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了这个专业,我每天土到掉渣!
2023-06-05 11:46
来源:新媒体
作者:
大学读了这个专业,我每天土到掉渣!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媒体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近来,沉淀文学爆火。
它有着固定的模式:
第一章:沉淀。
第x章:拼搏百天!我要读xxx!
第x+1章:选择xx专业毁了我的一生。
最终章:我将用一生怀念高考前意气风发的我。
这种带有固定模式的自嘲风格,承载了无数选错专业的学生的后悔与呐喊。
“著名冷门”专业——文博考古专业的同学们申请出战,激情创作令人“一生怀念”的沉淀文学。
图片来源:小红书
考古专业,向来神秘而小众,一篇篇沉淀文学揭开了考古神秘面纱的一角。
“被调剂”、“田野实习又苦又累”、“卷上天”……一切都得从进入考古专业开始说起。
01
在大大的土地里面挖呀挖呀挖
考古,一个神秘而冷门的专业,却因其“生人勿进”的高冷气质,吸引了无数围观群众的目光。
在知乎上,“考古系的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有十二万的浏览量,回答也不负众望——田野实习、发掘工作……说白了就是两个字“挖!地!”
考古学中一个基本术语——探方,就指的是在考古发掘工作时开的方形坑,用来挖掘、探索遗址。
有了定好的探方,就可以开始着手“挖地”了!
考古“挖地”的工具也是多种多样。
手铲,考古人人手一把的必备“挖地”工具,主要分为方头和尖头两种,形状呈“Z”,体型小,方便携带。
别看一把小小的手铲,能铲、能挖、还可以刮面、划线,堪称考古人的全能“宝物”。
图片来源:石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田野考古工具纵谈[J].大众考古,2016,No.034(04):60-66.
考古探铲,江湖人称“洛阳铲”。没错,大家在网络上“赛博”考古时经常用到的“赛博”洛阳铲,在三次元世界里确实是用来考古的必备工具。
探铲整体由铲头和铲身两部分组成,比起手铲,要更长更重一些。主要用来垂直取土,根据土质、土色来判断土层形成时代,并进一步确定地下遗迹现象的性质。
图片来源:石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田野考古工具纵谈[J].大众考古,2016,No.034(04):60-66.
但是,和大多数人想象的不一样,考古专业可不仅仅是“挖地”那么简单。
仅在一份发掘简报中,就得包括对地质底层的考察,对坑形制和遗物堆积的说明分析等等。
早在1957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就在河北邯郸独立开展了田野考古教学实习,形成了包括两个半月的田野发掘、半个月的调查、一个月的室内整理和编写实习报告等工作流程的“北大模式”。
现如今,这种流程已成国内高校考古专业广泛采用的田野考古教学模式。
图片来源:小红书
我们现在所说的考古学专业,主要研究过去历史文化中的遗物与遗迹。
相关的专业课有文物鉴定课、历史考古课、人类学课、田野实习等等。
也就是说,学习考古,不仅要学会如何“挖地”,还得了解历史学、人类学、地质学以及文物鉴定和保护的相关知识。
不仅如此,实际的考古工作者还需要结合物理、化学等理科技术进行鉴定。
利用航空照相、卫星照相、磁力探察等方法进行勘测。
用红外线摄影和其他各种特殊摄影技术进行测量和制图,堪称“全能”高手。
02
与“钱”途站在对立面的冷门专业
既然考古的实际工作量如此之大,那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就是累!
