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培养一个只有分数的机器
2021-04-13 10:45
来源:新媒体中心
作者:
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培养一个只有分数的机器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媒体中心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作者:主创团·安歌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最近,有网友分享了一段视频。
视频中,有个男孩考试没考好,妈妈特别愤怒,一边呵斥他把试卷拿出来,一边在街上就对孩子动起手来。
男孩又怕又不敢躲开,只能哇哇大哭,看得人揪心不已。
有人说,当教育开始内卷,这代家长和孩子的压力和焦虑是前所未有的。
其中,焦虑的核心莫过于孩子的成绩。
成绩就是孩子未来的保障,成绩就是孩子评价体系里的唯一。
可是,在这种紧张激烈的氛围下,被成绩裹挟着往前走的孩子,内心又是怎样的世界呢?
成绩很重要,但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应该只是成绩。
只有成绩的人生,刺伤了多少孩子
当一个孩子的成长中只剩下成绩,那孩子离危险也就不远了。
电视剧《了不起的儿科医生》中,小宇妈妈是很多焦虑父母的缩影。
她离婚后独自照顾孩子,于是把生活的焦虑和不如意,渐渐转变成了对孩子的期望和压力。
小宇的成绩是她生活里唯一的重心。
她让小宇读最好的学校,请昂贵的家教,购买各种学习资料,甚至不惜耗光自己全部的积蓄。
可小宇偏偏是一个喜欢画画,但学习普通的孩子。
在妈妈巨大的压力下,小宇生病了,但即便坐在病床上,都要完成密密麻麻的习题。
小宇其实已经非常努力了,但他的成绩依然不能让妈妈满意。
妈妈歇斯底里地训斥他,撕掉他喜欢的画,为他报更多的补习班,让他更拼命地用功..
最终,小宇在一次意外时陷入了昏迷,但他没有丝毫的求生欲,再也没能醒过来。
小宇妈妈无疑是严厉的,可她也在用自己的全部来爱孩子。
只是,她偏执地把成绩当作唯一的出路,催着孩子往前走,最终逼得孩子无路可走。
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所有期待,最终都会转化成,孩子弱小肩头的压力。
当父母越是为了孩子的学习付出一切,孩子表现得不好时,就越会自责和焦虑。
而这样的孩子,内心大多痛苦不堪。
贵州市某小区30楼的天台上,有一个孩子用粉笔写下了密密麻麻的留言。
“爸妈,我没有他们优秀,我也一直很努力,我一直这么努力就是不想给你们增加麻烦,我好累……”
“我好像坚持不住了,我真的好想死……学习真的不是我的强项,我真的有错吗?……
当所有的老师、家长、整个氛围,都把孩子往成绩、分数、考试那个方向赶,那孩子们真的就只能往一个狭窄的方向发展。
而所有孩子挤在这个狭窄的空间时,对于成绩不好的孩子而言,世界的艰难可想而知。
这种心理上的压力和绝望,日积月累足以摧毁任何一个孩子。
只剩下成绩的孩子,时刻走在危险的边缘
北大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方新教授曾分享说:
“北大每年都会有那种只会学习的孩子,什么都不用干只会学习,可这种孩子很难有自信的。
他们的自信建立在学习好的基础之上,这种自信很脆弱,孩子的心理特别容易崩塌。”
北大有位男生曾经流泪录制了一段视频,诉说自己进入大学后的失落和抑郁。
作为学霸的他,学习之路是异常顺利的。
从小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高考时更是以全省前十的好成绩,如愿进入北京大学。
然而,这份自信和骄傲,却在他进入北大后土崩瓦解。
因为,周围的同学都是学习的佼佼者,同样的课程,他们不需要花时间思考,答案就能张口就来。
而他,每天要学几个小时,最后也只能勉强及格。
有的同学选修课程只是为了刷高绩点,而他连保持优秀都要苦苦挣扎。
有的同学出国留学,名校申请一个不落,可他只能看着,眼红地喘不过气来...
