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云南新东方学校>活动公告>正文

这3类父母的孩子,将来很难有出息!第二种太常见了

2021-01-05 11:57

来源:新媒体中心

作者:

  这3类父母的孩子,将来很难有出息!第二种太常见了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媒体中心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内容页信息收集

     作者:主创团·匠心运之

    11岁的陈思凝,五年级时,考入了北京八中少年班。


    北京八中少年班,将初高中课程,压缩在四年内完成。班上的孩子,一般都会在14、5岁时,冲击“清北交复”。

    陈思凝的目标是清华的姚班(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她做了很好的学习规划,每一个安排的任务,都是她喜欢的。


    这种喜欢,极大地激发了她学习的主动性,调动了她努力做得更好的内在能量。

    这种主动性和内在能量,就是内驱力。

    陈思凝的妈妈是一名985高校硕士生导师,妈妈在采访中说:

    “教育孩子,放在第一位的应该是内驱力。

    孩子本身就有很好的学习主动性,因为孩子从出生到他发现这个世界各种各样的事情,他都会好奇,会想摸,会想问父母。

    但什么时候开始不愿意问了,什么时候变得需要老师和家长逼着去学,这个变化需要父母去想一想。


    深以为然。

    心理学家阿德勒也说过:个体生来就有追求优越的内驱力。

    我们的孩子小时候自己就行站起来行走,可长大后内驱力越来越低。

    他们磨蹭、厌学、效率低下,在他们身上看不出半点自觉性,这是为什么?

    父母使出浑身解数,为了他们煞费苦心、焦头烂额,他们却永远在为父母而学。

    其实是他们的内驱力,被摧毁了。

    作为父母,希望孩子拥有强大的内驱力,但父母常常走入的三个误区,却在无形中伤害了孩子的自驱力。


误区一:孩子做交易

    《棋魂》中的主人公小光在幼年的时候,得到了“棋圣”的帮助,获得了围棋竞赛冠军。


    然而,他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邀功请赏,拿了钱就去买自己喜欢的四驱车,并没有把学习围棋放在心上。

    家人叫他学习围棋,他也以物质奖励作为条件。


    这导致他不仅越来越厌恶围棋,学业上也浑浑噩噩,稳稳保持着倒数的位置。

    真正让小光后来又爱上围棋的,是好奇、是自尊、是循循善诱的引路人,而这些都与物质奖励无关。


    我们常常指望物质奖励能刺激孩子的欲望:

    你认真写作业,给你看一会动画片;

    你认真学习,考得好给你买玩具……

    这种“交易”般的方式,表面上给了孩子动力,却腐化着孩子的内驱力。

    心理学中,有个理论叫“过度理由效应”:当孩子知道达成目标,会得到物质奖励时,他便忽略了达成目标时内心的成就感,从而削弱他对事情本身的热爱。

    可预期的物质奖励会成为他们做事的唯一动机,孩子还会把父母拖入讨价还价的漩涡。

    一旦父母没有了能让孩子妥协的筹码,孩子就失去了进取的理由。


    物质奖励并非禁忌,但需要避免沦为驱动的条款。

    “交易”式驱动的方式,并不会有效提升孩子的自觉性,反而改变了孩子的动机,扼杀了孩子的自驱力


误区二:催促、唠叨、逼迫的“狼追式”管教

    《孩子的情商》一书中说:很多时候,孩子没有做事的动力,其实是因为我们大人用过度的外在推力,伤害了他们的内驱力。

    儿子学钢琴正处于瓶颈期,觉得太难,总想放弃。


    我忍不住焦急地催促,甚至动用了戒尺,又生气地吼他:“你多弹两遍就不难啦!快弹!”

    一番鏖战之后,都十一点了,儿子依然一动不动,只好鸣金收兵。

    第二天,我继续逼迫他弹钢琴,甚至用丢弃他心爱的玩具来威胁。

    逼迫孩子,表面上让他勉为其难地满足了我们的期望。

    但孩子行动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不挨骂,却从未想过为什么而学习。

    儿子曾经对弹钢琴充满了兴趣,在我的强烈威逼下,终于对钢琴产生了抗拒。

    这个世界上,最难治愈的是“后悔”,最易预知的是“规律”。

    是父母过度的干涉和入侵,让孩子调动更多精力抵御外部侵扰,极大地消耗了孩子的心理能量,让孩子进入习得性无助状态,内驱力也变得疲乏。

    虽然用外驱力也能驱动一个人,但它带来的感觉是较劲、痛苦和内耗。

    靠外驱力支撑的人,能量难以持久。

    一旦外驱力稍有松懈,他们残存的动力立刻瓦解。

    “狼追式”管教从来不会让孩子热爱学习,严厉的外力逼迫下,内心的火种反而在痛苦的深渊里,渐渐熄灭。


误区三:严厉的负面评价

    还记得在家啃老十年的女大学生,范成金吗?