考古涉及到大量的户外工作,风吹日晒那都是家常便饭。
更不要提考古需要长期进行挖土发掘。
“8点上工,18点下工,十天一休”在考古作业中都算是“清闲”的工作安排了。
更多时候是“老天不下雨,考古人不休息”,考古人连续十几天苦哈哈在工地挖呀挖呀挖。
图片来源:小红书
挖地过程中还经常会出现“终极矛盾抉择”:
土块硬是真的硬,挖也挖不动,但是直接上大型挖掘工具吧,又怕给挖坏了,只能一点一点慢慢挖。
考古人的膝盖软骨经常会出现问题,那便是长期维持跪趴姿势而带来的“职业病”。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然而,每天的“挖地”工作只是考古作业中“吃苦受累”的其中一步。
到底在哪一块地“开挖”,才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选择。
每到考古系学生选方的时候,就到了紧张刺激的“开盲盒”时刻。
选到好方,那说不定能真的开到墓、或者找到一大堆陶片;
差一点点的,可能有井或者窑穴;
再不济的,可能就会开到水沟、砖墙甚至是又脏又臭的垃圾坑。
无奈开出“普通款”盲盒的考古人,只能接受命运的馈赠,接受挖出来塑料等各种垃圾的惊喜。
而且考古的田野实习基本不会在条件便利的大城市,往往会去到一些偏远乡村或县城。
吃的是大锅饭,睡的是农家炕大通铺,浴室甚至是现搭起来的露天浴室……这是无数考古人出野外的真实写照。
当然,考古专业最“劝退”的一点,倒不是艰苦的田野环境,而是它缺乏就业市场、薪资前景差的状况。
在2018年以前,安徽大学的考古学专业实行的是‘隔年招生’。就算每两年一招,也只招收20人。这种小规模的谨慎招生,能够鲜明地展现出考古专业薄弱的市场需求。
2022年,敦煌研究院招聘考古编制岗位遇冷,无一人报道,集体缺考。
招聘要求中,“双一流建设大学和八大艺术院校”、“硕士学历及以上”、“所学的专业名称必须与岗位要求的专业相匹配”、“不得超过35岁”等硬性门槛,将很多人挡在了门外。
除了对应聘者硬性实力的高要求,敦煌研究院考古编制岗位的工资待遇也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加上绩效、福利、补贴、综合月薪可能在5000元左右。
“要求是顶级人才,待遇是普普通通。”
一方是大学小规模的招生与培养,一方是薪资待遇难以满足毕业生的就业市场。
这让大多数人选择向现实妥协,哪怕对考古专业感兴趣,也只能望而却步,转而投身更有“钱”途的其他专业。
然而,2020年8月,湖南的一位留守女孩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她以高考676分的优异成绩报考了北大考古专业。
这一选择遭到了很多网友的质疑,他们普遍认为考古专业“过于冷门”、“不好就业”、“没‘钱’途”等等。
据这位同学自己所言,选择考古“是纯粹的个人喜好”,这种坚定的热爱也逐渐打动了更多的人。
而在当天下午北京大学也对此事做出了回应:
“欢迎钟同学报考北京大学,授业于田野之间,树人于实践之中,愿你在北大考古,找到毕生所爱!我在大学等你。”
钟同学从小的偶像——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也为她送去支持,并写信鼓励她“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
或许,钟同学的这种热爱和兴趣,能够引导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又累又没钱”的考古学,到底有什么魅力?
03
愈发光明的未来
新一代的考古人已经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给出了答案。
图片来自《古猫|这是一串来自宋朝的玻璃葡萄》
“大家来看这串葡萄,看起来不怎么新鲜?感觉像是前年的?不是前年的,是前1000年的。这串老葡萄啊,是宋朝的玻璃葡萄。”
图片来自《古猫|汉代人是怎么吃烧烤的?》
“再来看这三串羊肉串吧!他们来自汉代,出土于宁夏中卫市常乐汉墓。”
这些简单有趣的考古视频,都来自北大考古学系的博主汤诗伟。这种“沉浸式”的文物科普,幽默风趣通俗易懂,收获了不少年轻观众的喜爱。
“古猫丨陪你去看博物馆”这个账号诞生于2021年,目前已有超百万的粉丝。将考古文博科普与新媒体特别是短视频形式相结合,这是汤诗伟交出的优异答卷。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发掘三星堆遗址,通过多年如一日的坚持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既然选择了考古,那就要一条道走到底,而且要走得精彩纷呈。”
的确,直到现在,考古依旧被看作是冷门专业——不赚钱、不好就业、还得天天在郊外吃苦受累。
但没人能够否认,在中国,考古有着特别的意义与价值。
2016年3月8日,为切实加强考古文物工作,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
2018年8月24日,国家文物局为贯彻该《指导意见》精神,编制了《考古装备及设施配备导则(试行)》,推动考古学科和考古行业的健康发展,确保考古工地和出土文物安全。
在无数考古人看来,每一次俯首于“土坑”,就是一次亲手触摸历史与时光的机会,是在为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浩瀚历史做属于自己的注脚,能够推动中国传统与历史的再现、助力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的发展。
新一代考古人也正在积极顺应时代潮流、运用各种新媒体手段,让考古焕发青春的光彩。
《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等一系列精彩的视频作品,运用视频的形式,将原本遥不可及的考古文物带到了数以百万的观众面前。
得益于考古科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视频,揭开考古专业的神秘面纱,和考古人一起探索未知,触碰历史,了解自己从哪里来,又将走向何方。
参考文献:
1.陈德安,陈显丹.广汉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发掘简报[J].文物,1987(10):1-15+97-101.
2.中国青年报《考古专业生:希望发掘“大宝贝”,结果破碎的陶片才是常客》
3.知乎问答《考古系的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4.[1]石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田野考古工具纵谈[J].大众考古,2016,No.034(04):60-66.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