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云南新东方学校>活动公告>正文

“双减”一个月后,超过一半父母仍在迷茫期,这位教育专家早已指明方向

2021-09-28 10:21

来源:新媒体

作者:

  “双减”一个月后,超过一半父母仍在迷茫期,这位教育专家早已指明方向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媒体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内容页信息收集

 作者:主创团·哎呀妈

    “双减”过去一个月了。

    孩子作业少了,课外培训没了,就连考试的次数也锐减了……父母和孩子都适应了吗?

    近日,一项“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双减’政策态度”调查结果显示:

    511043名受访家长中,有72.7%表示教育焦虑有所缓


    总体来说,大家都还是看好政策的后续发展。

    但“双减”是否真能给孩子减负,仍有部分家长表示疑虑。

    身边一位朋友私下吐槽:

    儿子学习成绩一般,以前课余还能去培训班补补课,如今什么都减没了,不知道该拿什么和别人比拼?

    学习是一条窄道,每个人都在奋起急追,想着靠补习、刷题来稳住成绩。

    可“双减”一声令下,会学习的孩子继续拔得头筹,不会学习的孩子一下子自曝其短。

    这样的现状,怎不叫父母担忧呢?

    想起心理专家李玫瑾教授在讲座中讲到的观点。

    孩子进入青春期,尤其初一初二,父母一定要跟孩子聊:

    “孩子,你觉得你喜欢做什么事情?”


    不是死盯着孩子的学习不放,也不是逼孩子天天刷题赶超别人。

    而是少管学习,多管孩子。

    关注孩子内心真正喜欢和擅长的东西,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帮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


学霸虽好,但不是一个模具打造出来的“家具”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发过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分享他面试“学霸”的真实感受。

    一个个孩子光鲜亮丽,就像他们提供的申请材料一样:

    每个学生都是学习成绩优异,至少位于年级前5%;

    艺术特长突出,至少会一种乐器;

    获得过各级科技创新奖,至少是市级二等奖;

    热心公益事业,至少去敬老院给老人洗过一次脚……

    在慨叹他们高综合素质的同时,秦院长也隐隐有一丝遗憾:

    他们完美得看不出任何缺点,像极了一个模具打造出来的一组“家具”。

    很显然,每个前来面试的孩子都经过培训,知道该如何表现,如何回答问题。

    但在问及“你希望自己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时,几乎没有人答得上来,都被问住了。

    考前培训没这道题目,所以他们慌了,不知所措。

    然而,比起顺利通过面试,“我想要做什么”才是孩子更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老师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北大一年级新生中,厌恶学习或认为学习没有意义的占30.4%。

    在别人看来,他们是金字塔尖的孩子。

    可事实上,“学霸”的光环并不能让他从此一马平川,过上幸福有意义的生活。

    5年前,来自小乡镇的16岁学霸杜青云以全省第二的好成绩考上北大。

    一直以来,他都是父母的骄傲,同学的榜样。

    学习好,懂事,刻苦且努力。

    为了考得好,他甚至不吃饭,也要省下时间专注在学习上。


    天道酬勤,高考放榜那一天,他如愿以偿。

    然而进到大学后,等待他的却是无尽的自我怀疑、打击和迷茫。

    习惯“死”读书的他,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渐渐沦落为靠打游戏逃避现实的“985废物”。

    终究不得不退学回家。

    每每看到类似这样高起低走的人生,总禁不住心痛:

    生活里只剩下学习的孩子,今天过得高考,但没有自己的价值,迟早过不了人生的大考。


让孩子活出自己,未来才有出路

    节目《敞开心扉的少年》里,来了一个“鸡娃”家庭。

    妈妈对女儿雨莘的要求很高,每天回到家除了吃饭睡觉外,就是学习,试卷做完一张又一张。

    即便爸爸难得回来想带雨莘出去玩,也会被妈妈要求“写完作业才能走”。

    高压的学习,侵占了雨莘仅有的玩乐时间,让她变得沉郁痛苦。

    看到这样的情况,嘉宾李锐询问妈妈对女儿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妈妈毫不犹豫地回答:“开心、快乐、有能力去选择,做她喜欢做的事情。”


