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云南新东方学校>活动公告>正文

危险的“初二现象”!或许每位学生都会遇到,家长们该如何应对?

2021-11-04 09:45

来源:新媒体

作者:

  危险的“初二现象”!或许每位学生都会遇到,家长们该如何应对?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媒体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内容页信息收集

    作者:主创团·哎呀妈

    最近,内江隆昌两个初二男孩因害怕被挨骂,离家出走了。

    事发当天,他们本该在学校,但因为贪玩就直接旷课。


    想到这么做会被父母和老师批评,他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相约离家出走,躲到了城郊一处废弃公路旁边。

    整整两天,他俩就住在随手搭建的简易“树屋”上。

    肚子饿了就叫外卖,必要时再买点水果充充饥,就这样打发时间,也没有选择回家认错道歉。

    直到有人途经此地,发现了异样,才报警通知家长来将他们领回家。


    事情发生后,网友议论纷纷。

    大家不禁好奇,现在的孩子究竟怎么了,动不动就离家出走,也不顾及父母的感受。

    坦白说,这就是“青春期”孩子的特点。

    特别是刚告别儿童期,正踏上初二这一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变化更是翻天覆地。

    作为一名亲历过儿子青春期的过来人,如今回首再看,就发现:

    孩子初二这一年,绝对是他人生的“关键期”。

    父母再忙再累,都不能在孩子这个时期掉以轻心。


“孩子一上初二,就变了……”

    前几天,小区也有个初二的孩子离家出走。

    听说,孩子在学校的成绩一般,父母工作比较忙,平时很少陪伴。

    自从“双减”后取消周末补习班,他就整天待在家,习惯拿手机玩游戏看视频。

    那天,刚好爸爸在家休息,看到他作业不写,沉迷手机的样子,一时气不过就多说了几句。

    不料孩子一声不吭,直接夺门而去。

    手机关机,杳无音信,差点把妈妈吓坏了。

    好在民警及时介入,这个出走的孩子第二天就在10公里外的河边被找到了。

    事后不少父母都在小区群里议论,大吐苦水:

    “我家的初中生,跟这个孩子一模一样,说不得骂不得,说几句重话就会吵架。”

    “以前明明很听话,要他干嘛就干嘛,怎么一上初二,孩子完全变了个样,根本猜不透他。”

    是啊,为什么这些初二的孩子,没有小时候的乖巧懂事,反而情绪暴躁、个性叛逆又难搞?

    这种现象,被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为“心理性断乳期”。

    孩子上初中后,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面临着巨大的变化。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针对全国六省一市的2万余个初中生家庭做过调查,发现:

    多数初二家长无论在亲子关系或教育方式,都未能采取适宜的方式来应对子女的变化。

    几乎所有青春期的家长和老师,都会经历到“初二孩子”的动荡和不稳定。

    一名从事多年初中教学工作的资深教师回忆时讲过:

    “每一次安排我去教初二,总感觉压力山大,这个阶段的挑战远比初一或初三的大。

    他们刚进入青春期,一方面要经历身体性成熟的变化,另一方面还要消化难度更高的学习任务。

    加上自我意识在不断提升,他们渴望独立,不希望别人管,所以叛逆现象也有增无减。

    而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认识和了解却总停留在某些固定的模式里。

    却忘了,孩子的成长是不受控的,特别是“初二”这一特殊时期,孩子的变化更是猝不及防。


父母什么态度,孩子就什么样

    “初二现象”是不少父母心中的老大难问题。

    但心理专家李玫瑾教授却表示:

    “孩子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父母的问题。每一种异常行为的背后,一定可以在其所受的教育中找到原因。”

    说一件前不久看到的新闻吧。

    河南漯河一名初二的孩子,和父母大吵一架后将自己反锁在房间三天三夜,不吃不喝。

    当消防员几经周折破门而入后,发现他正躺在床上淡定地看着书。

    这一幕,惊呆现场所有人。

    自己的房门被人拆了,他竟能一脸气定神闲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别人跟他沟通,他也不理不睬。


    是他有问题吗?

    深究其因,原来他在跟家人怄气。

    父母想给他转学,他不同意,双方沟通不顺畅,就引发这一场“激战”。

    在他看来,自己说什么都没用,父母根本不听,也不理解,他也没什么好说的,干脆用“沉默”来抗议,坚持自己的立场。

    想想,这孩子该多郁闷和绝望?

