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云南新东方学校>活动公告>正文

B站9.6分短片揭露扎心真相:这样养大的孩子都抑郁了!

2021-08-12 11:44

来源:新媒体中心

作者:

  B站9.6分短片揭露扎心真相:这样养大的孩子都抑郁了!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媒体中心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内容页信息收集

作者:主创团·多多黛  

曾在B站看过一个短视频《灯光之下》。  


视频里,一个叫纯子的高中生,用自述的方式,说了那些有关抑郁症的事。  

自己是什么时候患上抑郁症的,也不知道。一开始,偶尔觉得心情不好,觉得跟别人相处有问题,在家里也感受不到温暖,承受不了压力,即使很小的事情,也会让她抓狂。  


再后来,会经常出现心情不好,发脾气这些。再就是身体上的变化,会消化不良,头晕。 


甚至出现了精神恍惚,经常会摔跤、崴脚,甚至没有了下意识的自我保护,对于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子,她兀自走着,不会躲闪,被车主骂是常有的事。死不死的她无所谓,甚至,还想过死这个问题。


她意识到了自己的“不正常”,向最信任的老师求助,老师却说:“小姑娘花样年华,有什么活不下去的,操场跑两圈就好了。”  

简单的一句话,没有温度,瞬间让纯子掉进了冰窟窿。  

她深处冰窖,无人看见,没人帮她,窒息感包裹着她,最后,她终于下定决心,决定自救,冲破冰面。  

她收拾行李,一个人去了北京的精神病医院,被确诊为抑郁症。  

即使有处方单和病历为证,可父母还是不相信,纯子怎么患上了抑郁症。  

不相信的还有她的同学,认为她是想偷懒,才“捏造”了抑郁症这事儿。  


抑郁症最可怕的不是它无法治疗,而是周围亲人和朋友不重视,甚至误解抑郁症患者。  

不被理解的孤独,注定让抑郁症患者更绝望。这是一场无形的较量,对手很强大,可抑郁症患者却没有帮手,只有孤军奋战,一不小心,就掉进万丈深渊。  

这个短片,意义在于呼吁大家,能够牵起那些因抑郁而躲在影子背后的孩子的手,告诉他们:“别怕,我们都在。”  


虽然人世间热热闹闹,可那些灯光后的影子,却很孤单,很绝望。  


最近几年,孩子患抑郁症已经不算新鲜事儿了。  

相关研究表明,目前世界范围内,约有2.8%的13岁以下儿童,及5.6%的13-18岁青少年受到抑郁影响。而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呈现患病率上升且发病年龄下降的趋势。  

心理学家认为,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是造成孩子心理问题的最大诱因。  

看过一篇《名校生抑郁:“天之骄子”的价值困境》的文,它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毕业设计作品。  

这篇文章里记录了几个同学,深受抑郁症困扰的内心。  

有一个叫林枳的女孩,她从小到大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妥妥的学霸,成绩优异。  

可这份优秀的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心酸和辛苦。  

父母一直给她灌输——成绩永远要摆在第一位的观念。  

上了初中后,大大小小的测验很多,父母每次都把成绩打印出来,做了各种标注。家长会,他们会跟老师沟通,全方位,无死角地了解她的情况。  

读高中,父母为了陪读,专门在学校旁边租了房子。偶尔,妈妈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遇见一点状况,也会反复地说,在林枳看来,妈妈的意图是让她明白自己的不易,鞭策她更好地读书。  

上高中学习紧张,一周只放一晚上的假,她看手机放松一下都不被允许,妈妈会责骂她说:“你看手机,以后就不会有什么出息,你就只会看电视剧。”  

在林枳看来,她是一个木偶,牵线人正是自己的妈妈。  

妈妈上学时,成绩很好,却因各种原因,没能如愿上大学,这成了她的心病。于是,让女儿成为最优秀的孩子,考上好大学,也成了她的心魔。  

后来,林枳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她特别骄傲,那种感觉是终于挺直了腰杆。  

上了大学后,林枳妈妈依旧关注谁家的孩子做了什么科研,会因此要求林枳把学习放在第一位。  

林枳活成了“学习机器”、“小镇做题家”,上大学后,看到身边更优秀的同学,她迷茫了。后来,她去了医院才知道,自己患了重度抑郁症。 

最糟糕的时候,她有过不受控制的自杀意念。  

林枳说自己:  

“像一个没有在走的钟,好像挂在墙上也可以当做装饰,但是存在又没有意义,摘下来也不是不行。”  

父母以爱之名,冠以高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为了培养孩子成为“人外的人”、“山外的山”,便是给孩子报各种拔高班,压榨孩子玩的时间,更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让孩子明白,除了学习好,其它都不重要。  

父母的期望像一张密不透风的套子一样,罩在孩子身上,让他们无法呼吸,心理有了压力。  

父母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为此不惜“砸锅卖铁”,这无形中,就让孩子有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旦学不好,这会让孩子陷入自责、焦虑,觉得对不起父母,长久的负面情绪,会让孩子有抑郁的倾向。  

其实,父母大可不必这样逼迫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命运。  

正如《小舍得》里南俪妈妈说的那样: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自带饭碗的。”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海绵浸水的过程,只要把海绵放在水边,终有一天,它便会吸足了水分。而不是用铁丝压弹簧,总想压得更结实,最后,却一用力,铁丝断了,前功尽弃。 


