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云南新东方学校>活动公告>正文

和北京奥运圣火同年燃起的一根蜡烛,亮到了今天!

2021-08-27 11:54

来源:新媒体

作者:

  和北京奥运圣火同年燃起的一根蜡烛,亮到了今天!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媒体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内容页信息收集

X四

一群人与另一群人

01

    六一儿童节,囊谦县的阿吉小朋友收到了两个书包。加上之前收到的,她已经有九个书包了。

    “弟弟妹妹也不要,他们学校也发,开学的时候,还有过节,都发。”阿吉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他们在镇上的学校读书。每年都会有爱心人士给学校送来文具和书本,其中最多的就是书包。

    “用不上啦,我马上就不上学了。”阿吉说。再被问到想不想上学的问题时,她的眼睛看向地板,摇了摇头。她的父母在牧场打工,家离学校有上百公里,平时和弟弟妹妹住在学校,只有周末回家的时候才能帮家里干点活儿。

    早上五点,把牛群清点清楚,再赶出门;如果不是阴天,就能看到太阳从远处草绿色的地平线上慢慢升起;放牛无聊了,找找哪儿有晒干的牛粪,捡回家里还能卖钱;累了就往草地上一躺,躺到天色发暗,就把牛赶回家,再清点一遍。阿吉觉得这样的日子自由自在,也许老师都不一定有她那么会放牛,她不明白为什么要上学。

    阿吉不是个例。乡村学校在国家帮助和社会支持下,盖起了高大坚固的校舍,修建了平坦宽敞的操场;学杂费减免,孩子们上得起学,家离得远也能住校,有新书包,有新文具。

    校长和老师都对他们说,读书改变命运,珍惜机会,要走出大山去看世界,但是在教室里坐着的他们,望着黑板上无序的线条和难懂的文字,听着老师照念课本的声音,还是会有一种困惑:为什么去到大山外边的方法是读书,不是飞机,也不是火车?

02


甘肃舟曲的希望小学

    “教学物品没有什么需要的了,不过,孩子们走山路多,想要点耐穿的鞋子。”乡村校长的这个回复,让张扬愣了一下。他刚刚自信满满地领下任务——到甘肃舟曲去参观新东方捐助重建的一所学校,顺便问问还缺哪些东西,但他没想到会是鞋子。

    “还…还有个请求。”校长的声音透露着几分不好意思,却又十分恳切。“我们村里有几户人家的孩子,一直不来上学,家长不重视,觉得读书没用。我想着,你们是北京来的,说话肯定比我们有用,到时候能不能帮忙走走这几户人家,帮我们劝劝?”

    张扬立马说:“你放心,到时候我们一定去。”

    放下电话,张扬陷入沉思,他没有想到校长会提出这样的请求,也没有想到这个年头了,还是有人觉得读书无用。原来乡村学校需要的外界带给他们的,不只是物质帮扶,还有新的思想与意识,孩子们需要的教育,也不是把课本教完了就完事。原来我们“北京来的”,说的话会管用一些。


    是啊,农村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安宁且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他们的所见都与土地和劳动相关,国家经济发展起来之后,乡村生活好了很多,即便如此,勤劳的村民们还保留着劳动惯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甘平庸的青年想要脱离土地,就去镇上打工。

    日复一日,孩子们以为这就是生活的本质,从头就能望到底,他们不曾意识到自己的未来可以变成任何形状,也没人告诉过他们。最后,那些没有被看见的可能性,慢慢塌缩成一条可见的路,那是他们的父辈走过的,也是正在走的那条路。

    这个单调却又稳定的框,需要一股外部的力量来打破,教育正是这股力量。

    然而,乡村教育的力量并没有那么充足,它像一只小朋友的手,使出全力握紧了拳头,也只能叩叩成见的外壳。对于外面的世界,乡村教师们大多也没有充分的切身体会,怎么生动地讲给孩子们听呢?这一部分的空白,还是需要真正来自外界的人填补。

    所以,一项特别的教育活动诞生了——支教。外部的老师来到乡村学校,为当地注入新的思想与活力,他们讲述的故事更抓人,设计的游戏更有趣,孩子们也喜欢这些城市来的、总是说着新鲜事儿的大朋友们,一切问题似乎迎刃而解——

    了吗?

03

    十年前,一篇题目为“叔叔阿姨,请不要来我们这里支教了”的文章引起了广泛讨论,虽然文章是成年人以乡村儿童的视角创作的,但是其中指出的问题,例如帮扶时间短、教学效果差、扰乱孩子思想、消解乡村老师权威等等,都值得每一个教育者深思。

    短期的支教,可以是体验生活的方式,可以是一个回归田园的假期,甚至可以是部分大学生社会实践加分手段,那份纯粹的帮助乡村孩子的初心,却好像被遗忘了,留下的是被“比下去”的乡村老师,和不再那么信任自己老师的孩子。


    就像校长以为“北京来的、说话管用”的张扬,也没能完成嘱托。

    虽然校长没有提再多的物资需求,张扬还是根据以往的公益经验带了一些教学设备和给孩子们的生活用品,还有每人一双的帆布鞋。物品交接完毕后,他随着校长走访了辍学孩子的家。

