得见,让陪伴积极流动。
不要让工作赚钱的忙碌,遮挡了生活本身的枝叶;不要让娱乐的诱惑,带走孩子渴望的阳光。
点击“在看”,愿我们在时间的长河中,都能不遗憾,不亏欠,不枉父母子女一场。
作者:木人,家居小主妈一枚。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