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2022年云南省新高考【3+1+2】综合改革来了!
2022-06-07 14:26
来源:新媒体
作者:
预告!2022年云南省新高考【3+1+2】综合改革来了!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媒体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2022年云南省新高考综合改革来袭!
(2022年云南高考改革政策)
(《云南省“十四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政策解读中明确,云南省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新生起启动,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模式。完善高职学校“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方式考试招生办法,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同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持续深化学分制改革。推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落地,统筹推进学校、教师、学生和用人评价等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推动高校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持续健全完善课程中心、教师中心、学生中心运行机制,落细落实学分制各项配套措施。通过有效管理,充分激发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教师认真教学的良好局面。
结合云南地域特点,《规划》提出从这些方面服务和融入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南亚东南亚、环印度洋地区国家的合作;扩大教育合作,深化教育对外开放,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环印度洋地区的高等教育新高地;打造“留学云南”品牌,提升云南教育化程度,将云南建设成为南亚东南亚、环印度洋地区国家留学生来华留学的重要目的地;提升人才培养竞争力。
√ 21个省区市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据公开报道,截至目前,已有21个省区市进入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第一批:2014年
上海、浙江首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2017年落地。选科模式:3+3。
第二批:2017年
北京、天津、山东、海南进入高考综合改革试点,2020年落地。选科模式:3+3。
第三批:2018年
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进入高考综合改革试点,2021年落地。选科模式:3+1+2。
第四批:2021年
广西、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甘肃、贵州等7省区进入高考综合改革试点,2024年落地。选科模式:3+1+2。
截止2022年1月13日,河南省、陕西省、云南省官网已公布将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即此三省2022年、2023年、2024年的高考考生还是老高考模式(文理分科)。
目前,四川省、青海、山西、新疆、西藏、内蒙、宁夏7省官网还没有公布关于高考改革的启动计划。
2022年,云南省已明确启动新高考综合改革。将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到2025年时落地新高考。2022年新高一迎接新高考3+1+2选科模式!
没变的是选择性降低的是实施难度
通过梳理发现,从政策上看,各地各批次改革方案显著的变化是考试科目的设置从原来的“3+3”模式变为了“3+1+2”模式。其中,“3”为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 考 ;“1”为选择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其中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
“从‘3+3’的20种科目组合,到‘3+1+2’的12种科目组合,应该说大大降低了中学组织教育教学的难度,更有利于高考改革在中西部地区、在基础条件相对薄弱中学实施。”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王新凤博士说。而且,“3+1+2”的选考模式仍在“3+3”的总体框架之下,保持了高考改革增加学生选择性的理念。
另外,有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高考改革重要的部分莫过于确立了“两依据,一参考”的高考招生录取模式。其中,“两依据”是指语数外3科统考成绩和3科选考科目成绩,“一参考”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并将使用权交给高校。
据教育部权威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4.4%,“十四五”规划又提出“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提高到60%。也就说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普及化阶段,这也意味着人们对高等教育提供优质又兼顾个性的人才培养有了更高的需求,这无疑也给高考招生录取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云南2022年新入学的高一学生,高考要3+1+2了!
云南省教育厅开始对云南省高考综合改革基础条件评估摸底!
给定的12种套餐中(高二学生),评估摸底采集学生志愿填报情况(1001人)!
在2019年高一年级新生中开始实施,2019年开始,云南省考试形式将由文科、理科的“固定组合”向“多元选择”转变,学生有了选课权、选考权。
“3+1+2”选科模式
通常所说的“3+1+2”模式,3、1、2分别为: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中,考生在物理或历史中所选择的1门科目,满分为10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科目中选择的2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高考成绩总分构成
按照新高考各省执行情况来看,考生高考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总分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每门均为150分。外语科目听力部分30分,笔试部分120分。
选择性考试中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从4门中选择2|门)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按照首选历史和首选物理,分别编制专业招生计划,分别划定控制分数线,分别投档和录取。
改革后可能会发生这些变化
01 “数理化”不灵了?