    看,父母对孩子的爱多纯粹,无非是希望他能快乐成长,实现自我价值。

    学习对于孩子而言,固然重要。

    但它从不是实现孩子价值的唯一途径。

    北京小孩池亦洋从幼儿园开始,就是身边同学和家长心中的“混世魔王”。

    脾气暴躁,动不动打人。


    专注力差,学习成绩差,经常被老师留堂。


    就是这样一个被大多数人标签为“差生”的孩子,在幼儿园老师和父母的陪伴下,没有放弃自己,反而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橄榄球。

    这种充满力量感的运动给他带来极大的震撼,感觉特别适合他。

    找到了自己为之努力的方向后,池亦洋收起了自己的骄傲和锋芒,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

    长时间的艰苦磨砺,他变得成熟、稳重。

    并在学有所成之后,代表中国出战世界橄榄球青年锦标赛。


    如今的他漂洋过海,和肤色完全不同的同学们一起驰骋在绿茵场上。

    比起身边很多同龄人,这个早已将职业橄榄球视为梦想的孩子,活得更自信、更精彩。


    导演张同道说过:

    “每个孩子的天性各不相同,他们应该有不同的成材方式和成才经历。教育不是工厂铸件,没有一个通用的标准生产模式。”

    成就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激活他的天性,找到他自我的意义和价值。

    只有让他活出自己,他才能超越别人为他设下的极限,闯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这种专属他的未来,才真正值得期待。


实现孩子的自我价值,是教育最大的成功

    “双减”之后,一位作家曾这样给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作区分:

    “老师,是负责学校的共性教育;而家长,则是负责个性化的教育,两者相辅相成。”

    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发挥作用,引导孩子更好地个性化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呢?

    在我看来,父母可以这么做:

    第一,平等对待孩子,走进他的世界。

    前不久,一位爸爸给孩子写的信火了。

    里面有这样几句,特别感人:“我该做的都做了,你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为此要付出什么努力。

    “学习是你的事情,我不会过多干涉。”

    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总习惯抱怨“孩子不跟我亲”,“变叛逆了”。

    其实不是孩子变坏了,而是他长大了。

    他需要被当成独立的个体,被平等对待和尊重。

    只有他的想法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才愿意主动分享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并在和父母的交流中,慢慢形成对自己的看法,和对未来的规划。

    第二,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尊重他的兴趣爱好。

    李玫瑾教授在很多场合中都强调,一定要看到孩子适合什么,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女儿不擅长数学,学习一般,她没有觉得苦恼,而是陪伴女儿一起探索。

    直到上初二,老师意外发现女儿的音乐天赋,母女俩便开始寻找学习艺术的可能。

    结果证明,女儿学音乐得心应手,高考时毅然决然报读音乐专业。

    如今是一名优秀的音乐老师。

    都说兴趣是好的老师。

    身为父母总要比别人更相信自己的孩子,更懂得去发现孩子身上的过人之处。

    只有父母对孩子有足够的信心和肯定,孩子才能坚定去追逐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轻易动摇。

    第三,为孩子创造发展个性的机会。

    之前看《小小少年》,被9岁芭蕾舞女孩云儿的妈妈圈粉了。

    这个来自贫困县贫困村的普通女人,为女儿的梦想所付出的一切,着实令人感动。

    女儿喜欢跳舞,她就拿着手机看视频的动作一个个地教;


    闲暇时,还陪女儿一起练习;

    意识到女儿需要更专业的老师,她便到处打听了解,希望帮女儿找到合适的资源。


    在她的护航和支持下,女儿一步步走出小村庄,遇到自己的“良师”,直到北京的大舞台


    每一个优秀成功的孩子背后,总离不开父母的奋力托举。

    特别是在所有人都不确定孩子学这些有什么用的时候,一个懂得支持孩子发展自己个性的父母,显得格外伟大。

    允许孩子与众不同,就是为孩子的人生实现更多的可能。


    过去,我们都习惯于把教育当成老师的事。

    如今,我们应该要清楚明白:教育好孩子,更是父母的事。

    不管政策怎么变,孩子的学习负担怎么减,父母的责任永远都是教育的第一位。

    孩子的未来,掌握在父母的手里。

    他的幸福和快乐,与自己人生意义和价值有关。

    愿每一个父母,都不错过孩子的成长,也不忽略孩子身上的独特。

    文末点击“再看”,用心陪伴、平等对待、努力挖掘,让孩子活出自己,便是许孩子一个无悔的人生。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