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云南新东方学校>活动公告>正文

教师节特辑|仅存在8年,却影响中国80年:原来,这才是教育本该有的模样

2021-09-10 10:03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

作者:

  教师节特辑|仅存在8年,却影响中国80年:原来,这才是教育本该有的模样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东方家庭教育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内容页信息收集

      作者:主创团·哎呀妈


    “双减”之下,第一个教师节来了。

    不知道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你和孩子们都想起了谁?

    三尺讲台,他孜孜不倦的身影、尽显芳华;

    灯火之下,他默默守望,无怨无悔,师韵流长。

    他是园丁,是蜡烛,是春雨,是人梯,更是孩子们成长路上,最独一无二的存在。

    纵使在如今这个时代激流中,教书育人的权责面临着无数的困境和挑战。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尊礼理念。

    不管哪个时代,我们总能看到那些把教育当做毕生事业,不断传递爱的师者。

    而他们,缔造了无数孩子的未来。


至今难忘,西南联大的老师们!

    中国历史上有一所大学,只存在八年,穷得叮当响,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它与中华民族命运休戚与共,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学生,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这所学校就是“西南联合大学”。


    这里的老师,绝对值得一个大写的赞!

    1937年8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清华和南开三校迁移至长沙,合并成立了长沙临时大学。


    图片(长沙临时大学旧址)

    不到一年的时间,临时大学再度迁址昆明,正式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师生分三路,陆续辗转多地,历经千辛万苦,最后才抵达目的地。


    被迫南渡,此乃无奈之举。

    顽强不屈、身处逆境却坚守正义必胜的信念,始终支撑着每一个千里迢迢到联大教书的老师。

    一边是国难当头,仍要竭力求知的学术追求;一边是嗷嗷待哺的莘莘学子,要对他们谆谆教导。

    颠沛流离中建立起来的学校,虽然环境简陋,设备缺乏,但老师没被眼前的困难所打倒。

    所谓的“高薪”,是一个月的工资都买不起40斤豆腐。

    为了生计、教学——

    中文系老师闻一多亲自开垦菜地,卖书、卖衣、治印换钱谋生;

    社会学教授费孝通上街卖大碗茶;

    物理学家赵忠尧在家生产肥皂……

    他们,个个是才高八斗的大师,却甘心为了学生留在这个贫瘠的地方,不畏艰苦,一心一意传播真理、科学和民主。

    学生郝诒纯曾在回忆中提及:

    当初自己决定转读地质学,忐忑询问启蒙老师袁复礼“女生学地质,会不会被接受”。

    袁教授鼓励她:“在科学的领域里,男女是平等的,男生能够做到的,女生也可以。”


    从此,这个世界多了一个优秀的微体古生物学家、科学报国的杰出女性。

    同为优秀毕业生,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坦言,西南联大先生们的悉心指导,成就了他。


    三个大学联合组成的学校,大师何其多,可是为了中国的未来,人才的未来,他们“学风各异,合作无间,终和且平”。

    在他们民主、自由,极具启发的教育影响下,每一个学生都心系国家,志在报国。

    即便联大在抗战胜利后不复存在,可“刚毅坚卓”的校训和老师的精神,深深扎在他们心中。

    什么是师者仁心,在那个最特殊的年代,最纯粹的学校里,可见一斑。

    这一份份浓烈的师生情缘,更是激励着学子们不断前进的燃动力。


如今的师生关系,怎么了?

    或许是有了对比,在看到这样的报道时,心里总是揪痛:

    前不久,湖北武汉一名13岁女孩从11层楼顶跳楼身亡。

    妈妈质疑女儿的死,跟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女儿承受不住压力才会轻生。


    当地教育厅在进行了解后,表示学生的作业分为两类,意思是“妈妈的投诉不一定成立”。


    很显然,妈妈无法接受这样的说辞,坚持要求学校公开道歉。

    新闻一出,引发全网热议。

    大部分网友站队学校,认为女孩生前和同学吐槽作业很多,这很正常。

    父母应该要在得知孩子有学习压力时,及时疏导,或者主动和老师沟通,合力帮助孩子。

    如今孩子死了,学校的作业成为“背锅侠”,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又能好到哪里去?