在和同学的差距中,他的自信一点一点地瓦解,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一度陷入了抑郁。
孩子的生命本该是多元的,成长中需要丰富的精神体系来支撑。
可当所有的一切都被成绩来取代,评价的标准只有成绩,他的世界就会变得非常狭窄。
何况在这条厮杀的路上,孩子不可能永远都是赢家,一旦失去了对学习的自信,孩子就会在挫败中迷失自己。
纪录片《差生》中,跟拍了一群成绩不好的孩子,可那些处在成绩“顶端”的孩子,内心也同样充满着恐惧。
常考第一名的女孩,偶尔成绩下滑一点就会觉得“人生完蛋了”。
另一位男生说:“成绩下降的感觉,比看100部恐怖片还令人绝望。”
最终,所有的孩子都成了分数的囚徒,他们拼命努力,却又内心虚弱,无法挣脱。
当成绩成了孩子唯一的信念,孩子离坠落也就不远了。
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孩子的能力
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说过,分数不该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
他在13年的教学经验中发现:真正决定孩子未来能走多高,走多远的,不是那个分数,而是孩子具备的能力。
事实上,有了能力做基础,孩子的成绩往往也差不了。
在清华附中,分数最高的不是整天刷题的人,而是喜欢泡项目,研究学习的人。
表面上看,他们学习的时间不多,可他们的学习动力更强,思维更开阔,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出色。
刷成绩或许是教育的捷径,但是只走捷径,却会错过真正的风景。
正如王校长所说,真正的教育,一定是在漫长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能力。
与其只盯着分数,不如用心培养孩子在这三个方面的能力。
1、独立生活,学会自我管理
生活中,很多父母会对孩子说“你什么都不要干,管好学习就行。”
他们替孩子代劳一切,孩子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
可是,这样的孩子,根本没有照顾自己的能力,也很难会有自我管理的能力。
他们就像一台只会学习的机器,被父母安排着往前走,等失去父母的掌控时,就会觉得茫然困惑。
小时候,培养孩子自理的能力,胜过多做几套题。培养孩子分担家务的意识,胜过考试得第一。
因为,只有能管理好生活琐事,才能拥有管理自己人生的能力。
2、与人交往,学会适应社会
孩子的成长中,并不是只有学习,他需要朋友,也终将与人交往,走进社会。
作为父母,不该功利性地剥夺孩子交往的机会,而是要帮助孩子走进人群,尽早地适应社会。
《老师请回答》中,男孩凯凯成绩优异,堪称做题达人,一个假期可以完成三百多张卷子。
妈妈为他感到欣慰,可她看不到的是凯凯在社交上的问题。
他自卑敏感,连做自我介绍都不敢开口。
他不知道如何融入,要么方式不对,要么捂起耳朵装作不在意。
原本是一群孩子的活动,他却始终独自徘徊在外...
跟分数相比,能被人接纳才是孩子未来最基础的能力。
3、自我接洽,重塑价值体系
越是小的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就越会依赖周围的环境。
父母和身边人对成绩的在乎,因为成绩对他引发的不满,都会成为孩子否定自己的根源。
时间长了,当孩子无力改变,就会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
就像,西安9岁的女孩会因为完不成作业,就从15楼决然跳下,因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
成绩很重要,可它远远没有孩子本身的闪光更重要。
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接纳自己的不同:他可能成绩不够出色,可动手能力很强,画画很好,亦或人缘很棒...
不是所有的鱼,都要生活在同一片大海。
孩子的生命,也不必非得走向一个流向。
那些未来能走的远、走的好的孩子,前提一定是能够接纳自我,相信自己值得美好。
跟孩子的压力相比,父母其实更矛盾
都说,这个时代的孩子,是最艰难的孩子;可这个时代的父母,又何尝不是最艰难的父母。
我们害怕孩子落后,只能跟着一起往前冲;可我们也心疼着自己的孩子,怕他们承受太多压力。
只是,成绩不该是孩子成长中的全部,他们需要有更多的生命体验。
成绩也不该是评价孩子唯一的指标,那个学习不好的孩子,依然值得被肯定,依然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在大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父母应该是孩子最强大的后援和支撑。
鼓励他去学习,引导他发现学习的乐趣,而不是强求一定的分数。
在他遇到打击时,接纳他,无条件地爱他,让他建立属于自己的精神体系。
终有一天,你会发现,真正决定孩子未来能走多高、走多远的,
不是那个分数,而是他面对这个世界的能力。
作者:安歌。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