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丨神舟十三号凯旋!相关的高考科目考点来了(家长转给孩子)
2022-04-20 14:23
来源:新媒体
作者:
关注丨神舟十三号凯旋!相关的高考科目考点来了(家长转给孩子)由云南新东方同步新媒体整理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km_xdf】哦!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的预定区域成功着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结束了6个月的“太空出差”。今天为大家整理了神舟十三号相关高考科目考点,一起来看~
✦ 时间计划 ✦
首先为大家梳理一下神舟十三号的“时间计划”表:
2021年1月29日,神舟十三号飞船以及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正在进行总装测试,发射场各项检修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已完成发射前的准备工作,此时,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也已经整装待发,具备快速发射和应急救援能力。
9月18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后向端口分离,绕飞至前箱端口后完成自动交会对接,为迎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到访做好准备。
9月20日,天舟三号与空间站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其装载的近6吨补给物资为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做好了保障准备。
10月7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组合体被转运至发射区。
10月14日,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确定,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组成,由翟志刚担任指令长。
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径向交会对接之后,神舟十三号的驻留时间将由神舟十二号的3个月延长到6个月,我们的三名航天员要到2022年4月中旬才能返回地球。
✦ 神舟十三号的多个首次 ✦
作为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发射的第二艘载人飞船,也是驻留太空时间最久的神舟飞船,在此次飞行任务中,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多个首次,不断刷新中国航天的新纪录,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新高度。
神舟十三号首次验证了径向交会对接技术。
是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首次考核并验证了空间站任务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能力。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则是首次执行了应急救援发射待命任务。
航天员首次在轨进行手控遥操作试验。
首次利用空间站机械臂操作大型在轨飞行器进行转位试验。
王亚平成为首位在太空中进行舱外活动的中国女性,这也为未来中国女航天员的出舱活动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首次采用了快速返回模式。通过对飞行任务进行合理地裁剪和调整、压缩操作时间,将返回所需时间由原先的11个飞行圈次压缩至5个飞行圈次。返回时间由17个小时缩短至约7.5个小时。
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中,航天员、空间站、核心舱、载人飞船、运载火箭、测控通信、空间实验室等各项任务环环相扣,不仅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国防强校贡献了重要力量,青岛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北大学等高校也在此次航天任务中,为“神舟”保驾护航!
✦ 知识点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那么,对于高中生来说,在过去183天里,又有哪些知识点值得关注?
01 生物✦
航天技术对生物科学有着非常多的支持,衍生出来的航天生物科技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返回式卫星、飞船、空间站等航天器,将作物种子、生命个体或微生物等搭载到宇宙空间,利用宇宙射线、高真空和微重力来诱导物种产生遗传性变异,同时与其他某些有效因子进行辅配或杂交,然后再把这些经过诱变的生物带回地球,筛选出对我们有利的变异,并把这些有利的变异稳定地保存下来,培育出作物新品种和生物制品的进程。
从太空育种来看,近些年来已经有了非常多的喜人成果。什么样的种子能被带上天?成本是多少呢?据专家介绍,所有带上天的种子都会经过严格“面试”,带上天的种子是有试验成本的,“种子要带上天,1克就要花费400块。”像芝麻、油菜这样的种子,因为体积小,所以在航天搭载时更受青睐。而种子较大,带上去的成本也就更高。进入太空的种子,每一粒都经过精心挑选,层层审批。能被选择送上天的种子,也必定是“优等生”或是“偏科生”。“优等生”想变得更优,可以送去“超前班”接受不一样的环境熏陶。
而“偏科生”如果在太空把自己原有缺点的基因给突变了,也能 弯 道 超 车。但如果种子的各个性状都算不上优秀,那即便送上天去突变,也几乎不可能一下子就变成各项全能的选手。除此以外,“敏感性”也是筛选种子的重要标准。如果种子对环境极其不敏感,那么不管是在地面还是太空的环境里,都不容易让它产生变化。
但并不是带上天就一定会发生基因突变,根据多次试验的累计统计,带上天的种子平均只有0.05%~0.5%的概率,会发生可以观测到的基因突变。
种子落地后,还要经过精细的培育和漫长的等待。从太空带下来的种子,从外观上是看不出有什么变化的,需要播种种植加代(经过几代种植),然后,根据科研目标进行记载分析,去得到目标性状材料。
在航天技术的加持下,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下,30多年间,中国通过航天育种,已筛选新材料1200多份,培育水稻、小麦、大豆、蔬菜等新品种260多个,年推广面积4000多万亩。
除了航天生物科技以外,在天宫课堂上也有很多生物学相关的知识。王亚平老师介绍了在失重状态下人的脸看上去会“胖胖的”,是因为下肢血液会上涌,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失重状态下的心肌细胞是什么样呢?在约60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三位宇航员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
02 语文✦
高分语言
1.担负使命,承载梦想。
2.遨游浩瀚,逐梦九天。
3.探索未知,延续传奇。
4.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5.中国梦连着科技梦,科技梦助推中国梦。
6.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7.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8.遨游浩瀚,探索未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高分题目
《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
《弘扬科学家精神着力培育时代新人》
《自立自强创新超越》
《神舟飞天,筑梦天宫》
《星空无垠,梦想更远》
《勇担创新使命,夯实科技强国建设根基》
中国航天“三大”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航天传统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
载人航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03 物理✦
近几年,以我国最新航天科技为命题情境的高考试题一直都有,2022年作为我国空间站的预计建成之年,航天发射任务必将愈加频繁,大胆预测一下【航天科技】将成为2022高考的热点命题情境。航天科技中的热点【万有引力】,更是必不可少!