    一位在重点初中任职了十多年的朋友曾不止一次说过:

    “现在想要当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太难了!”

    学生学习跟不上,好心提醒家长在家要多关心或引导,就被说“给孩子定标签,施加压力”;

    学生爱捣蛋,经常捉弄别人,把他叫过来办公室面壁思过,就被质疑在体罚他;

    学生犯错不悔改,对他说话的声音稍微大一些,就被反击使用语言暴力,伤害他的自尊。

    什么时候起,老师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做什么事情都如履薄冰呢?

    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

    哪位老师愿意跪着教学生,他们何尝不渴望多一份尊重、理解和认同吗?

    人民日报客户端有篇文章,其中一句话正在预告师生困境的结局:

    “如把正当惩戒扣上‘体罚’的帽子,这样会诱导教师不敢管,不想管学生,最终形成多输局面”。

    别总用圣人的标准来衡量老师,其实老师也只是个普通人。

    一旦老师的教育权柄被强行剥夺,教育的初心被无情践踏和蹂躏,受累的一定是孩子。

    没有人愿意为学生负责,教育必将失败无疑。


尊师重道,便是在善待孩子的未来

    研究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成为一种刺激孩子学习的动力。

    与老师相处融洽,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越高,学习效率也会越好。

    师生关系的日积月累,对孩子的三观、志趣及学习生活,都有深远的影响。

    作为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懂得“尊师厚道”,从而得到老师好的教诲呢?我认为有三个方法:

    1、放下成见,给予老师足够的信任

    女儿舞蹈兴趣班的老师,特别年轻。

    刚刚毕业没经验,面对十来个小孩子,有时候教课的态度和语气不是特别好。

    有几次,女儿偷偷跟我说:“妈妈,舞蹈老师好凶啊,说要关不听话的小朋友进小黑屋。”

    听完,我没有批评和吐槽,而是告诉女儿:“相信老师一定是希望你们学好,才这么说的。”

    女儿这才没那么紧张。

    与此同时,我特地找了机会,私信老师,跟她反映了小孩子比较害怕这类威胁的话,同时表达对她爱孩子们的信心和理解。

    很快地,老师意识到问题后,就不再“威胁”孩子了,女儿上课变得开心快乐多了。

    有时候,对于老师的教育,父母需要多一些耐心和同理。

    人无完人,老师做法有不妥的,可以私下沟通,但要相信他既然选择了当老师,一定对这个职业有热情,有爱。

    多一些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次沟通,孩子和老师的关系会有更多的亲密。

    2、正确站队老师,共同激励孩子进步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男孩跟妈妈抱怨,“老师要我做班干部,可我们班调皮孩子多,纪律涣散,我才不愿意费力不讨好呢!”

    知道孩子有抵触情绪,妈妈却这样开导:“这是老师对你的信任啊,说明你有能力。老师说你行,妈妈也相信你能行。”

    三两句话,很快就化解了男孩的担心和不满。

    这位妈妈的做法,看似对孩子的鼓励,更是对老师的尊重和认同,同时还借助老师的任务,帮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势。

    正确站队老师,即是老师对的决策下,父母应该站在老师的立场,支持老师,不拆台不护短。

    当学校教育多了家庭教育的推力,孩子的成长势必事半功倍。

    3、适当将惩戒权交给老师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在电视上呼吁:“明确教育惩戒权,势在必行。”

    虽然不提倡“戒尺”教育,但老师手中握有“戒尺”,能震慑到某些行为偏差的孩子。

    当家庭教育顾及不到的地方,老师作为补充力量,可以及时引导孩子,纠正孩子。

    毕竟严师出高徒,适度惩罚才能让教育变得更有力量。


    古书《学记》有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愿受其教。”

    只有孩子和老师亲近了,才会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才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

    我们也曾经是别人的学生,也有尊敬和喜爱的老师。

    那么,在我们无比怀念那曾经最情真意切的师生关系时,也给孩子未来缔造这样的时光吧。

    师生关系亲密,教育的效果才能“1+1>2”;

    遇到成长路上那个不断启发他,塑造他的“恩师”,孩子的人生才多了更多光彩和辉煌。

    作者简介:哎呀妈,多平台签约作者,高校教育心理学教师,愿用自己的心和笔,开启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