有一个现象:今年高考浙江全省29.13万考生,选考物理的只有8万人;上海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也仅占总人数的30%。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现在不灵了?
“物理遇冷”的直接原因不是选考,而是新高考为了平衡不同学科的难度和分值,对选考科目采取了赋分制。
赋分制,即不以卷面实际分数为考生最后得分,而是根据考生的卷面成绩在全部成绩中的位置,给出一个相对分数。具体到本次高考,每门选考科目卷面成绩的前1%为100分,2%为97分,以此类推,以每3分为一个分差档设置21个得分档,直至最低分40分。
“物理学科本身偏难,选考物理的一般都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因此导致许多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愿意成为分母。”杭州市一所普通高中副校长举例说:比如短跑比赛,一组是10个速度较快的高手,另一组是10个跑得较慢的人,两组的竞技水平并不相同,但都按同样的规则赋分,最后在两组内排名相同的人,成绩就相同了。
这种趋势在县级中学继续放大。“弃物理”现象的实质,是多数学生和学校希望避开不容易获得高赋分的科目,而主动去选择容易取得高赋分的科目,由此形成了“田忌赛马”式的选考策略。
选考物理人数大量减少,带来的另一个直接影响是高中物理老师面临失业。上述嘉善高中目前在读的高二学生中,选考物理的学生仅有5人,只需要一名物理老师上课。因此,原有的物理老师中,有两人转岗去教新增加的技术课,1人转岗做了会计,还有几个则干脆调到当地初中当物理老师。
02 学校教室严重不够用?
选考制度另一个直观变化,是不同学生选考不同的科目,给高中教学管理带来的难题。云南也说了,理论上学生有20种选课组合。
在其他省份实践后,实际操作中可能形成了更多的选课组合。
但由20至35种选课模式带来的“走班”制,也让许多学校头疼。浙师大附中课程中心主任徐仲文说每学期选课后,他都要带着两位同事用整整3天排课;杭州普通高中因学校条件无法保证理想状况的走班制,只能先以报考最多的两门为基础分班,外加1门课走班,最终实现了十五六种;杭州第二中学把图书馆、实验室、会议室等所有可用教室都挖掘出来排班……
03 教师工作量剧增
师资力量是另一个掣肘因素。
杭州二中为保障35种走班模式,为高中每年级平均配备了约60名教师,但在多数普通中学,高中每年级只有二三十名教师;在地理、政治等报考比例迅速提高的学科中,教师短缺的现象极为突出;以往每名地理教师每周平均上12节课,新高考后,每名教师每周要上16节课才能满足需求,工作量增加了三成。
有专家做过测算,不论各高中每年实际选考某科目的学生规模大小,上海与浙江两地的高中,都需要行政班数量1.5倍的教室,以及6至7个科目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一倍,才能保证教学安排。
04 被拉大的学校差距
新高考改革的目标是以高考为指挥棒,全面推进中国的素质教育。但对于不同学校来说,其所带来的影响差异很大。
从杭州经验来看,一贯重视素质教育的重点高中,对改革游刃有余,不论是排课、师资或学生压力都相对较小,新的高考模式及录取模式,对原有的教学安排造成的冲击也较小。2017年实行新高考后,杭州二中创下了浙江省最高纪录——51人考入清华北大,近70%的学生升入985大学。
而教师使命也在变化。过去,教师只要把课教好,任务就完成了;现在,教师的教学要求则细化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培养全体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通识教育;第二个层次,是针对学生所希望报考大学的需要,完成高水平的知识传授;第三个层次,则是针对有浓厚兴趣、有意从事相关职业的学生,不仅教授课本内容,还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一些课外内容。教师使命的变化,必然对中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比之下,由于生源、师资、教室数量等限制,很多普通中学完成“大走班”都有困难,更谈不上课外班和社团建设。
正是看到了这样的差距,一些经济条件尚可的本地家庭,早早就把孩子送到杭州、宁波等地教学质量高的寄宿学校就读。“不只为好的教学条件,最根本的还是理念差异。”
注:综合整理自网络,仅供交流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