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男孩暴打母亲引众怒:毁掉一个孩子,这三种家长千万不要当
2021-11-12 11:49
来源:新媒体
作者:
十岁男孩暴打母亲引众怒:毁掉一个孩子,这三种家长千万不要当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媒体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敢不给我买手机,老子打死你!”
无法想象,就因为一个手机,一个年仅十岁左右的孩子居然对母亲大打出手!
最近,一个视频在网络上走红。
河南郑州一家手机店里,有个小男孩恶狠狠地扯着母亲的头发,用拳头狂砸头,使劲儿飞踹肚子……
他不断攻击着母亲,那副凶残的模样,简直让人不忍直视——那是生养自己的亲妈啊!怎能如何拼命地下得了死手?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那位妈妈的反应。
整个过程中,她一直默默承受着男孩的暴打,还费力地抓住儿子胳膊,试图让他停下来。但自始至终,她都没有还手。
面对这一幕,网友们热议纷纷。
有人说:“这位妈妈是自作自受,孩子都这样打她了,还不还手,一看就是溺爱的后果。”
有人说:“我儿子要是这样打我,我一次给他打到怕,看他以后还敢不敢!”
还有人表示了担忧:“这小孩儿太吓人了,不敢想象长大了会是什么样!”
身为一个母亲,我在看过这个视频后,内心生出了无限愤怒与悲凉。
俗话说得好:“养不教,父之过。”这个男孩之所以会这副模样,一定是他父母的养育方式出了问题。
自己放在心尖上的孩子,将来却是一个暴戾、自私而无情的人。相信每一位家长都不希望看到这一点。
因此,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才是真正为他们好。而这样三类父母,请记得无论如何都不要做。否则,只会毁了子女的一生。
溺爱型父母:
毫无底线,百依百顺
卢梭曾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对孩子毫无原则与底线的溺爱与满足,最终只会导致悲剧一场。
看过一部动画短片《巨婴》。有一个三口之家,父亲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他忙于工作,对儿子的教育不闻不问。
而母亲则无比溺爱儿子,对孩子提出的一切无理要求都百依百顺。
在这种成长环境下,小男孩逐渐长大,却依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此后,这个家庭遭遇飞来横祸,父亲被一场车祸夺去了生命。面对日益年迈的母亲,已经成年的男孩却还是只会一味地索取,丝毫不懂感恩。
他逼迫母亲出钱给自己购买VR眼镜。这时,已经身无分文的老妈妈,不惜献出了自己的肾脏。
儿子一心沉浸在VR眼镜的欢乐当中,完全不顾伤势过重、正在流血的母亲。
动画片的最后,夜深了。已经饿得不行的儿子这才发现母亲已经去世。这时候,他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举动——
他选择了重新钻回母亲的肚子里,只为能从那里汲取到最后一点养料!
这个被惯坏了的孩子,就像血吸虫一般寄生在母亲身上,不断地压榨,直到她耗尽所有精力。
不禁想到一句话:惯子如杀子,溺爱就是害。
曾有统计表明,溺爱型家庭往往更容易培养出问题孩子。
而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问卷调查则显示,“针对熊孩子层出不穷的现象,有高达69.5%的受访者归因于父母没原则的宽纵和溺爱”。
父母那无底线的满足,终将养出一个专横跋扈、自私自利、毫无责任感的孩子;对孩子一味的溺爱,看似是蜜罐,实际却是最毒的砒霜!
严苛型父母:
高高在上,冷淡疏远
如果说溺爱型父母是爱到过了头,那么严苛型的父母则是另一个极端。
他们对孩子始终吝于表达温暖的爱意和认可,总是用高高在上的家长权威命令着孩子,冷漠严苛,疏于交流。
影帝姜文在做客节目《十三邀》时曾透露,自己平时是个“很不自信的人”,而这种不自信所产生的根源正是他的母亲。
从小到大,他没少挨揍。作为家中的长子,母亲对他非常严厉。“她觉得把我管住了,余下都好办了。”
而母亲也从来没有认可过他,自己做任何事情,母亲都未曾表示过高兴。
姜文曾兴冲冲地把考上中戏的好 消 息告诉母亲,可母亲只是扫了一眼录取通知书就扔在了一边:
“你那一盆衣服没洗呢,你别跟我聊这个。”他只好赶紧去洗衣服。
之后,他出演电影《红高粱》时,母亲也没有为儿子感到过任何骄傲和快乐。
长久以来,姜文一直都无比渴望和母亲拥有温馨融洽的关系。可即便他做了很多努力,却依旧无济于事。
正是母亲那几近严苛的态度,让姜文一度敏感而拧巴,并成为了自己一生的心结与遗憾。
法国心理学家伯纳德•伦伯特指出:
“在某些家庭,没有爱是一种系统化的虐待,重击着孩子,使他生不如死。
那不仅是缺乏爱,更是有计划的暴力,孩子不但要忍受,还会将其内化,以致把加之自身的暴力转为自我伤害的行为。”
教育孩子,有时候固然需要严厉,但终究不该失了爱的温度。
冷酷如冰的严苛,就是施加在孩子身心之上的暴力黑魔法。缺乏滋养的生命之花,最后只能枯萎凋零。
固定型家长:
墨守成规,摈弃成长
这一类家长,往往会陷入固定思维模式中,用一成不变的育儿方式来教育孩子,始终拒绝变通,拒绝与时俱进。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关于道歉。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帖子:
有位网友说,自己从小到大,无论任何事情,父母永远是对的。
记得有一次,学校老师要求学生统一着装,可母亲却非让她穿另外的衣服,导致她被老师批评。
得知情况后,母亲非但没有安慰或道歉,反而怪起了她:“我有什么错?当然是怪你没说清楚!”
这件小事,让这位网友一辈子都意难平。
就因为自己是父母,所以自己绝对权威、绝对正确,要错肯定是孩子错。这样的想法,让无数亲子关系陷入了重重矛盾中。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请回答1988》中,女孩德善的父亲。
当得知女儿因为从没单独庆祝过自己的生日而耿耿于怀时,他第一时间给德善单独买了蛋糕,并向她真诚道歉:
“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很多事情不知道,请女儿你多体谅。”
这个道歉,融化了德善心里的坚冰,也打破了父女间的隔阂。
阳光重新照进德善心里,她最终长成为一个善良而温暖的好姑娘。
《终生成长》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个概念叫做“成长型思维”,指的是“人的能力、智力等是变化的,可以拓展的”。
而对于父母来说,拥有成长型思维,则意味着心态更为开放乐观,能够不断自我提升,当面对育儿难题时,乐于主动从自身出发,积极反思、寻找解决方案。
事实上,养育之路,正是父母不断审视和修正自我的过程。唯有告别固定思维模式,做成长型家长,才能最终与孩子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作者:筱恬。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