04 历史✦
中国航天史
明朝: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
1960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发射第一枚导弹。
1970年: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为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1975年: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为世界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1980年: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1987年: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中国首次尝试打入世界航天市场。
1999年:神一,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
2003年:神五,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首名宇航员杨利伟,世界第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
2005年:神六,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2008年:神七,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2011年:“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神八与天宫一号首次自动交会对接。
2012年:神九,与天宫一号成功手控交会对接,中国成为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首名女航天员刘洋。
2013年:神十,三位航天员在轨飞行15天,首次开展“太空授课”活动。
2016年:神十一,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
世界航天史
1957年:苏联第一个发射人造卫星,开启空间科技时代。
1961年:东方一号,首名宇航员是苏联的加加林,人类宇航时代开端。
1965年:上升2号,首名太空出舱行走的宇航员是苏联的列昂捷夫;双子星座6号和7号,美国实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飞船有人空间交会。
1966年:美国双子星座8号与无人阿金纳目标飞行器,历史上第一次两个航天器之间交会对接。
1971年:苏联礼炮一号,第一个载人空间站。
1981年:哥伦比亚号,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2003年空中解体。
1986年:挑战者号爆炸。
05 英语✦
航天相关单词
神州13号载人航天飞船:Shenzhou-13MannedSpaceship
载人航天:mannedspaceflight
载人航天计划:mannedspaceprogram
载人飞船:mannedspaceship/spacecraft
航天飞机:spaceshuttle
宇航员:astronaut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AST):TheChineseAcademyofSpaceTechnology
中国航天局(CNSA):ChinaNationalSpaceAdministration
发射卫星:launchasatellite
发射台:launchpad
扶梯:ladder
着陆区:landingarea
着陆架:landingpad
主着陆场:mainlandingfield=primarylandingsite
人造卫星:artificialsatellite
返回式卫星:recoverablesatellite
通信卫星:communicationsatellite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satelliteinSun-synchronousorbit
遥感卫星:remotesensingsatellite
气象卫星:weathersatellite=meteorologicalsatellite
多级火箭:multistagerocket
运载火箭:carrierrocket;rocketlauncher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LongMarchIIFcarrierrocket
太空舱:capsule
轨道舱:orbitalmodule
返回舱:re-entrymodule
推进舱:propellingmodule
指令舱:commandmodule
服务舱:servicemodule
登月舱:lunarmodule
发射台:launchpad
近地轨道:lowEarthorbit
调整轨道:fine-tuneorbit
绕地球飞行:orbittheearth
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SpaceStation
太阳能电池板:solarpanel
月球车:lunarrover
外太空:outerspace;deepspace
银河系:MilkyWay
太空服:spaceoutfits(spacesuits)
太空食物:spacefood
拓展阅读——媒体报道
WangYapingwillflythemissionasthefirstfemaleastronauttoenterChina'sspacestation.The41-year-oldtaikonautwasselectedtothecrewoftheShenzhou-10spacemissioninApril2013,deliveringChina'sfirsttelevisedsciencelectureinorbittoanaudienceofmorethan60millionschoolchildrenandteacherswhileonboardtheTiangong-1spacelabmodule.Shewasalsogiventhehonorarytitleof"HeroAstronaut."
王亚平将作为首位进入中国空间站的女航天员执行此次任务。这位41岁的航天员于2013年4月被选为神舟十号航天任务的航天员,在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中,为全国6000余 万 名 师 生进行了一堂太空授课。她还被授予了”英雄航天员“的荣誉称号。
Wangwillnotonlybethefirstwomantaikonauttoflyintospaceduringthespacestationbuildingperiodbutalsothefirstwomantoevercarryoutanextravehicularactivityinthecountry'sspacehistory.
王亚平不仅是空间站建设期间首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也将会是中国太空历史上首位进行舱外活动的女性。
06 地理✦
人造地球卫星
1.中国地处北半球,要把卫星送入近地轨道,运载火箭要朝东南方向发射,这样能利用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部分速度,节约火箭的燃料。
2.纬度越低,发射卫星能利用的地球自转速度(线速度)越大→海南文昌建立第4个卫星发射场。
3.在赤道上空的静止轨道上均匀分布3颗卫星即可实现全球通信(南北极除外)。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顺利出舱。
东风着陆场地理位置
东风着陆场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东南部紧邻巴丹吉林沙漠,分为东、西两个区域。西区主要以戈壁地形为主,有利于搜救车辆通行;东区地形较为复杂,主要地形特征有软戈壁、梭梭林、盐碱地、草湖等。东风着陆场具有地域辽阔,人烟稀少;降水少,大气能见度高的特点,平坦的地势利于直升机快速搜索与降落。
航天着陆场选址的区位条件:
①人烟稀少;
②地势开阔平坦;
③水面少,便于发现目标或营救;
④降水少,大气能见度高;
⑤距离发射场、控制中心位置适中,有利于监控和抢救等工作开展。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云南新东方网哦!
云南新东方官方微信:云南新东方学校 (微信号:km_xdf)
最新学校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400-8845-450。