    孩子乖巧礼貌,见到客人来了立马倒水煮面。熟悉了之后,张扬开始讲述城市的多生活多么丰富多彩,劝说孩子读书。

    “可是老师,考学校还要等好几年,我去打工明年就能挣钱了。”


    张扬沉默了,面对这样的理由,他不知道怎么继续他的劝说。但是,孩子的辍学真的是因为钱吗?张扬明白,即使乡村的生活已经脱离了贫困线,长期以来的观念性问题也会结成一张无形的网,把孩子与广阔的未来隔在两边。他能够倾尽全力保障孩子能有良好的学习条件,可投影仪再清晰、黑板再高级、电脑再智能,都没有办法剪破那张网。

    那个唯一能拿起剪刀的人,是乡村老师。

    不是来自大城市能撑起几百人讲座的老师,不是名校能说会道又博学多才的大学生,而是那些或许有些古板、念课文带点口音的乡村老师,是那些或许不苟言笑、却一心为了孩子们的乡村老师,是那些只属于乡村儿童、陪伴他们一路成长的乡村老师。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新东方在探索乡村教育公益的路上,走向了更深的一层。

    2004年起,新东方就开始对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展开义务培训,四年后,民盟中央也加入进来,活动被正式命名为“烛光行动——新东方教师社会责任行”。此后的每一年,新东方都会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深入到各地的乡村学校,为当地老师提供义务的全科教学培训,至今已经帮助了40000余名乡村教师。


    在培训上聚精会神的乡村教师们

    不少乡村教师在参加完培训后,都给予了积极的反馈,很多教学方法和专业知识,是他们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烛光行动不仅传授课堂相关的知识,也会告诉老师如何与学生沟通、如何获得学生的信任等。有些乡村老师听完了小学场,还会跑到初中场再听一次。

    “居然所有陕西本土老师字母Z的发音都是错的!”烛光行动结束,在陕西渭南教书的张文馨老师感慨道。

04

    零五年参加工作的张文馨,在中学里教英语,到现在教龄已经有十六年了。她见过各种各样的学生,有聪明的,有调皮的,有像阿吉一样迷茫的,也有刻苦奋进的。面对性格不同的学生,张文馨却有同样的困扰。


    “很苦恼啊,到底应该怎么样把课本的知识有效地教给学生,让他们更乐意去接受呢?尤其是背单词,很多英语基础差的学生,都说单词记不住,我也把我自己的一些方法讲给他们听,但是好像不怎么有效,就挺无奈的。”

    除了单词之外,学生们对于英语的困惑还有很多。有时候学生碰到不懂的题目,看了参考答案还是不能理解,就来找她探讨。讨论来讨论去,最终也没得出结论,学生只能默默地划掉自己的答案,把参考答案原封不动地抄在旁边。每当这时,张文馨就会有一种无力感,只怪自己懂得不够多,没能解答学生的疑问。

    学生们的英语教材里有一篇讲北京奥运会的课文,用的时态还是一般将来时。和教材一样没有更新的,还有教学方法。相同的内容以相同的方式翻来覆去讲了十六年,张文馨觉得,自己要被榨干了。“老师只不过是提前学习了几年而已,本身也是一个大龄学生,也要不断地学习嘛。”


    高中英语必修二的教材目录

    烛光行动就是张文馨的一次充电。接到集训通知的时候,她很兴奋。“因为新东方嘛,大家心里都还蛮期待的。”培训中,新东方老师耐心地纠正老师们迥异的发音,同时把设计课堂、与学生沟通等实用的技能教给大家,一下课,大家都纷纷冲上讲台围住老师,交流教学中的困惑与心得。

    有些老师想要留下新东方老师的微信,后者很爽快地把联系方式写在了黑板上。

    “印象深刻的事,是朱老师给我们讲要懂得‘说人话’吧——怎么样去和现在的学生交流,怎么潜伏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的兴趣。”在培训过后的回访中,张文馨回忆道。

    “参加完“烛光行动”之后,我跟学生的交流更顺畅、更‘丝滑’一些了。现在我跟学生的关系更像是朋友,我交代的一些事情,他们更能听得进去了。”

    除此之外,烛光行动也让张文馨意识到,教师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去解决学生在课本之外、学科之外的疑惑。只有自己有了开阔的视野、广泛的知识面和与时俱进的观念,才能引导学生去勇敢地探索未知,想象未来,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在那次烛光行动结束后,张文馨决定抽点时间去旅个游,多去看看这个可爱的世界。


张文馨和学生

05

    但并不是所有的乡村老师,还保留着那一股主动想要充电的冲劲儿。

    作为新东方的英语老师,当汪文君第一次站上烛光行动的讲台的时候,她发现有老师的课桌上摆着织毛衣的毛线和针。

    “他们可能觉得,我来这里只是参加一个会议,我可以做做自己的事情。”汪文君平静地说,其实她的教龄已经超过十年,但因为长得显小,常常会碰到质疑和不信任。“就有老师指着我说,她这么小,来给我们培训啊,她知道多少啊。”

