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抠女孩爆火,衣服只穿二手货,毕业9年省出两套房,她为什么变成了这样?
2021-11-05 11:00
来源:新媒体
作者:
中国最抠女孩爆火,衣服只穿二手货,毕业9年省出两套房,她为什么变成了这样?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媒体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作者:主创团·筱恬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可以有多大?
最近,看了谈话类节目《和陌生人说话》第四季中的《“抠神”正传》这一期,内心生出无限感慨。
32岁的王神爱是一个普通白领。她毕业九年,靠着省钱+贷款,在南京“抠”出了两套房。
在王神爱看来,“如非必要,勿增实体”。这种极简的生活态度,使她把省钱做到了极致。
她到底能有多抠?有人总结了一下:
“用32G的手机;工资存下90%;衣服鞋子全捡朋友们不要的二手货,自己每年只花100块钱买几件内衣;洗发水之类的生活用品不花钱,靠在各种app上薅羊毛一分钱薅出来;想买的商品要在购物车里放两个月,结局大部分都是删掉或者自动下架……”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很多人花钱他快乐,我花钱我紧张,我慌,我花钱不快乐,我根本不想买。”
与此同时,她还把这种“省”的理念深深嵌入了自己的思维中。平日里,如果自己在餐厅撒了一点豆浆,她会觉得是浪费了2块钱;在公司食堂吃饭时,看到别人一盘肉只吃两块就扔掉,就会难受,觉得这个猪死得冤枉。
在如今这个各种买买买的社会,王神爱是那么与众不同。对此,很多网友都不理解,甚至还有人认为她陷入了一种病态的极端,简直不可思议。
尽管每一种活法都值得尊重,王神爱的“抠”并不该被抨击;然而,事出必有因,到底是为什么,一个年轻的姑娘却养成了这样的消费观呢?
通过节目不难发现,答案正藏在她的原生家庭中。
原来,王神爱从小到大,过的就是苦日子。母亲在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都特别吝啬。
家里的窗帘,是用各种破布乱七八糟裁剪拼凑的,怎么都不能把窗户完全挡住。
家里也从来没有买过新衣服,王神爱穿的一直是同学亲戚淘汰下来的旧货。
而每一次给零花钱,母亲都是扔在地上让女儿去捡起来,以此想让女儿记住赚钱的艰辛。那种屈辱感,至今都让王神爱忘不了。
一直以来,王神爱都以为家里特别穷。直到有一天她无意中拉开冰箱冷冻柜,发现里面全是现金——原来,自己家的条件并不差,只不过是母亲把钱都存起来了不
除了物质条件上的艰苦外,家里的氛围也谈不上和谐。父母一旦发生矛盾,母亲就会跑回娘家,父亲也不管她,而是把她送到领导同事家中轮流借住。
母亲的抠门和冷淡,让王神爱从小就没有家的概念。缺乏爱和物质的童年,只能用余生来治愈。
正因如此,她才会把金钱看作是让自己有安全感的救命稻草,才会如此执着地想攒钱买房,只为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她最终变成了母亲
然而,再向上追溯,王神爱的母亲之所以这样,其实也跟原生家庭的伤害有关。
作为家中长女,母亲早早肩负起承担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但并没有得到过父母足够的爱。
她曾在寒冷的冬天蹲在水沟边洗菜,却被心情不好的外公一脚踹进沟里撒气;
她工作后把所有工资给了娘家,因为要为家里承担很多的经济负担,供弟弟妹妹读书;
她年轻时也爱美,为了买件的确良的衣服,在零钱箱里攒了一点钱,最后却被外婆撬开箱子全部取走,还落得一顿数落……
因为曾经匮乏,所以要拼命占有。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那严苛的成长经历,造就了母亲奇葩的消费观。随后,她却又将类似的做法投射到了女儿身上。
爱会传承,伤害同样会延续。原来不幸的童年,不止要用一生去治愈。
赫然发现,每个孩子都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下,不知不觉便活成了父母的样子。
心理学家塞德兹曾说:“人如同陶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维形。”
我们是什么人,自己的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正因如此,言传身教总是一次次地被强调。
想起《杂忆与杂写》这本书中,杨绛先生分享过许多儿时的经历。
她受父亲的影响,由淘气转向好学,把读书变成了一生的习惯:
“爸爸说话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报》评论一篇接一篇,浩气冲天,掷地有声。我佩服又好奇,请教秘诀,爸爸说:‘哪有什么秘诀?多读书,读好书罢了。’妈妈操劳一家大小衣食住用,得空总要翻翻古典文学、现代小说,读得津津有味。我学他们的样,找父亲藏书来读,果然有趣,从此好读书,读好书入迷。”
她在耳濡目染之下,被父亲高贵的品格所折服:
“爸爸从不训示我们如何做,我是通过他的行动,体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古训的真正意义的。”
她也由此真正理解了“教育”的真谛:
“‘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要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
所以,对于女儿钱媛,她和钱钟书采取了相同的方法,从不说教训斥、以家长权威自居,而是通过实际行动让女儿渐渐入道。
正是在这样优质家风的流传下,才有了文坛上“我们仨”的经典传奇。而家庭教育的真正内涵,也在杨绛先生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它不是一板一眼的说教,不是严格苛刻的填鸭,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强加。
它是充满爱意的接纳,是满心欢喜的奔赴,是润物细无声的滋养。
这,才是原生家庭最好的模样。对孩子来说,那也是成长路上最大的福气。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至理名言:
“每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我们当父母的对了,孩子自然就对了。”
事实上,所谓教育,就是一个不断修正自我言行、给予孩子积极引导的过程。当家长本身做到位了,孩子成材也便成为了顺理成章的事。
优质父母从我做起
✍���家庭教育小讲堂开课啦
从亲子沟通到学习动力
快进群学习为孩子的成长蓄力���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