    很多时候,父母一发现孩子不再是从前那个听话的、唯命是从的孩子时,总觉得是孩子有问题,然后就想方设法去改造孩子。

    这么做,往往会激发彼此间的矛盾。

    其实孩子在意的,是父母的评价和做法,那根本不是“爱”,而是控制和威胁。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必须听我的”;

    “你懂什么,我这些都是为了你好”;

    “不用解释了,爸妈说的才是对的”。

    也许他还小,还是父母眼里的“小孩”,但他已经到了渴望得到被接纳和尊重的年纪。

    如果父母还习惯沿用过去“一言堂”的做派,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只会成为孩子的敌人。

    而那个被父母打压、伤害透了的孩子,要么不愿意和父母交心,要么就放任自己,叛逆到底。

    父母想和他说话,他紧闭心门;父母要他干什么,他偏不干,还故意找茬。

    结果吃尽苦头的,不仅是父母,还有他和这个家。


别和“初二”孩子较劲,尊重第一

    教育专家孙云晓在主编《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时,曾强调一句办刊格言: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孩子一上初二,虽然问题多多,困难重重,但他们并没有故意要和父母作对,有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行为,不过是在反映父母的教育问题,也在传递“请帮帮我”的求助信号。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借这个契机,做出以下这三个调整:

    第一,放下固有的认知,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需要。

    社会学博士沈奕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现,父母常常会带着自己的价值观直接推导原因,比如:

    孩子不想去上学,父母想的是“他没有上进心,厌学”;

    孩子早恋,父母想的是“这么小就搞男女关系,思想有问题”。

    如果总是以大人的角度去推测孩子的行为动机,很容易忽略孩子的特点和真实情况。

    想要真正地了解孩子,沈奕斐博士推荐父母们可以使用这个“观察和记录表”,来透视孩子和他的问题:


    表格来源:《沈奕斐:唤醒孩子内在动力》

    详见文末

    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行为出现某些问题时,用这份观察表来记录,一方面可以帮助父母弄清孩子的需求,及时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可以对孩子有更多正确地认识和理解。

    只有真正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父母才能真正放下自己的执念,为孩子做出改变。

    第二,将孩子视为独立个体,给他一定的选择权。

    逛知乎时,总能看到很多来自初二孩子的心声:

    多希望父母能给我选择的机会,不要什么事情都帮我做决定,我是大人了,我有自己的想法。

    这些孩子,不想再被当成三岁小孩那样受约束和管控。

    他们更在乎“我自己能不能决定”、“我想要的能够被满足”,这种渴望独立的迫切感,正催促着他们想拥有自己的空间,远离束缚。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讲座中问“什么是尊重”时,她给出的答案是“当一个人有选择权的时候”。


    尊重孩子,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

    当他喜欢什么,父母能允许他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当他讨厌什么,父母能够听到他的抗拒,让他自己做主。

    给孩子足够的选择权,事实上,会大大降低他内心对于成长的压力,从而放下芥蒂,愿意和父母亲近。

    第三,适当“闭上嘴”,避免冲突。

    作家麦家在节目《朗读者》上,含泪分享了和儿子青春期相处的一段往事。

    儿子上初二的某一天,突然把房门硬生生地关上,随后的三年里,那扇门再也没有打开过。


    只要试图闯入儿子的房间,儿子肯定会离家出走。每次一交流,必定会引发语言上的冲突。

    无奈之下,他选择闭嘴,不再多说什么。

    意外的是,正是这种“小心翼翼”的陪伴,儿子渐渐把内心打开,重新迎接他的到来。

    想起一位教育学者的提醒:

    孩子越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父母越要懂得“收声”,不要说,安安静静陪着孩子就好。

    闭上嘴,不是不管不问,而是更高级的“爱”孩子的方式。


    《正面管教》中,有这样一段话:

    “赢得十几岁孩子的最好方法,是以和善、坚定、尊重的态度,先和他们站在一边。让孩子在被理解的支撑中,得到自尊感和归属感。”

    就算孩子此时此刻正值“初二”这个危险期,或叛逆,或迷茫,或抗拒。

    只要我们懂得理解他,尊重他,相信在这段最摇摆不定、定时炸弹式的阶段中,他一定能顺利度过,平安抵达未来人生的彼岸。

    多一些耐心和信任,不放弃他们,不拒绝他们,是每一个父母爱他们最好的方式。

    点击“在看”,愿每个孩子的青春期,都被温柔以待。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