    范成金从小就对科学和发明有浓厚的兴趣,喜欢钻研和探索,小时候还自己研究设计过运动鞋和服装。


    当她兴高采烈地,把精心设计的作品拿给妈妈看的时候,妈妈却责骂道:“你弄这些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

    稍有不对、没有遵从叮嘱或是没有达到期望,都会遭到斥责。


    小时候学做饭,父母和姐姐动不动就会指责她:“你怎么搁这么多水?你怎么做饭的?”

    不管范成金做什么事情,对的也好、错的也罢,她未曾从父母那里得到积极的反馈,只有指责和谩骂。

    “你一事无成”的诅咒下,她再也不想飞了。


    我们不需要把学习看做孩子生活的全部,内驱力具有左右兼容的力量。

    那些常常被父母打压和阻止的孩子,他们无法感知自己的价值,内心无法擦出绚烂的火花。

    他们总会把父母的话当真,因为父母是他们最信赖的人。

    负面的评价似乎能在短期内,起到立竿见影的激励效果,但也在孩子心里埋下了自我怀疑的种子。

    当他不再相信自己的能量时,这个孩子对世界缴了械,内驱力也偃旗息鼓。

    游戏之所以容易让人沉迷,正是因为游戏有正面反馈机制,及时给予玩家正面鼓励,让玩家获得成就感,刺激了玩家的内驱力。

    父母的负面评价,与这一正面反馈机制背道而驰,只会让孩子在自我否定中挣扎,他们的热情难以绽放,燃烧的内驱力对他们来说,只是天方夜谭。


    厌学、磨蹭、畏难、学习动力不足,归根结底是孩子心理上出了问题。

    但孩子的内驱力就像一粒种子,即便湮灭也不会消亡,它沉寂着,只要有阳光就会再次发芽。

    心理学家Deci和Ryan在当代动机理论中提出点燃内驱力的三种方式:

    1、让孩子有胜任感

    朋友不仅要求孩子做完作业,还要求孩子把字写好。

    长此以往,孩子写了擦、擦了写,字总是写不好,还会把作业窝成一团,扔在地上。

    为了把字写好,考试都来不及完成卷子。

    过难的任务,如同横亘在孩子面前的峭壁,恐惧感油然而生,胜任感无影无踪。


    我们不妨降低难度;与孩子分解“小目标”;及时给予正面的反馈。

    当孩子发现自己真的做到了,胜任感本身就是精神的奖励。

    相信自己能做到的孩子,拥有继续做下去的动力,每一次成功,都在助燃内驱力。

    2、让孩子有自主感

    《自驱型成长》中说到:“自己说了算”的感受,才是健康心智的前提,才是主动进步的源泉,才是跌倒了能爬起来的动力。

    父母密不透风的控制,全然为孩子安排学习计划,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感。

    父母需要做仅仅是给孩子建议和适当督促,让孩子自己制定计划、安排时间,孩子越成长,父母越放手。

    正如陈思凝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按照自己的喜好,自己安排了学习计划。

    拥有自主空间的孩子,对自己的生活和行动拥有掌控感,不仅能够依据自己的内心做出选择,也有热情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更会拥有强大的自我驱动力。

    3、让孩子有归属感

    归属感是孩子感到被父母认可并接纳时,内心的一种满足感,是内驱力稳固的根基。

    如果因为学习成绩,孩子遭到父母的批评和训斥,他们难免迁怒于学习,认为学习是父母忽视他的根源。这时,“抵触”在心里埋下了种子。

    《垫底辣妹》中的沙耶加努力了一年,成绩依然不理想,她很灰心。

    妈妈没有责备她,而是告诉她:“如果太累了,放弃也没关系哦,你已经很努力了嘛。”


    在沙耶加的要求下,妈妈还带她去了梦想中的大学。

    在妈妈的接纳和安慰下,沙耶加重燃动力,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让孩子知道:就算做不好也没关系,爸爸妈妈能看到你的努力、你的闪光点,无论如何,我们的爱不会离你而去。

    父母的尊重、接纳和无条件的爱,就是孩子内心力量的源泉。

    《小王子》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让人造一艘船,不要让他去收集木头,也不要发号施令,更不要分配任务,而是要激发他对海洋的渴望。”

    真正的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

    呵护和引导孩子的内驱力,他们会循着内心的光,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卡农》优美的旋律中,我告诉儿子:“这是妈妈最喜欢的曲子。她梦想,有一天你会穿着帅气的西装,为她弹一曲《卡农》。”

    他立刻看向我:“妈妈喜欢的?”

    他想了一会,放下玩具,坐上琴凳,掀起了琴盖……

    作者:匠心运之,爱生活,爱孩子,给孩子完满童年,与孩子共同成长。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