    这些让人下不来台的情况,汪文君基本都预想到了。之前报名烛光行动的时候,听说要到乡村去,汪文君还以为是教孩子,干劲十足地做了很多准备,后来才发现是给老师上课。在加紧调整课程内容的同时,她的心里生出一份不安。为了消除顾虑,她做了更加充分的课程准备,和自我心理建设。

    第一节课开始后,这份不安才被真正地抹去。慢慢的,汪文君发现台下的老师不再低头看手机,而是把手机横过来高高举起,拍摄她的课件。出乎她意料的是,大家的互动热情都特别高,她设计的环节得到了超预期的热烈反响。


    到了下午的第二节课,汪文君留心观察了一下,课桌上的毛线消失了。

    和毛线一起消失的,还有老师们的紧张、冷淡和怀疑,培训的氛围逐渐化开,变得热烈而融洽。一天的培训结束后,汪文君只做了一个简单的结束语,她不想在公益中夹杂宣传话术,让活动变了味。但是,老师都自发地涌上讲台,拉着她的手向她说谢谢,还有老师提议来张大合影。会后,汪文君的微信上也收到了很多老师表达感谢的信息。

    “有个老师坐在第一排,给我拍了很多照片,还拍了课件,发了朋友圈配字说新东方老师真牛。”汪文君笑了,“全是大仰角,丑死了,肯定忘记屏蔽我了。”


汪文君在烛光行动培训中

    之后的烛光行动汪文君也未曾缺席。今年,烛光行动因为疫情改为线上,在她看来这并不算挑战。对在武汉学校教书的她来说,线上教学早已是家常便饭,唯一难办的是,互动环节应该怎么解决。为此,她在课程里加入了大量视频和能够互动的小游戏。

    汪文君认为互动非常重要,不仅可以用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还可以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她把自己的互动设计融入到培训中,希望能让乡村老师们亲身体会互动的重要性。

    即使在线上,乡村老师们的热情也没有丝毫减少,由网线连接起来的培训互动依然热络,汪文君设置的一些非常简单的提问都能获得很多回应,这一点让她很受鼓舞。

    新东方课堂总是又有趣又有干货的,汪文君觉得乡村老师离这样的课堂标准并不遥远。“其实乡村老师也是有很多教学方法的,他们缺少的只是一些教学工具和资源,比如一些视频啊,游戏啊等等,他们很感兴趣我在课堂上呈现的一些活动是怎么做的,只要告诉他们这些东西在哪里搜索,怎么获得,他们学会以后就能自如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当中了。”


课后分享教学资源

06

    “我还借鉴了一些朱老师的教学方法,现在我自己也有很多很好的方法了。”张文馨说。她告诉学生,英文学习不应该只停留在课本上,而应该融入生活。她让学生们去找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英文有没有用错的情况。标语、包装、说明书……学生们找到了形形色色的错误翻译,张文馨一个一个念出来,引起全班哄堂大笑。学生主动地学起单词和语法,要去揪出更多的错误。

    在内蒙古参加烛光行动时,汪文君收到了一张写着蒙语的纸条。她看不懂,趁着吃饭的时候问了会蒙语的人,才知道纸条上写的是“老师,谢谢你”。在微信上,偶尔也会有乡村老师给她发来消息,问她有什么适合孩子看的英文电影,或者是课件的模板要到哪里去找,汪文君都认真地一一整理好资源,存到网盘里,再把链接发过去。


    一位乡村教师展示自己的新东方词汇书

    在整个教育公益的故事里,乡村教师是绝对的主角,从建希望小学,到捐赠教学设备,再到烛光行动,新东方花了十多年,才找到了这个主角——他们像驻扎在乡土之上的蜡烛,久久地燃烧,不管外界来往的萤火纷飞,只照亮他们该照亮的地方。只是在一方小小的村落里,他们的光芒会显得有些黯淡。

    新东方做的,就是让蜡烛互相点燃、互相照亮,一支蜡烛点亮另一支,再点亮另一支,火焰在烛与烛之间传递、传递、传递,直到每一个角落都有星星点点的光,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了自己的梦想。乡村儿童原本收束的世界线,因为烛火的扰动又打开了,他们的未来,继续往无边无际的宇宙中延展。

    而你,而我,便都是最初的、扰动的火光。

2008年奥运圣火点燃之时

新东方人在乡村点燃了一根烛火

到现在已经十四年了

十四年

一星烛火,会从城市点亮到乡间

十四年

一些坚持,会从他们传递到他们

十四年

有些人,已然不再年轻

还有些人,正在年轻


我们还收集了近些年

参与烛光行动的志愿者老师名单

想要把这份名单制作成一张云图

然后发现

有很多新东方老师

一年又一年地参与其中

他们的名字

因为参与的次数很多

所以在云图中呈现的效果就被放大了


近年参加烛光行动的新东方老师(不完全统计)

这是一张名单

是一张

全体新东方公益人

用十四年的时间

一点一点刻画下来的一张名单

未来很长

烛光的“终点”也仍然还在寻找之中

但我们仍然相信

新东方人

会永远摸索在这条路上

永远年轻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