身患抑郁症的孩子,背后往往有一个生病的家庭。  

父母是孩子生命最重要的人,可是,给予孩子的爱却是“有毒”的,爱的方式也是病态的,孩子的心理没法健康。  

5月26日上午,知名音乐制作人海峰自杀了,导火索正是抑郁症。  


海峰小的时候,父母感情不和,吵架是家常便饭。在充满硝烟的家,海峰特别无助。  

初二那一年,父母离婚了,两个人都忙于工作,对海峰更像是踢皮球一样,甚至,离婚协议上写着:孩子每人轮流照顾一个月。  

这个月跟爸爸,下个月跟妈妈,动荡不安的生活,让海峰受影响很大,成绩也开始直线下降,最后,只能无奈退学。  

再后来,父母托关系,把他送入歌舞团学员班,海峰开始走上了学艺的路。  

一年后,海峰离家出走。因为在父母那里,他感受不到爱,缺乏安全感的他,只能用漂泊的方式,来寻找安全感。  

虽然后来遇见命中贵人,可他却始终过得不快乐。  


童年父母的争吵,居无定所致使他没有安全感,父母不负责任的态度,一直让海峰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不幸福的童年,它像一个黑洞,无法被填满。又像是孱弱的植物,随时会被风雨吹倒,可能需要我们一辈子去治愈它。  

英国一项新研究发现,父母总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可能会导致孩子罹患心理疾病。  

孩子会一厢情愿地把父母不和谐的关系的症结,归结在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的错,才让父母吵架,认为自己“不是好孩子”。  

一个抑郁症的孩子,首先是先否定了自己,再不爱自己,再渐渐放弃自己。  

电影《无爱可诉》中,男孩阿廖沙的父母在一起,整日争吵,日子过得一地鸡毛,家也因此变得像是冰冷的地窖一般。  


生活在父母争吵之中的阿廖沙,变得异常的敏感,终日也闷闷不乐。  

阿廖沙12岁那一年,父母各自有了新感情,准备离婚。而本是爱情结晶的阿廖沙突然成了父母追寻新爱情的绊脚石,父母因他的抚养问题,而再次爆发了争吵。  


一天早上,阿廖沙吃着妈妈给他准备的早餐,虽然不喜欢,可他什么都没有说,只是一边吃一边哭。  

最后,懂事的阿廖沙,替父母解决了自己这个难题。等到父母找到他时,阿廖沙已经是成为了一具血肉模糊的尸体。  


父母的争吵,不会让孩子不爱父母,他们只是变得不再爱自己,因为他们病了。  

演员陶虹说自己在看了很多育儿书籍,学习了很多育儿理念后,领悟到一个道理:“与其去修炼那些技能,不如修炼我自己那颗心。”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在有父有母的家庭,活成一座孤岛,其实并不是他们的缘故。父母而是需要去反省自身的问题。  

(1)接纳和理解孩子  

我们爱孩子只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而没有任何附加的条件。  

不是因为他考试取得了好成绩,不是因为他在别人的面前表现好,不是因为他听了我们的话……  

父母无条件的爱,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关注和重视,也不会因刻意讨好父母,而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和父母相处,更轻松自在。  

有一个妈妈去接孩子放学,迎面走来一个女孩,嘴里吃着棒棒糖,手里拉着书包,雀跃地走到妈妈跟前,笑着说:“有一个好 消息,有一个坏 消息,你要先听哪一个?” 女孩口中的好 消息是她再不也是倒数第一名了,坏 消息是她依旧没有及格。  

这样的消息,在有的父母看来,无疑都是坏 消息。可女孩的妈妈,却依旧给女儿拍着视频,和别人分享女儿的日常,虽然她成绩不优秀,可她却是班级里领舞的那个。  

(2)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  

教育专家蒋佩蓉,是一个“拖孩子后腿”的妈妈。  

她儿子成绩很优异,多次被老师要求跳级,但是,她坚持反对,拒绝了老师的好意。因为她不想让孩子被“天才”的标签束缚,站在高高的“神坛”上,有巨大的压力,同时,也让情商、社交能力的发展空间被限制了。  

她说:“我们需要养育的是一个完成的孩子,不能为了智商快速的上升而走捷径,牺牲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平衡成长。”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在什么年龄阶段,就该做什么样的事。即使他们像一只蜗牛一样,慢慢地向上爬,可我们也要慢下脚步,看着蜗牛一步一步向上爬。  

(3)信任自己的孩子  

有个男孩只是绕车走了一圈,被车主举报划车。小男孩坚决否认,说自己没有划车,可视频为证,爸爸孩子因这件事有影响,赔付了车主二千多元。  

后来,警察反复调查,看监控,发现车上的划痕,之前早已有了,还了孩子的清白。给警察点赞,可也要给孩子的爸爸点赞,在事情发生后,并没有气急败坏地批评孩子,因为他内心还是相信孩子的。  

父母的信任是孩子成长最大的“加气站”,会让孩子有底气、有勇气。  

虽然成为父母不需要考试,但还是希望所有父母能够给孩子一个稳定幸福的家庭,而不是充斥着争吵的“战场”。  

牵着孩子这个小蜗牛,一步一步向前走,不打断他们的成长节奏,不给他们过高的期望,相信终有一天,他们会有自己最坚硬的壳,能够抵抗一切的风雨。  

作者简介:多多黛,80女子。一手文字,一手生活。想把世间所有的美好,都写给你们看。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